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现代电子战的条件下,采用无源定位和扩频遥控技术降低无人机系统的电磁辐射和截获概率从而提高无人机生存 方法,并了采用GPS接收机进行无源定位在现代电子战条件下失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在电子战中无人机可能执行的任务,包括电子支援(测向、定位)、电子进攻(主要有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硬杀伤)以及电子防护,并介绍了在电子战的条件下,采用无源定位和扩频道遥控技术降低无人机系统的电磁辐射(主要指射频辐射)和截获概率从而增强无人机生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电子战无人机的概念和有效载荷入手,介绍了电子战无人机的航电组成,研究了美国现有典型的电子战无人机航电系统,最后对电子战无人机航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人机着舰过程中动-动平台视觉相对定位、定姿难的问题,搭建了一套可模拟不同海况下的无人机着舰物理仿真系统,并进行基于机载视觉和惯性测量仪(IMU)融合的无人机自主着舰研究。使用六自由度转台模拟不同级别下的海况,采用机载视觉检测和跟踪降落平台上的合作标志,计算出无人机相对于标志板的位姿,控制无人机在标志板上空悬停、自主降落到降落平台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无人机在高海况条件下的自主着舰提供高精度的相对定位数据,并引导无人机实现安全地自主着舰。  相似文献   

5.
在不久的将来,采用硅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的计算机、针头大小射频发射器,加上小尺寸无人机的使用,将大大提升电子战和信息战的能力。美国和英国作战人员认为,电子战将是未来的信息战的支柱,而决定未来电子战成败的两大关键技术是,电子探测能力和电子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6.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军用无人机(UAV)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无人电子战飞机、无人战斗机、高空长航无人机和微型无人机的特点和作用,阐述了发展与应用军用无人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制高效鲁棒的智能视觉定位方法是解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拒止条件下无人机导航定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视觉定位方法存在精度较差、容易丢失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FLoFTR算法,通过对高精度影像匹配算法LoFTR进行改进优化,在无人机计算平台上实现实时高精度定位。FLoFTR采用知识蒸馏方法压缩模型规模,提升推理效率,并通过改进特征提取模块和应用基于余弦距离的特征匹配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匹配时间并维持相当的匹配性能。在研制的软硬一体的平台上试验表明,优化后模型平均定位误差损失维持在0.1m以内,定位平均处理时间为47ms,定位速度提升超过7倍,可满足无人机定位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子战无人机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人机系统在电子战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多用途无人机主要依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组合导航实现高精度定位,然而在强电磁干扰以及各类复杂环境GNSS拒止等情况下,该定位模式面临失效的风险。为探索一种GNSS拒止环境下的导航定位手段,对视觉导航方式进行了研究,针对无人机小交会角条件下视觉定位存在高程方向交会精度差、绝对尺度信息缺失、累积误差无法消除和定位轨迹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因子图融合影像匹配和视觉信息的光束法平差方法,解决了无人机小交会角下的自主绝对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空军研究人员称,无人机与双分雷达结合能探测隐藏在洞穴、隧道中或建筑物间的目标。雷达能量通过高空无人机在有关区域上空被传输。多种低空无人机再使用该反射信号,对隐蔽的目标进行无源探测。该方案的创新在于使用了“灵巧的”低空无人机,后者将采用机载信号处理装置来自主地重新定位直至各自获得最佳信号。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实验室的射频系统工程师在由电气电子工程师研究所主办的2003年航宇研讨会上介绍了这种新的方法。该技术能使用双分雷达(传输和接收分设在两个无人机上),但可能使用多种收发分置方法和一群低成本的低空无人…  相似文献   

11.
变化姿态角下的相位变化率无源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源定位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现有单站无源定位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相位变化率定位法。该方法利用观测平台上两个相互正交的相位干涉仪接收目标辐射电磁波的相位获取目标的方向信息 ,利用对应的相位变化率获取目标的径向距离信息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定位。提出了在空中观测平台发生飞行姿态变化情况下的定位求解思路 ,即利用姿态变化条件下的测量数据直接求出目标在姿态变化前的原始载机坐标系中的位置。文中给出了这一思路下相应的定位表达式并引入修正增益扩展卡尔曼 (MGEKF)算法对原始定位结果进行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好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在现代电磁环境条件下,内场仿真试验对于雷达电子战设备研制鉴定的重要作用和二者相互关系,提出了内场仿真试验室的基本构成,最后指出了内场仿真试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GPS用于电子战研究计划是怀特帕特逊空军基地怀特实验室航空电子系统部的标准设备室于1992-1993年提出的。该计划的目的是确定采用GPS会给电子战技术带来多少改进。该研究计划特别探讨了不需配备专用硬设备条件下可提供的一些特殊作战功能,例如具有威胁的敌方辐射体的定位和自卫电子对抗(ECM)战术。该研究分四个主要阶段:概念提出,方案设想,筛选和后续规划,编写成果报告。洛克希德Ft.Worth公司是主  相似文献   

14.
贾朝文  冯兵  鄢勃  杨洋  张学帅  刘翔  李燕平 《航空学报》2021,42(2):324507-324507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提供的态势感知、无源攻击引导、电子对抗和主动隐身等作战能力可以极大提升飞机的生存力和杀伤力。为满足电子战系统越来越高的新质作战能力要求、作战对象快速能力提升、贴近实战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适应不同战斗机平台及航电任务系统要求等需求,追求高质量和敏捷开发模式,电子战系统架构必须精心设计。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能力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对需求和技术进行了迭代研究,基于灵活数字处理算法支持不同战法、全域综合共用、以快应变和以柔制变等顶层设计思想,从全数字化处理、综合化、可扩展和开放式等多个视角论证了电子战系统架构设计需求,并给出了核心设计要点和方案。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架构在大量实践中得到验证,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作战使用需求,对下一代战斗机电子系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电力推进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在低空空域进行高规模运行成为可能。由于低空环境及四旋翼无人机机动的特殊性,低空交通管理技术亟需有效的风险管控。从风、降雨及定位误差三个因素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多因素条件下四旋翼无人机飞行碰撞。建立基于GPS位置误差的四旋翼无人机位置偏移概率模型,通过给定的等...  相似文献   

16.
假目标欺骗干扰无人机是对抗防空雷达的新型武器装备,在电子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单架无人机干扰距离、无人机瞬时干扰区域以及假目标干扰区域进行建模分析,对假目标欺骗干扰无人机在掩护突防行动中的作战运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掩护通道对假目标欺骗干扰无人机群在方位面和俯仰面的空域协同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其空间部署策略进行了研究,为无人机群掩护空中力量突防的具体作战运用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星无源定位系统采用时差、频差对地面固定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的双星无源定位算法。通过公式推导,将复杂的定位方程组化简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介绍定位原理的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了定位误差与时差测量精度、频差测量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用一架从陆军借来的以色列产“猎人”短距无人机在新墨西哥地区进行的一次试验,已经将无人机(UAV)的任务从传统的战场侦察迅速发展到了电子战领域.该机上装一台利  相似文献   

19.
航迹控制回路是无人机自动控制飞行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无人机的姿态、航向和飞行状态等重要参数的变化。根据飞行控制的基本控制律实现了无人机在复杂航迹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控制,模拟出无人机在自动控制下的航迹、盘旋和着陆等的飞行任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了基于堆栈的通用化的航线管理类。并分析了无人机在手动操作切换到自动控制方式时寻找航迹点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种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双星定位系统(RDSS)无源测距信息与多普勒导航系统(DNS)组合导航的方法。首先对多普勒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到了航姿系统(AHS)的航向角误差是系统主要误差源的结论。随后讨论了在气压高度信息辅助下无源双星和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消除航向角误差影响的可行性,并且给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的实现方法。计算机仿真和直升机搭载试飞的组合定位结果表明:无源双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组合仅通过对多普勒导航系统的地速数据和两颗卫星无源测距差进行处理即可完成平面导航定位,从而摆脱了对航姿系统中航向角信息的依赖,抑制了平面定位误差的增长,获得较高导航定位精度的同时能够满足高动态导航定位的要求,为双星系统的无源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