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于机组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中有83.3%与副驾驶密切相关。因此,切实加强副驾驶队伍建设对保障飞行安全非常必要。本从明确责任、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信心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副驾驶队伍建设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12.20”事故,总结出造成该次事故的原因:飞行中情绪急躁,处境意识较差,飞机即时位置不清,机组资源使用不当;提出避免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发生的措施:安全高度保安全,即时位置随时判,标准程序要遵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SHEL模型为人误分类依据,用收集的2000—2017年的民航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作为数据源,采用具有概率性模式特性的贝叶斯网络方法对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SHEL模型的4个界面和人本身的问题中,操作不当、SOP不当、机组配合/沟通不当、不利的天气和违章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飞行机组是保障飞行安全最重要的力量,目前各航空公司都在对飞行机组开展“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培训,机组分工与协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如何做好机组分工与协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严格遵守机组分工程序与行为准则,保持机组成员之间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进近着陆风险意识检查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线飞行中49.4%的机组差错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为减少进近着陆阶段的事故发生,国际飞安基金会制定了进近着陆阶段的风险意识检查单,其目的是要增强机组的风险意识,减少进近着陆阶段的事故发生;要求机组在迷进近作准备之前,在进行进近讲评时执行“进近着陆风险意识检查单”。  相似文献   

6.
从飞行实践来看,飞行安全是全体机组人员严格按章操作,有过硬的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很好的机组配合而产生的结合。作提出了保证飞行安全的几点措施:健全规章,严格飞行程序;学习规定,使执行规定成为大家的自学行动;建立一支安全监查队伍和定期考试制度,干部带头执行;不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和飞行技术水平;加强机组整体合作,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的因素”分析是目前空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管制员易犯的五种错误现象入手,联系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阐述人为差错的由来,将控制论中的负反馈理论和错误分析中常用的概率分析应用到人的因素分析中,以寻找克服问题的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保障飞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近地警告系统的应用近地警告系统(GPWS)是防范飞机可控撞地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航空公司的机队中安装GPWS系统能减少飞机可控撞地事故,这是日益增多的飞机可控撞地事故预防措施中的一项主要内容。GPWS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无线电高度表自动语言报告结合在一起,提高地形知晓意识,这样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组和旅客安全。根据FAA对事故的统计,自1975年以来,由于采用了GPWS系统,至少避免了40起飞行事故。在这期间,至少也有20起事故是在GPWS系统发出警告时机组没有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操作而发生的。在许多情形中机…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国家通用航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从根本上遏制通航类飞机事故频发的态势,本文探索建立了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安全保障体系。首先,基于通航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国内外通航业发展安全保障现状,并从6个方面对国内通航业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国内通用航空发展迅速与安全保障水平偏低的矛盾现实,从10个方面构建了国家通航业安全保障体系。最后,提出了构建国家通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本文探索构建的通航业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系统框架,对于国内通航业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管制员心理特征进行空管安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理学的视角,从分析管制员个性心理特征入手,通过对容易产生事故心理特征的分析,提出要针对管制员心理特征来进行空管安全建设的观点,并从合理进行班组搭配;重视心理初始印象;以人性的角度,进行安全事故后的教育工作;培育安全化,增强员工心理认同等四个方面对该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机组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对飞行安全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实际飞行中,机组交流却存在一定的障碍,弥补这些不足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保证飞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争取航班正常是民航的中心任务。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是飞行安全。虽然经航空界专家的研究 ,制定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安全条例、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每年仍有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发生。据不完全统计 ,仅 1999年就发生灾难性事故 8起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 ,最为引人注意的是 ,相当一部分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保证飞行安全 ,减少人为因素发生的安全问题 ,这里着重就进近着陆中的安全防护作一点探讨。进近着陆中所发生的事故或事故征候 ,多发生在复杂气象中 ,并且相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安全分析和评价系统一般是基于事故调查的,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是溯及既往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可控飞行撞地事故(CFIT)和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征候(CFTT)为典型代表的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的相关因素及相互关系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HP)和模糊推理系统(FIS)的飞行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模型,引入了飞行安全风险指数来指示飞行安全风险的相对大小,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飞行安全定量评价模型,用于对CFIT/CFTT等飞行安全风险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为因素到安全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为因素的研究,我们了解事故、事故征候的深层原因,但这并不是航空安全的终点而是起点.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事后管理,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预防引起事故、事故征候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更好地减小事故率.  相似文献   

15.
航空安全是错综复杂的 ,它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自然环境诸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是飞行人员以及和飞行有关的单位和人。飞行员本身是主观因素 ,是内因 ;与飞行有关的单位和人是客观因素 ,是外因。如何避免或减少影响飞行安全因素、加强安全管理 ?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一、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从主观因素看主要是飞行员本身的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 ,作风与责任心 ;从客观看主要是管理者本身素质与管理的方法、手段问题。1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有些飞行人员心理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不高 ,或者经验不足 ,遇到突发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们发现一些航空事故及征候的发生与驾驶舱和客舱机组之间的交流和协调不好有关。航空公司在飞行安全上对驾驶舱机组人员的作用规定得很明确 ,但乘务员在安全中的作用至今为止还仅限于维持驾驶舱的秩序和组织安全撤离。训练中 ,除了极其紧要的情况和紧急撤离或空中劫持外 ,很少强调驾驶舱与客舱的交流。一、驾驶舱和客舱机组之间缺乏交流的原因1 环境差异人们习惯上把商务飞机分为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环境 :驾驶舱和客舱 ,每个环境有其空间上的限制及其技术与文化上的差别。驾驶舱是飞行人员工作的主要场所 ,他们在这一结构复杂的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由于试飞机组搭配中存在的不足,文章以试飞工作的各项特点为基础,通过梳理、分析试飞机组搭配的影响因素,从法规、技术、性格、年龄、人际关系等方面设立指标。采用了主观评价法与客观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来计算指标权重,得到权重依次为0.633,0.1653,0.0402,0.0554,0.106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试飞机组搭配影响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法规指标对技术指标呈正向影响关系;技术、年龄、性格指标对人际关系指标呈正向影响关系。本研究可为提升试飞安全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航安全文化的认识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航安全文化已有的认识进行梳理与辨析,进而正确认识民航安全文化,对民航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民航安全文化应是民航各级组织和从业人员在民航安全生产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财产安全所创造、得到普遍响应并蔚然成风的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人本性、时代性、系统性、塑造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进近着陆是民用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事故的高发阶段。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96年至2005年国内民机进近着陆阶段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得出了国内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的发生规律,总结了这两个阶段导致事故及事故征候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机场附近净空保护和机组决断能力训练等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管制差错中的人为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管制差错常常直接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避免差错,杜绝飞行事故是所有管制人员努力的方向。本仅就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管制差错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