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生命来自于外太空吗?或许不是直接的,但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是这样的。1986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乔托号探测器跟随哈雷彗星,目的是收集和检测彗星灰尘颗粒,希望从这些颗粒中获取太阳系诞生的初期物质。科学家假想,彗星灰尘颗粒就是40亿年前地球生命"原生汤",这种汤的原始成分有氨基酸之类的物质。"原生汤"很可能是在太空闪电和地球引力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油焦浆和0#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样品以及制备油焦浆用的石油焦颗粒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焦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排列稀疏,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互相粘结,排列紧密.油焦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尺寸比石油焦颗粒稍大,比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稍小.油焦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表面C,O和S 3种主要元素含量与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表面3种主要元素含量比较接近,但C和S元素含量比石油焦颗粒低,O元素含量比石油焦颗粒高.油焦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挥发分含量比石油焦颗粒多,但比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少;固定碳含量比石油焦颗粒少,比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多.最后,油焦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与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中固定碳着火和燃尽温度比较接近,但都比石油焦颗粒中固定碳着火和燃尽温度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的微流星体消融模型,对小微粒的流星颗粒(半径<100μm)消融过程进行分析,并估计对中高层区域(80~110 km)金属层的影响.无线电流星雷达与激光雷达的探测结果表明,半径在100μm以上的流星颗粒的消融物并不是金属层主要的源.本文从流星颗粒的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出发,计算不同半径下的流星微粒在不同的注入速度下的消融剖面,并分析了流星消融截止高度的变化趋势.结合长期的激光雷达观测,计算表明,10~4μ半径的流星微粒是普通金属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前向小角散射粒径测量系统中心光过强、杂散光干扰、散射角过小等缺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近场散射(NFS)方法测量前向小角散射光,研究并搭建了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测量系统,将最大散射角提高到40.5°;在无需空白测量的情况下采用差分方法对透射光和散射光干涉成的散斑图像进行处理,有效去除中心光和杂散光的影响;对差分散斑图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谱处理得到散射光强分布,利用Chahine算法对颗粒粒径进行了反演。最后,利用已知粒径(39.2μm和67.3μm)的标准颗粒对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了单峰分布的验证,测量误差在5%之内;对于粒径为39.2μm和67.3μm的混合颗粒进行了双峰分布验证,在43.3μm和74.1μm处出现峰值,测量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流星雨是天赐美景,可令世人大饱眼福,然而这种每秒几十千米宇宙速度的细小颗粒群会横冲直撞,让全球数以百计的珍贵的通信、导航、气象卫星与宇宙飞船大伤脑筋。虽说它们并不能将卫星打个"人仰马翻",但只要这种比子弹快百倍的宇宙流星击中要害,就足以叫卫星"半身不遂"及至"全身瘫痪"。当然太空茫茫,它们击中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众眼看宇宙     
正土星环土星环是太阳系行星的行星环中最突出与最明显的一个,环中有无数的小颗粒,颗粒大小的量级从微米到米,其主要成分是水冰还有一些尘埃和其它的化学物质,由于太阳光的照射而形成了动人的明亮的光环。土星环的结构复杂,姿态万千。光环环环相套,看上去更像是一张硕大无比的密纹唱片上那一圈圈的螺旋纹路。光环的成因一直是科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一种说法认为几百万年前,一颗卫星在土星引力作用下与包围土  相似文献   

7.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8.
"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简洁的完美。现代小卫星的出现,说明空间技术正沿着"简化性和完善性"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现代小卫星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体积小、性能高、机动性好、研制周期短和应用方面采用分布式系统等一系列的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空间技术和应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绰号"小飞"的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飞到月球又返回来,把返回器放下,再返回月球继续工作,返回器以近似第二宇宙速度"太空打水漂"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着陆。这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首战告捷,拿到了首张"返程票"。为保证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打造"小飞"的"娘  相似文献   

10.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凌夫 《飞碟探索》2007,(5):50-51
最近几个月,"卡西尼"号探测器围绕土星旋转的卫星拍摄了许多精美的照片.从传送回来的图片来看,土星与它的卫星就仿佛是热气球周围飘浮着许多颗粒.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发射成本,小卫星发射以搭载和"一箭多星"为主要方式。2012年,全球"一箭五星"及以上的发射3次,共发射小卫星26颗,占年度发射小卫星数量的44.83%。微小卫星项目虽然在成本、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无法与大型航天器项目相比,但涉及到"一箭多星"发射,整个任务的组织管理就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实施协调、监督管理以及工程支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此,各主要航天国家的政府部门在"一箭多星"任务组织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制定了专门支持微小卫星任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不但提供了更多发射机会,还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推动整个任务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固体推进剂中金属燃料动态燃烧的精细化表征,提出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固体推进剂中燃烧颗粒粒径与速度三维动态同步测量方法。构建固体推进剂燃烧光场成像测量系统,获得金属颗粒动态燃烧过程的光场图像,通过重聚焦算法得到燃烧颗粒场的重聚焦图像;进一步开展光场相机标定实验,获取深度与最佳重聚焦参数的关系曲线;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对重聚焦图像中的颗粒进行识别和定位,获取燃烧颗粒的粒径大小,并结合三维粒子跟踪技术对颗粒的轨迹和速度进行重构;开展推进剂药条燃烧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场成像技术能够获得不同深度的颗粒信息,跟踪颗粒的动态燃烧过程,并实现对燃烧金属颗粒粒径与三维速度的同步测量。  相似文献   

14.
开始新长征     
<正>在中国航天史上,2015年9月,将成为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两个型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出征并告捷。从此,长征系列火箭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只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精彩亮相的开始。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一个成员涵盖"大、中、小、快"型谱完整的大家族,其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航天运载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长征五号被称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被称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而"长六"、"长十一"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小液"和"小  相似文献   

15.
颗粒冲击材料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工业领域中。应用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射流冲击材料(304不锈钢)的磨损行为。考虑了颗粒粒径、运动轨迹、颗粒-壁面撞击点分布以及所导致材料物相结构变化。实验测试包括材料质量损耗、材料元素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面微观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对相应的颗粒射流冲击材料行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流场,颗粒场以及相应材料磨损。结果表明:颗粒射流冲击下颗粒运动轨迹与撞击点的分布不同,造成了材料样品表面磨损区域明显不同。颗粒-壁面碰撞不仅会导致材料损失而且会造成材料物相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登月着陆器下降过程扬起月壤颗粒的运动轨迹及空间分布问题, 提出了考虑月壤颗粒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两种情况的月壤颗粒运动轨迹计算方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确定月壤颗粒相互碰撞后的速度, 通过羽流场与月壤颗粒的流固耦合相互迭代计算方法, 获得被扬起的月壤颗粒在羽流场和相互碰撞共同作用下随时间的运动轨迹和空间分布. 基于美国Apollo 11登月过程实测数据, 采用数值模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考虑月壤颗粒相互碰撞的影响后, 其运动规律出现较明显的扩散趋势. 进一步考虑月壤颗粒相互碰撞引起能量损失的影响后, 月壤颗粒的扩散趋势有所减弱, 并且扬起的高度随着恢复系数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形貌的Ni颗粒(类碗状Ni颗粒、Ni花颗粒和Ni球颗粒)掺杂在液晶中制备了扭曲向列相(TN)液晶显示模式液晶盒,采用液晶综合参数测试仪对掺杂不同形貌Ni颗粒的向列相液晶(NLC)显示模式液晶盒的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对比度及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Ni颗粒后,液晶的电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均有所降低,对比度明显增大,响应时间下降。其中类碗状Ni颗粒改善效果最为明显,驱动电压降幅达到13.77%,对比度增大35.55%,响应时间降低至9.390 ms。Ni颗粒的形貌及比表面积对液晶的电光性能有很大影响。比表面积及曲率大的Ni颗粒对液晶电光性能的改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重力与散体颗粒堆安息角的关系,针对颗粒系统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特点,通过三维离散单元法建立颗粒的运动模型,对颗粒在不同重力场中的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颗粒堆的安息角及接触力概率分布.结果表明:颗粒堆内接触力构成的力链呈非规则网络状,其中,接触力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约65%接触力低于平均值;接触点中约70%处于临界滑移,其余接触点切向力与法向力的比值为均匀分布;不同重力场中颗粒堆接触力的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即接触力相对重力无量纲化之后,其分布函数高度相符;颗粒堆的微观结构具有随机性差异,但是安息角不受重力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我们利用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片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讨论了一维等离子体电流片。我们引用了与阿尔芬的引导中心理论相类似的方法,将粒子在非小扰动区(在这个区内磁场很小或等于零)内的"8"字形运动分解成两个圆周运动。每一个圆周运动等效于一个小磁铁,因此"8"字形运动等效于两个极性相反的小磁铁。等离子体中的电流是根据j=en+c(这里有图片19820103-21-1.GIF)×M计算出来的,其中等离子体的分布函数是由粒子的运动常数给出的。计算结果表明电流片主要是由粒子在非小扰动区中的"反向漂移"产生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粒子运动与磁场之间的关系,并计算了其自洽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球磨对YAl2及YAl2/Mg颗粒的组织形貌、YAl2颗粒在YAl2/Mg颗粒中的分散性及YAl2/Mg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YAl2颗粒经球磨20 h后,其平均粒径约为1.5 μm,颗粒边缘尖角数量明显减少,呈圆滑的近球形.加入Mg颗粒进行混合球磨20 h后,YAl2颗粒在混合颗粒中呈弥散分布,且表面包裹一层单质Mg,YAl2/Mg的界面为直接结合型,未发现有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