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可承受性——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思想已出现三次跳越式的转变:一是从重视性能到重视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五性)的转变;二是从重视采购费用到寿命周期费用的转变;三是从重视效能或寿命周期费用到二者的统一,即重视经济可承受性的转变。经济可承受性已成为现代军用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新型号研制发展初期就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航空装备经济可承受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外航空装备为例,介绍了经济可承受性设计的意义及其发展历程,论述了寿命周期费用估算与评价流程,以及经济可承受性设计中限货和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 由于大量高新技术在航空装备上的应用,"只求性能优,不计成本高低"的航空装备建设思想越来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新一代的航空产品发展目标是寻求能综合费用、性能、进度和可靠性、维修性等多种要求的最佳方案,因此,应更加注重航空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  相似文献   

3.
王如根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32-234,291
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国产喷气发动机全寿命费用的估算模型,提出了全寿命费用率的概念,分别计算了发动机热循环参数和寿命提高后,推力、耗油率和全寿命费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是 :增加涡轮前燃气温度可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性能,但费用也迅速增加,为使全寿命费用增加较少,必须提高发动机翻修寿命和总寿命,而单纯提高增压比则使发动机推力下降,全寿命费用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寿命周期费用是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寿命周期费用提出了"可承受性"思想,并对可承受性的度量,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我军充分利用有限的国防资源实现最大的综合效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以及各阶段分布情况;针对经典回归分析的不足,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某装备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建立了研制费用与几个相关指标的回归方程,并将估算结果与经典的回归分析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费用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后续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与控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器装备费用确定方法及效费比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武器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及特点,提出用装各经济寿命分析的方法计算出装备的全寿命费用;分析了效能费用的辩证关系,对效费比计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无人机设计阶段对相关成本进行分析评估,引入按费用设计理念,对于控制无人机装备指标参数与复杂程度、鉴别高费用设计、修正设计进程、提高标准化程度,进而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匹配,达到最优效费比,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一种无人机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框架,研究了无人机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架构,提出了无人机飞机平台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将该模型在某型无人机上进行验证,可以用于无人机研制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权衡分析和基于成本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8.
王如根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35-237,291
本文在调查大量实际费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 30 0架歼击飞机安装不同发动机后全寿命费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入适量经费,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减少燃料消耗费,提高发动机寿命,延长或取消发动机翻修寿命,实行视情维修,将大大减少飞机的全寿命费用。   相似文献   

9.
唐亚刚  袁永欣  龙威  张涛  程延江 《载人航天》2014,(4):367-370,385
运载火箭研制费用估算是费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估算研制费用对于方案选优、加强研制过程中的费用管理以及估算整个寿命周期的费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美国国家宇航局( NASA )的费用估算关系( CER )模型,提出了基于运载能力、起飞质量、外形尺寸等参数的参数-费用估算模型。鉴于我国运载火箭样本少的实际情况,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较小,估计效果比较理想。为下一步运载火箭研制方案筛选和费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美国国防部于1994年开展的防务采办改革对美国军用飞机发展的影响,包括在飞机采办过程中,调整采办策略,强调经济承受性、严格控制费用、节省寿命周期费用和缩短研制周期,推动航空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飞行试验和管理方法变革和加快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