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航天器产品恶劣工况对材料及连接方式高抗拉、抗剪强度力学性能的需求,设计试验验证了深低温至高温环境下真空钎焊与火焰钎焊试样拉伸与剪切性能:真空钎焊在-233 ℃条件下抗拉强度可达536 MPa、剪切强度可达260 MPa、-150 ℃时剪切强度300 MPa、常温剪切强度212 MPa,低温下剪切强度值更高且皆优于火焰钎焊对应温度下试样的结果。同时研究了真空钎焊工艺对合金钢40CrNiMoA材料性能的影响,真空钎焊工艺加工过程使材料本身抗拉强度下降约38%,表面硬度值下降约25%。并测量了真空钎焊试样200 ℃高温条件下抗拉强度为804 MPa,剪切强度为239 MPa。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对结构焊接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该试验结果对后续航天器结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置氢钛合金TC4的切削加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氢处理技术在800℃下对Ti-6Al-4V钛合金进行了置氢处理,并利用硬质合金刀具对不同置氢量钛合金开展了车削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置氢处理对切削力、切削温度以及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王氢量的增加,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后刀面磨损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主切削力最大降幅为11%,切削温度最大降幅为80℃,后刀面平均磨损量减小了1倍;明显改善Ti-6Al-4V钛合金切削加工性,其置氩量范围为0.16%~0.37%,其中最佳置氢量为0.26%.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复合材料叠层板机械连接的拉脱强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并对T300/648复合材料层板机械连接接头的拉脱强度及吸湿量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分析了拉脱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航空用聚硫密封胶(XM-22B、XM-23)与氟硅密封胶(FVMQ)的人工加速老化行为.对XM-22B和FVMQ试样进行热空气老化、对XM-23试样进行氙灯老化,对密封胶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用FT-IR分析密封胶老化前后化学基团特征峰的变化.研究表明:密封胶老化前后的光泽度变化不大;老化28 d后,密封胶的拉伸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XM-22B热空气老化和FVMQ热空气老化试样的拉伸强度分别升高了2%和5%,XM-23氙灯老化的拉伸强度降低了3%;无论是热空气老化还是氙灯老化,密封胶的邵尔A硬度均有所增大,XM-22B、XM-23和FVMQ试样的硬度分别增大了15%、23%和1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氤灯老化28 d后,XM-23没有发生链降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293-773 K的温度范围内和应变速率为0.001-0.1 s-1下对7022铝合金薄板进行温拉伸试验,研究了7022铝合金温拉伸性能,以及该合金在升温条件下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改进了的Hooke law和Grosman方程建立了7022铝合金在温拉伸时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7022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升高;温拉伸试样的延伸率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湿热老化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首先进行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的吸水性和湿致拉伸强度退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GFRP的吸湿行为符合Fick定律,其抗拉强度在湿热老化早期显著降低,然后逐渐平缓.然后,提出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  相似文献   

7.
大变形条件下机翼法向载荷的随动加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强度试验中大展弦比机翼的变形量会随加载级数的增加而增大,机翼法向载荷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提高机翼在大变形条件下法向载荷加载的准确性,本文以机翼为研究对象,考虑其非线性变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随动加载技术,即随着机翼的变形,作用在机翼上的法向载荷作动筒的方向也随之调整变化,保证机翼所受载荷始终沿法向,同时设计了验证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随动加载技术可用于大变形机翼法向载荷加载,为机翼静强度试验加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测定了含脱层的复合材料连接件在常温干燥和高温湿热环境下的挤压强度数值,探讨了含脱层的连接件在不同环境下强度和刚度数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脱层对连接件挤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对孔口局部失稳载荷影响较大;湿热环境使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C/C复合材料同时结合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可设计性和碳素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高速飞行器头部与翼前缘等热端部件。怎样正确评价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力学性能,成为了其能否合理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基于C/C复合材料良好导电特性的试样直接通电加热技术与复合材料双切口压缩剪切试验技术(DNS)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温度达3000℃的材料超高温剪切性能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完成了3D C/C复合材料室温~2800℃温度范围的剪切性能试验研究,红外热像仪测试结果显示在试样标距区内温度场分布较均匀,全场应变测试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在试样标距区内应变分布较均匀,室温下双边切口压缩试验方法与Iosipescu试验方法测试剪切强度具有好的一致性,该方法适用于C/C复合材料超高温剪切性能试验研究。3DC/C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剪切非线性,剪切强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4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随温度增高而降低;材料的主要破坏模式为薄弱面的宏观裂纹扩展、纤维束剪切破坏与拔出。  相似文献   

10.
导出了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及湍流强度的计算式.在环境风洞中使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IV)对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廓线和湍流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正弦型来流条件下所模拟的大气表面层在不同高度上风速均呈正弦规律波动,测量得到平均风速与导出计算式结果一致,相当于在定常风速廓线基础上叠加一个周期与主流风速一致、振幅随高度变化的正弦波动函数.每一个相位的湍流强度沿高度的分布均与定常来流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且湍流强度的大小随相位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全复合材料机翼的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UAV机翼的结构强度及隐身要求,机翼采用全复合材料结构,在目前的无人机机翼结构的材料性能、载荷等条件下,对机翼进行了静强度及动力学分析,通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计算软件对全复合材料机翼进行了建模和静强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航空设备集装板一网套用空心锦纶绳静强度性能试验四种条件(1)常温环境条件;(2)湿态环境条件;(3)高温环境条件;(4)高低温环境条件,进行了大量的强度破坏试验,并对四种状态下锦纶绳承载能力及变形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空心锦纶绳四种条件下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为设计民用航空纺织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将30CrMnSiNi2A钢试样在不同温度(810°—1200℃)奥氏体化,然后分别进行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等温淬火,并测定其常规机械性能及断裂韧性,观察热处理后试样的金相组织,对试样断口进行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最后,探索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无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等温淬火,30CrMnSiNi2A钢的强度缓慢下降,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奥氏体化温度提高使:(1)奥氏体的成份均匀化好,马氏体等温淬火的位错马氏体相对量提高,贝氏体等温淬火后可看到明显的束状(B_Ⅲ型)下贝氏体;(2)在马氏体或下贝氏体板条间形成适当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约150(?));(3)碳化物或硫化物能较好地溶于奥氏体中;(4)奥氏体晶粒粗大。由于奥氏体晶粒粗大,钢的强度及韧性均要下降。30CrMnSiNi2A钢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断裂韧性也提高,是由于以上(1)、(2)、(3)三项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静强度和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涡轮叶片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验证了涡轮叶片静强度的可靠性,得出涡轮叶片的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并绘制坎贝尔共振曲线图,计算涡轮叶片在发动机各工况下的共振裕度,对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静强度和振动特性的仿真结果,对涡轮叶片的维...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新的剪切试验件和剪切夹具,首次开展了DD3单晶的剪刀试验研究,分别在700℃,850℃和950℃下进行瞬时剪切和恒定剪应力下的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试验的重复性很好,DD3单晶存在剪切应变硬化和饱和现象〈001〉方向的剪切强度比拉伸强度的小一半,同时剪切非弹性变形很大,瞬时剪切行为存在加载速率,温度相关性剪切蠕变曲线形状和蠕为寿命与温度及应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钉头型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种不同铺层比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挤压强度测试,研究了钉头型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挤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沉头螺栓挤压强度修正系数。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沉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机械接头 的挤压强度,可达到采用凸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挤压强度的90%左右,但接头刚度仅为采用凸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接头刚度的40%~50%。研究采用Hashin失效准则和Tan-Camanho损伤扩展方法,对两种钉头型式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挤压失效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 析,预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偏移挤压强度和极限挤压强度,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铣削工艺对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对采用4种工艺加工的试样进行了650℃高温空气环境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分别采用粗糙度表征方法、背向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和纳米压痕测试以获得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加工的试样疲劳寿命最高(平均80 360循环),有最低的表面粗糙度(0.226)和残余应力;而钝刀具加工的试样疲劳寿命最低(平均43 978循环),相较于电火花线切割试样的疲劳寿命下降了45%。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疲劳裂纹主要由粗大的非再结晶晶粒和加工缺陷引发。铣削加工方法和参数对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雾粒径对冰附着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附着力是冰与基底表面之间的作用力,研究环境参数对冰附着力的影响对认识冰附着力机理、开发防除冰方法以及分析融冰和脱冰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基底不变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静态结冰以及相同水含量、不同平均粒径(40、80、250μm)的水雾在不同温度(-25~0℃)下的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剪切力)的变化情况。相对于静态结冰,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转折点,可称该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冰附着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成冰方式对冰附着力影响不大;而在临界温度以下,动态结冰所成冰的冰附着力相对于静态结冰明显要小,所成冰从明冰向混合冰或者霜冰转变。水雾平均粒径不同,临界温度随之变化,动态结冰的冰附着力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后置静叶周向弯曲对表面非定常压力脉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的叶轮机械中,普遍存在着旋转动叶与后置静叶干涉产生的非定常流动现象.这种流动现象会导致静叶表面产生非定常性压力脉动.这种脉动可分为旋转动叶的速度亏损尾迹引起的叶片表面的周期性脉动和气流本身的湍流脉动及其他涡团导致的随机脉动两个方面.采用一工业用单级通风机,对其动静叶的干涉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在后置静叶表面沿弦长及叶高方向布置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方法,研究静叶的周向弯曲(倾斜)角度对静叶表面的非定常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周向弯曲静叶会改变动叶尾迹所引起的后置静叶周期性脉动的幅值在静叶表面的分布特点,静叶顶部压力脉动的幅值与原始径向静叶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同时与中部的压力幅值相比有一定提高,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静叶表面随机性的压力脉动强度受周向弯曲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为高压静叶叶片设计提供依据,对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不同冲角工况下的吹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型叶栅降低了叶栅的流动损失,具有更好的变冲角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