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火箭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是为适应载人运载火箭远距离测试和发射控制而研制,系统采用热备份路由及重传验证信息传输方法,实现了高效、高可靠的地面信息交换平台。在系统框架设计及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待发段故障诊断、流程指挥与射前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高可靠信息传输网络系统,系统已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本技术成功应用优化了运载火箭信息传输与应用模式,提供了标准体系构架,对于后续运载火箭及航天器信息传输与应用的研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航天复合材料智能健康监测技术水平是衡量航天型号可靠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支撑航天装备向多次重复使用、长期可靠运行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复合材料智能健康监测在传感器制作技术、传感器与复合材料集成技术、复合材料状态监测技术、复合材料损伤及失效表征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提出了航天复合材料智能健康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继卫星系统在我国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继卫星系统高覆盖、数据传输能力强,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其对优化我国航天测控网结构、提升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在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段测控、载人航天测控、卫星在轨长期管理等方面开展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思路,梳理了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及早期轨道段测控、飞船返回段测控、多址链路测控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控制系统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利  王淑一 《航空学报》2021,42(4):525044-525044
健康管理作为智能自主控制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提升航天器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前期已建立的新型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系统通用架构,详细综述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根据现有航天器设计、研制和在轨的具体情况,梳理出航天器控制系统健康管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从故障预警、故障诊断和寿命评估3个方面,详细阐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提炼出航天器控制系统健康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技术是支撑未来吸气式发动机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体现了一个国家高端装备的研发水平,可大幅度提高吸气式发动机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本文论述了智能化技术在吸气式发动机领域的研究现状,从智能设计、智能部件、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自愈、智能维护六个维度分析了吸气式发动机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挑战,给出了几个重点方向的发展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卫星在对地观测、导航定位、通信互联、科学探索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其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民生等各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卫星总装作为其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卫星的服役性能和寿命。据统计,总装环节占卫星总研制成本的40%~50%,总周期的30%以上。因而,在保障高可靠性、关键部组件装配精度和耦合特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卫星总装环节的效能,实现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成为各航天大国、强国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天津市宇航智能装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旨在面向"建设航天强国"的发展战略,瞄准航天器制造技术的国际前沿,聚焦我国航天器制造过程中对高端智能装备和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解决航天器高效能总装的关键问题,形成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工程应用,为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型号配套研制的可靠性信息采集、管理和评估系统(RICE)。利用该系统完成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可靠性信息的采集、管理,并在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前进行了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的高可靠性研制目标,在充分继承和借鉴国内外运载火箭型号成功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以"两分析"、"九设计"、"双试验"(简称"2+9+2")为代表的长征七号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结合型号研制实际改进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工作,总结提炼和应用了可靠性设计"九要素",研究应用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发展完善了运载火箭各类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验证技术。"2+9+2"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克服了各种制约因素,有效解决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可靠性问题,促进了我国运载火箭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多用途,这对航天器所用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碳/环氧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特点,而且在真空条件下质损率低,热膨胀系数小,在航天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多数的空间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将发生变化,进而会对航天器在轨服役的可靠性及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未来战争是智能化的战争,未来导弹的发展必然呈现智能化趋势。针对导弹智能化需要具备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智能协同和智能突防等五方面特征,分析了惯性技术的作用和发展需求,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推动了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在惯性技术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惯导系统大数据应用技术、惯导系统容错及系统重构技术、智能协同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统一技术、以惯性系统为基础的信息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对适应未来网络协同作战的智能导弹导航控制需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德雄 《推进技术》1989,10(6):1-7,69
卅年来,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直是航天推进领域的支柱之一.由于它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现实性强等特点,在各种航天推进系统,特别是运载火箭助推器、空间发动机和分离、逃逸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述国外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旭星  李爽  杨彬  孙盼  刘学文  刘新彦 《航空学报》2021,42(4):524201-524201
航天器制导与控制技术是保障空间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动力学模型的强非线性以及参数不确定性制约了高精度姿轨控技术的发展,而系统故障则决定航天器姿轨控的成败。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航天器制导控制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轨迹制导和姿态控制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航天器轨迹规划、姿态控制、故障诊断以及容错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从鲁棒轨迹规划、自适应姿态控制、快速故障诊断和自适应容错控制等4个方面总结适用于未来航天任务的航天器姿轨控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智能姿轨控技术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从姿轨控架构、算法最优性、算法的训练以及技术验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航天任务控制中心容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任务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作为管理所有在轨飞行航天器及资源的航天任务控制中心,要求具备很高的可靠性与较强的容灾能力。国际航天大国对地面系统,特别是任务中心级的备份均非常重视,也开展了相关建设和系统运行。在对我国航天任务控制中心容灾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容灾中心的技术要素、需求分析以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航天人因工程是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秉承"为航天员使用而设计"的理念,系统研究解决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从航天人因工程概念和作用出发,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国内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其研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对航天人因工程的迫切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航天人因工程研究技术体系,并从管理与技术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我国航天人因工程的研究应迫切开展的工作及后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是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机构技术是运载火箭多功能化、可复用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减震缓冲功能对阻尼机构有着广泛的需求。电涡流阻尼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式的阻尼产生方式,具有无磨损、无漏液、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维护性好、便于长期贮存等优势,并且是一种电涡流阻尼原理的速度型阻尼机构,在车辆制动、建筑减振等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对永磁体电涡流阻尼器的基础原理进行了阐述,按直线式、轴向旋转和径向旋转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应用的材料类型。研究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展开缓冲、抑振隔振、冲击缓冲、主动控制等方面对阻尼机构的需求,详细分析了电涡流阻尼技术在运载火箭机构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空间自组网技术的研究对提升航天器编队空间拓扑适应能力、星间链路可靠性和卫星网络故障容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航天任务对星群规模和多星协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工作者对航天器自组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梳理了航天器组网任务的拓扑构型、链路特点、轨道构型,分析了航天器组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应用于航天器自组网领域的基于节点拓扑规划的时频同步测量技术、网络多域信息主动认知的组网路由技术、基于相控阵捷变波束指向的自组网通信技术等。最后,思考总结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可为后续从事该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智能数控机床是"工业4.0"时代下智能化工厂的生产终端设备,其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协同制造技术的实现离不开高稳定性、高精度保持性的开放式智能数控系统。以实现铣削过程中切削参数的实时优化为目标,在具有开放式模块化的数控系统平台上设计并开发了可实现该功能的软件模块。在数控系统的系统协调模块中集成了智能控制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切削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切削力信号实时调整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最终通过薄壁件切削试验验证了智能数控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交流总结我国在航天飞行动力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当前及今后开展航天器飞行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思路、新技术、新途径,促进我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航天任务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拟联合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研讨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正>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依据本国国情持续地推进载人航天活动,空间机构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10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指导下,《载人航天》编辑部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联合举办了"2015空间机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聚焦国内外空间机构技术发展前沿,研讨空间机构技术的发展成果与经验。空间机构具有特殊的功能,在航天器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及时跟踪国内外空间机构技术发展前沿、集中展现空间机构技术研究成果和工程进展、进—步推动空间机构技术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20.
智能检测技术作为当前测控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国防等诸多行业中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从超声、射线检测到智能化涡流检测和声学检测,智能检测技术已贯穿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成为重要的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