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递矩阵法、有限元素法及及模态综合法是对转子系统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大量算例, 本文从计算精度、内存、机时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对比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采用模态综合法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时, 涉及需选取不同的控制参数, 诸如子结构数的多少, 子结构保留模态阶数等, 本文也给出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用模态综合法分析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园霞  李平 《航空动力学报》1987,2(3):209-214,280-281
本文试图把模态综合法与有限元素法相结合,对发动机转子——支承——机匣系统的整机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用状态空间广义模态综合法计算轴对称转子与机匣间的耦合振动,用复模态综合法计算非轴对称转子与机匣间的耦合振动。子结构分析采用有限元素法。转子采用具有粘性阻尼,考虑剪切变形的有限转子元素,用承受非轴对称载荷的截锥壳元素离散机匣。所编制的AROBEC程序可计算发动机整机系统的进动频率、临界转速、稳定性、不平衡响应及瞬态响应。目前该程序已实际应用于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上,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模态综合法计算双转子临界转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了双转子临界转速,子结构模态由传递矩阵法求得,并着重研究了对接条件、模态数及子振形拟合多项式等因素对双转子临界转速影响。改进了双转子临界转速传递矩阵法并以传递矩阵法算得系统临界转速为准,评定了各种条件下模态综合法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取一阶为平动模态,其余模态由传递矩阵法求得,拆分为子系统时采用自由子系统法,采用位移协调对接条件、子振形取4次拟合多项式、仅取4阶模态求得了具有一定精度的l~3阶临界转速。在提高模态综合质量方面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齐丕骞 《航空学报》1991,12(6):238-244
 本文基于李兹分析论述了分枝模态综合法的逆问题,即结构的一个分枝系统的模态特性如何利用结构和其它分枝系统的模态特性而识别出来。其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结构动态设计和结构模型修改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边界模态综合的复杂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子结构划分,根据结构形式划分待修正区域,得到子结构和残余结构;②缩聚和装配,利用混合边界模态综合法,将子结构内部自由度集缩聚至混合边界自由度集,得到子结构缩聚矩阵,并与残余结构的系统矩阵进行装配;③修正,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装配后的残余结构进行参数修正。将该方法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外机匣的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及模型修正研究,针对局部连接结构参数修正,子结构模型修正方法的参数收敛后最大误差为064%,其计算效率提高了515倍。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修正精确度的同时,能提高大规模复杂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赵雄  樊伟  郑联语  刘新玉  安泽武  杨森 《航空学报》2019,40(10):422950-422950
为减小大飞机垂尾装配界面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振动对其精加工质量的影响,需掌握装配界面加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而动力学特性与其模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为获得装配界面各阶模态参数,针对其动态精加工过程,提出了一种优化STD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由装配界面的实测加工振动数据构造Toeplitz矩阵,并将其作为STD法的输入,进而求出装配界面各阶次模态参数,并构成模态参数下三角矩阵。然后利用模态置信因子及模态保证准则选出阶次相对稳定的模态参数作为装配界面的真实模态参数。最后,通过切削实验和锤击测试验证优化STD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锤击实验模态结果作为装配界面的模态参数测量参考值,以一阶模态频率识别结果为例,该方法相比于传统STD法和SSI法,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12.71%和3.82%;同理其余各阶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优化STD法可准确高效地获得装配界面的模态参数,为其精加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培屹  李琳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6):1395-1402
提出了一种用于失谐叶盘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减缩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周期对称的谐波平衡法,建立非线性的迭代方程,能够基于单扇区的矩阵求解整个失谐叶盘的强迫响应,且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因而效率高于部件模态综合法但精度并不降低.从周期对称结构理论出发给出了方法原理的数学推导,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失谐叶盘有限元模型算例对该方法的效率与精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相较部件模态综合法,周期对称谐波平衡法矩阵维度减小59.5%,计算复杂度减少93.4%,计算时间节省57.4%.  相似文献   

8.
针对失谐叶盘结构振动特性和模态局部化特性,分别利用有限元法和子结构模态综合法进行分析。对具有12个叶片模拟叶盘结构的振动特性和振动模态局部化特性进行研究,包括失谐形式对模态局部化的影响和模态密度对失谐敏感性的影响,并利用应变能和模态局部化因子的概念对模态局部化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研究表明:子结构模态综合法能满足叶盘结构振动模态特性的计算精度要求,并能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失谐形式和模态密度对模态局部化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合型号研制和改进改型的结构修改动力学验证、分析需求,将组合结构分析方法引入到直升机的动力学试验和有限元计算中,利用各部件的地面模态试验结果“装配”出组合部件,甚至整机的动力学模型,这在节省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上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对子结构构建整体模型的组合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引入完备模态基改进了传统算法,对几种算法进行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引入完备模态基改进的自由界面法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和能力,同时,由于其输入的子结构试验模态可以是非完备的,从而使得其工程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陈兆林  杨智春  王用岩  张新平 《航空学报》2018,39(8):221893-221893
为了分析结构受到高频冲击载荷激励后的瞬态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有限元法(EFEM)和虚拟模态综合(VMSS)法的高频冲击响应分析方法。通过能量有限元法进行高频稳态分析,获得结构频响函数(FRF)的频段平均值,然后结合虚拟模态综合法得到虚拟模态振型系数,最后通过Duhamel积分获得结构在高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对一简支梁模型进行算例分析,将本文方法的结果与传统有限元法(FEM)和统计能量法(SEA)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也表明该方法具有模型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optimal design, a single-level composit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a tapered model is presen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ulti-level composite structure opti- mization method, this single-level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First, by using a distance variable and a ply group variable,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is decreased evidently and independent with the density of sub-regions, which makes the single-level method very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omposite structures. Second,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optimize laminate thickness and stacking sequence in the same level, which probab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optimal result. Third, ply con-tinuity can be guaranteed between sub-regions in the single-level method, which could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An example of a composite wing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and competence of the single-level method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张文  侯志坤 《航空学报》1981,2(3):55-61
 本文在Guyan、Kuhar等人工作基础上,提出通过动力降阶和迭代,对大型广义特征值问题实施逼近求解的一个新方法,以能对大型、复杂动力系统实施动力分析。既解决计算机容量不足,又保证精度,亦不耗时过多。通过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宁宣熙  马自丰 《航空学报》1990,11(8):389-392
 <正> 1.前言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图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大进展,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也相继出现。当前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利用微机进行大型网络图(作业数目在500个以上)的设计和如何简化绘图工作中的修改程序、优化网络图的绘制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网络图的分割设计法,即把一个大的作业分析表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设计成子图,再由子图拼接成整图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precise space antenna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constructing space infrastructures. We evaluated an approach to assembling large and accurate space antennas which uses space robots. The assembly mechanism was launched together with the ETS-VII, the first telerobotic satellite from Japan, and its performance, including fully automatic assembling, was verified. The assembling-type antenna and the results of antenna assembly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冯锺越 《航空学报》1980,1(1):16-26
用于静力分析的航空结构分析系统是航空工业首次研制的一个大型程序系统。这一系统采用多级子结构分析技术,可以适应各种类型航空结构的线性静力分析。解题的规模最大为99个子结构,每个子结构的节点自由度为3000。系统配置有数据自动生成语句和结构分析专用语句,有较强的原始数据生成能力和用户组织自己的运算流程的灵活性。系统提供了自动分块加有效列及超元矩阵两种大型稀疏矩阵的解法,可由用户根据结构特点和计算机容量选用。在程序组织上采用两级管理的模块式结构,便于修改和逐步扩充系统的功能。整个系统约有30000条源语句,绝大部分用FORTRAN-Ⅳ写成,易于转机。在本文最后,举了某飞机用本系统进行应力分析的用户说明书形式做为例子,表明应用本系统是十分方便的。  相似文献   

16.
王本华  张戈 《推进技术》1994,15(3):21-27
将大变形增量问题的Total Lagrangian法应用于粘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利用Prong级数导的Kirchhoff应力和Green应变表示的粘弹性积分型增量本构方程及其递推公式,从而给出一种计算三维粘弹性大变形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增量迭加方法,经算例验证,所述方法及其相应程序具有机器内存少、计算量小和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梁国炜 《航空学报》1982,3(3):63-69
本文采用等参元素中的几何插值方法,以少量的输入数据,自动生成全部元素的节点坐标;采用“棋盘”网格,使元素和节点的编号简单易行;同时,采用“波前法”解方程组,使编号的程序简化。 本方法具有输入数据少,改变网格容易,边界节点坐标足够准确等优点,已用于轴对称体二维网格及透平叶片的三维网格,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当前全包线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线性变参数系统(LPV)的自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说明了其中两种重要的设计方法LFT(线性分式变换)法和Lyapunov函数法,应用Lyapunov函数法设计了大包线范围飞机的集镇爷角速度自增益高度控制系统,进行了变参数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素法解轴压加筋板局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东常 《航空学报》1981,2(1):38-49
 本文是用有限元素法解轴压加筋板局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报告。它从失稳变形模态对称性分析入手,提出了局部单元的计算模型。对于失稳变形模态非对称结构,指出典型单元计算模型的局限性。从而肯定了局部单元在稳定性计算中普遍的实用意义。对于铆接结构,分析了筋条与蒙皮的连接及其简化假设,改进了铆接结构的计算模型,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另外,讨论了简化计算模型的两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模型作进一步简化,从而节省了机器内存,提高了解题速度。最后给出了计算曲线及实验结果,并对力矩分配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面向问题的稀疏分布式记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灿  杨国庆  吕军 《航空学报》1992,13(12):665-669
在Kanerva所提出的稀疏分布式记忆(SDM)或存贮模型的基础上,为实现对特定类问题的大维数输入空间的模式识别,如汉字识别,脸谱辩认等,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诸如汉字的频率分布等,提出了一个面向问题的稀疏分布式记忆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应用,其中的学习规则采用了指数型记忆规则,使模型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存贮容量亦大大提高。计算机模拟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