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城市化和城市经济上的差距决定的。中部地区城市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与省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大。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在当今城市呈集群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城市群。推进中部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城市化模式不断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提升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能力。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着手,利用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总体上河南并不存在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后者对前者的反向影响,河南城市化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发展不足.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部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重要一环,也是“三农”问题最集中和最突出的地区。协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当前我国中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弱质”化,乡村债务沉重,农技推广和农村服务体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以投入换产出、以产出换土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及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实施城市带动主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立足河南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河南实施城市带动主战略,就是要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和产业龙头作用,强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大幅度提高河南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工业结构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从而加快河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河南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主战略应当在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对外交通联系的加强,促成了一种较高层次的区域性综合经济体。在这些区域,城市的职能和集聚效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中心的封闭型城市本身,或是在其很有限的市辖行政地区内,而是更多地作用于整个区域范围内紧密相连的城镇群体。过去以行政隶属为基础的单一城市体系被以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级分散型城市群体所代替,形成了所谓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体现,城市化正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以2005 ~2009年中国省会城市的统计数据为例,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进行聚类分析,不仅得到了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分类,而且还得到了各类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情况、发展速度情况以及波动情况,这给国家制定相关宏观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新时期中部崛起的重大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在研究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中部六省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七大关系:内生性发展与外生性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乡村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城市用地扩张与农村耕地保护、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经济增长与建设和谐社会,最后提出了中部地区应注重“内力”培养,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经济区经济,以及对社会问题保持高度敏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Industrial Revolution具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特指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那场工业革命;二是泛指产业革命(广义)和工业革命(狭义)两种含义;三是与城市化发展相联系,着重强调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根本区别是:(1)它们各自的内涵、外延不同。产业革命既包括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农业革命,还包括第三产业革命,等等。(2)它们各自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同。工业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问题,而产业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3)二者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工业革命通过完成城市工业化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而产业革命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并确保最终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经济转型期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受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的束缚,已成为制约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我国在经济转型期应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过渡性制度,输入地应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输出地应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立交桥",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并有效地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最终建立起覆盖城乡、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应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次发达地区应先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经济不发达地区应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过渡性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等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城市梦也更加执著。然而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城市,也面临着社会管理制度、自身素质、权力维护等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技能培训、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及全社会要善待新生代农民工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