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7,(6):54-60
针对高分三号(GF-3)卫星技术特点和研制难点,在卫星研制期间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充分借鉴已有经验,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为前提,以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研制为重点,构建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产品保证模型,将产品保证工作融入流程并纳入计划管理。高度关注系统设计、生产、验证、总装和试验等重要环节,通过狠抓研制源头确保系统固有质量,通过严格外协管控确保产品实现,通过各级各类试验确保验证考核充分,通过精细系统级总装、测试与试验(AIT)管理确保卫星最终集成质量,通过合理举措确保在轨8年寿命。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力保证了卫星研制质量,亦可为其他航天器产品保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项目管理与产品保证的概念以及产品保证的内容,阐明了产品保证是项目团队的“承诺”、“践诺”和“备诺”过程,是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型号研制工作系统,是确保产品实现的型号管理和研制文件体系,是实行项目管理的客观要求,是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产品实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吕燕  李梁 《航天器工程》2006,15(1):68-71
产品保证是在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活动。该文对产品保证的产品保证策划技术状态管理质量问题归零等相关方面在科学试验卫星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乘员分系统装船产品是载人飞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员提供工作、生活保证。本文介绍了乘员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装船产品的主要技术方案及进行各项测试的研制过程,并对飞行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航空空导弹研究院在重点型号的研制、生产实践中,贯彻执行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法规和要求,在“巩固、坚持”国外先进的质量保证技术、坚持“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型号的研制特点“扩展、延伸”,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进国外先进的产品保证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型号的质量保证工作走过了一个从质量检验到质量保证、到产品保证的改进提高、创新发展的自我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装备研制单位可靠性专业建设现状及不足,提出了专业建设方案及相关建议,以使可靠性专业为装备研制单位的产品研制提供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站技术跨越大、工作模式多、产品状态新、工作寿命长、协作单位广、验证难度高等任务特点,总结了空间站研制过程强化风险识别与控制、强化关键产品管理、强化三舱通用化设计、强化要求传递与落实检查、强化试验覆盖性和有效性验证、强化产品状态控制和归零管理、强化研制过程正向质量确认方面采取的主要产品保证工作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空间站研制过程质量,为空间站建造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意大利在星载电子设备研制方面所采取的某些质量保障措施以及采用冗余技术的情况。拉本(LABEN)公司在研制卫星电子设备时所采取的质量保障办法该公司在研制一种产品的开始阶段,先要搞一个产品保证纲要。这个纲要应包括产品的整个寿命期。然后按照纲要的要求,在草拟技术要求阶段的开始时期,制定一个产品保证计划。这个产品保证计划应能指导怎样制定实行该产品可靠性保障和质量保障的专门计划。此思路可用图1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软件产品保证是产品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研制所有支持过程的综合.是世界各主要航天机构如NASA、ESA软件产品研制所推行的规范化要求,是实施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基础。航天系统要实现从“抓评测,促工程化’’向全面推进软件工程化的策略转化.要以Q/QJA30标准发布与宣贯为契机,做好型号软件产品保证的总体策划,全面推进软件工程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简介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安全工程的核心——危险分析方法,启示我们如何借鉴国外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经验,做好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安全性评估工作,预防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事故,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品保证的卫星可靠性保证机制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国内卫星可靠性保证的现状,与NASA、ESA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GJB 450A要求,研究了基于产品保证下卫星可靠性保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探讨了可靠性保证对卫星稳定运行和可靠性增长的内在作用。研究表明,产品保证下的可靠性保证是卫星可靠性的必然趋势,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使用和耐用开展可靠性的设计、分析、试验和管理工作是卫星可靠性保证的重点,必须加强卫星可靠性发展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In a little over four decades, the Indian Space Program has carved a niche for itself with the unique application driven program oriented towards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end-to-end capability approach of the space projects in the country call for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in assuring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space systems. The System Reliability (SR) efforts initiated at the start of the projects continue during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the project encompassing design, development, realisation, assembly, testing and integration and during launch. Even after the launch, SR groups participate in the on-orbit evaluation of transponders in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and camera systems i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SR groups play a major role in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inculcating quality practices in work centres involved in the fabrication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s and propulsion systems required for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SRO's) launch vehicle and spacecraft projects. Als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ctivities like prediction, assessment and demonstration as well as de-rating analysis, 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 and worst-cas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by SR groups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project realisation.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to take appropriate techno-managerial decisions to ensure that the required reliability goals are met. Extensive test facilities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pace program has been set up. A system for consolidating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gained for issue of standards called product assurance specifications to be used in all ISRO centres has also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述产品保证体系的概念和思想,建立了产品保证体系的模型。为评价卫星产品保证体系对卫星产品质量保证情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卫星产品保证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产品保证体系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某一具体卫星型号的产品保证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较好,证明了该模型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FPGA宇航应用全流程保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FPGA的结构特点,结合宇航型号研制流程和国内近年来元器件保证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FPGA宇航应用保证流程和保证的内容,针对其中的器件测试、封装工艺鉴定、开发验证和确认、单粒子效应减缓措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提出的相关技术可以作为FPGA宇航应用评价和保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外航天软件故障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包括阿里安-5火箭、"火星气候轨道器"、"火星极地着陆器"在内的几个国外航天器和运载器发生的在轨故障,并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分析了这些故障中与软件相关的原因。针对技术方面,分析了国外航天软件研制过程中在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复杂度、软件重用、软件安全性设计准则、质量保证及评审、系统安全性设计、测试及仿真环境缺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管理方面,分析了责任和权力划分、沟通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给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提出了针对我国航天软件研制过程的启示和建议,如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提高评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质保体系基础上的卫星产品保证管理,应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基于无卫星产品保证要求的质保体系与基于卫星产品保证要求的质保体系神经网络模型,以用神经网络模来模拟和控制卫星产品的质量水平;并用模比较了两种质保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技术状态管理的依据是技术状态基线。基线代表在关键里程碑节点上经过批准的要求和设计状态,通过一组基线文件描述。技术状态控制是对基线演化和更改的控制。技术状态管理使得系统研制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设计对要求的可跟踪性,更改受控,以及产品与相关文件的一致性。3种最常用的基线是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功能基线描述系统级要求,分配基线描述系统子项的设计要求,产品基线描述产品的物理细节。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有效载荷产品的生产研制具有种类多、批次多、批量小等特点。为了提升有效载荷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灵活性,以应对测试项目复杂性增加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链接库技术的测试系统软件架构。该架构具备线程管理、仪器资源管理和测试序列编辑的功能,通过三层动态链接库的关联结构设计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中用户管理、业务逻辑和仪器控制的软件功能,同时给出了系统架构中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最后通过产品测试验证了系统功能。提出的基于动态链接库技术组成的系统架构具有更小的程序粒度和良好的扩展性。通过三层动态链接库模块之间的灵活配置与重构,使得测试系统软件整体功能得到不断升级,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航天有效载荷产品生产研制对于集成测试系统的需求,从而为航天器测试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了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特点和数字化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涵盖航天工程全周期、全系统的数据体系,提出航天工程多态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具体组成,实现了包含全要素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构建航天工程全生命周期模型体系,体系化地表达了多态全息模型在任务层、系统层和功能层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相互耦合关系;开发了多态全息模型集成系统,并在典型的航天型号中开展了实践,初步形成了架构驱动的协同研制模式和数据驱动的产品状态管理模式,提升了研制效率效益,为其他领域复杂系统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临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费、周期、人力等压力,如何提高航天器结构试验验证的效费比成为热点问题。文章指出提高试验验证效费比的前提是要充分理解试验的目的、类型、责任,把试验验证视为设计与产品质量保证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出从提高设计质量、权衡过程控制与检验试验的成本、理解失效模式、设计针对性的验证、同步规划设计与验证6方面构建高效费比的试验验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