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速无人机着陆滑跑纠偏联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空高速无人机着陆地面滑跑过程中的侧向偏移问题,建立了差动刹车和方向舵联合纠偏控制系统。使用动力学软件LMS Virtual. Lab Motion建立了包含阻力伞、气动舵面和起落架等设计因素的全机动力学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控制模型进行全无人机着陆滑跑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在侧风情况下无人机着陆滑跑纠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在无人机的整个滑跑阶段均有良好的抗风纠偏效果。  相似文献   

2.
翼梢小翼后缘舵面偏转对机翼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客机某方案机翼为基本翼,基于N-S方程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融合式翼梢小翼后缘操纵舵面偏转对机翼空气动力特性影响。研究发现,翼梢小翼舵面偏使得机翼气动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偏转舵面导致了机翼最大升阻比的降低,然而它可以优化不同飞行阶段升阻比。其中,舵面外偏,机翼在阻力增加不大的条件下,升力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起飞、爬升性能;舵面不偏条件下升阻比最大,有利于提高巡航效率;舵面内偏,机翼阻力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飞机着陆性能。另一方面,舵面偏转可以控制机翼翼梢涡的发展,有助于耗散机翼尾涡及激发翼梢涡自身的不稳定性而加速耗散。  相似文献   

3.
简述推力矢量技术的作用,建立了带三轴推力矢量飞机的起飞滑跑段运动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推力矢量的偏转大小对起飞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推力矢量偏转下飞机起飞性能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力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飞机的起飞性能。  相似文献   

4.
主要建立了全机和支柱式起落架缓冲支柱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着陆和滑跑仿真计算。建模主要考虑了缓冲支柱的初始压力、初始容积、油孔面积、活塞面积、缓冲支柱行程等参数。同时给出了飞机在对称着陆和滑跑时的运动学公式,推导了缓冲支柱和轮胎垂直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数值模型并进行着陆和不同跑道的滑跑仿真计算,这对飞机设计和指导起落架试验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飞机地面转弯和刹车响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明  聂宏 《航空学报》2008,29(3):616-621
 建立了飞机地面运动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机体的六自由度运动和起落架弹性;基于滑移率控制方式建立了机轮防滑刹车模型。通过仿真得出了飞机地面匀速转弯和滑跑刹车的动态响应。其结果表明,飞机匀速转弯时,其峰值出现在初始非稳态时刻;弹性起落架在着陆和刹车过程中产生走步现象;采用滑移率控制方式使飞机在整个刹车过程中取得最佳刹车性能。  相似文献   

6.
飞机在大迎角下进近可以减小飞机进近着陆的速度,从而减小飞机着陆时的滑跑距离。本文根据国外大迎角短距着陆的研究[1,2]给出了一种大迎角自动短距着陆方案。该方案应用了飞行与推进协调控制的方法设计了自动着陆控制系统和一套控制律,实现了进近飞行时的低速稳定和精确的航迹控制。对于反旋机动,利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了机尾高度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型飞机舵面结构布局的变化,传统的集中式结构飞控系统难以满足舵面协调过程中准确性的要求。为此引入多智能体的概念,将单个舵面等效为一个智能体,构建分布式电力作动系统的多智能体系统结构。采用联盟式体系结构,分别对联盟内部分体式舵面智能体的同步联动控制、不同联盟间舵面协调偏转控制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并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舵面能够准确地收敛到给定的舵面协调偏转状态,并且该策略能有效抑制舵面负载干扰引起的协调偏转率波动,解决了传统集中式飞控系统多舵面协调控制准确性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考虑结构刚度以及舵面绕转轴转动惯量的液压伺服作动系统数学模型,以某型机为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飞机舵面液压伺服作动系统性能及结构刚度、舵面绕转轴转动惯量等结构参数对作动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飞机液压伺服作动系统的液压固有频率与飞机舵面的固有频率共同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谐振频率,若两者频率设计不合理将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起落架与防滑刹车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一个简化的起落架数学模型,对某机在着陆滑跑过程中防滑刹车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计算机仿真;并通过改变起落架的结构参数,对起落架与刹车系统在飞机着陆刹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考虑起落架因素的刹车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亚声速、大展弦比飞机机翼挂装大型吊舱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机翼和吊舱的CFD计算模型,侧重于吊舱气动特性计算,对挂装吊舱时机翼连接处缝隙、吊舱形状及舵面偏转等因素对吊舱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连接缝隙和舵面偏转对吊舱的气动力影响相对明显,但由于飞机外挂布置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本计算结果可为不同专业选型提供设计参考,以期得出更加合理的挂装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用Catia建立全机模型,然后导入到Adams/View板块中进行仿真,首先对起落架进行落震仿真,以确定起落架缓冲弹簧的参数,保证起落架的着陆安全。然后再进行全机着陆、滑跑仿真,确定飞机的刹车力的施加时间以及跑道的长度,为以后飞机的真实着陆、滑跑提供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12.
Starship新型舵面形式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佳  左光  徐艺哲  杜若凡  赵飞  屈峰 《航空学报》2021,42(2):624058-624058
作为新型垂直起降的载人航天器,Starship采用了新型舵面控制方式,其通过前后两组可沿轴线方向偏转的翼面来实现对机体的控制。通过CFD数值模拟手段对该种舵面形式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该种舵面偏转方式对飞行器升阻力和三轴力矩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机理。在小攻角下,Starship后翼为操纵面,其偏转对控制力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偏转角度与控制力系数基本成线性关系;前翼偏转则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偏转角度与阻力系数基本线性相关。后翼偏转角与俯仰力矩系数和滚转力矩系数的线性相关性较好,对偏航力矩系数也有耦合影响。前翼的偏转对偏航力矩系数的影响显著,同时与滚转力矩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的耦合较小。在大攻角下,尤其是在着陆阶段攻角大于90°的情况下,传统的襟副翼控制方式失效概率高,而新型舵面控制形式前翼和后翼偏转与三轴力矩系数的相关性仍非常强。其对于俯仰通道、滚转通道和偏航通道均能保持良好的操纵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飞机低空下滑定高控制方案改进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低空下滑定高飞行是飞机着陆飞行阶段中的重要一环,其下滑改平飞行轨迹的优劣及轨迹控制精度的高低对飞机的安全着陆至关重要。为此设计了一种低空下滑定高控制方案,即:内回路采用均衡式反馈舵回路,外回路加入俯仰角信号+延迟接入高度定高系统的控制方案。为验证该结构方案的准确性,对其作了大量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结构方案及其控制规律可使下滑定高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丁鼎  张云飞 《飞机设计》2011,31(1):9-12,35
在民机概念设计阶段,利用巡航、转场、地面等少数高度下的飞机气动和发动机油耗数据,在满足适航条例规定的转场航程和待机时间条件下,采用迭代和积分方法对转场和待机油耗进行计算,而对于滑跑起飞、爬升、下降、滑跑着陆等阶段的油耗则采用统计数据进行估算,从而得到巡航阶段的油耗,进而计算出飞机航程.由于考虑了对民机备份燃油量的硬性要...  相似文献   

15.
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机身结构将受到地面较大的冲击作用和振动激励。为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给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需对机身着陆滑跑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考虑了飞机滑跑速度和气动力的变化,计算得出飞机在着陆滑跑过程中较准确的气动力和起落架力,为有限元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外载输入。为降低计算规模,应用Patran合理设置约束条件,建立半机体有限元模型。最后将外载荷添加到半机体模型上,提交Nastran计算,提取机身各站位处的载荷响应峰值,做出动响应包线,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如机翼和机身框架连接处,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出用多块对称偏转的扰流片和副翼构成飞机的多舵面操作模型,采用开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并用LQG方法实现控制律的设计和仿真,设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民机阵风减缓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阵风载荷减缓控制器能有效减缓阵风引起的飞机法向过载,实现阵风减缓.  相似文献   

17.
基于CFD进行研究,利用Pointwise绘制了飞机无损、左侧机翼损伤10%,20%,30%,50%时的表面网格,在此基础上,利用ICEM CFD绘制笛卡尔体网格并进行了流场解算。通过对舵面网格的调整,模拟飞机舵面偏转,确立了飞机无损时的初始平飞状态。对受损飞机进行了流场解算,结合各气动系数计算结果分析了损伤对飞行带来的影响。为提高研究效率,提出了分级调节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迭代的方法,多次调整飞机各舵面偏角以及迎角,实现了飞机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舵面偏转后机翼雷达截面积(RCS)特性与静态预估不一致,提出一种分析舵面偏转对机翼雷达截面积影响的方法。通过建立低散射机翼模型,利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仿真计算不同舵面偏角下机翼雷达截面积曲线。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入射波处于较高频率时,舵面偏转会对机翼雷达截面积曲线的峰值、峰值宽度和均值造成一定的影响;偏转机动襟翼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下会显著增大峰值、峰值宽度和均值;偏转后缘内侧襟翼只会对均值造成影响;偏转副翼对峰值的影响较小,但峰值宽度随着偏角绝对值的增大而略微增加,均值随偏角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机翼结构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作用和振动激励。为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给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需对机翼着陆滑跑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考虑了飞机滑跑速度和气动力的变化,为有限元计算提供可靠的外载输入,并合理设置约束条件,建立半机体有限元模型,降低计算规模。最后提取机翼各站位处的载荷响应峰值,做出动响应包线,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如机翼根部,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某民用飞机A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的尾旋改出特性,对大攻角静态测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所研发的TDPF~[(I_x-I_y)/mb~2]判据法对飞机的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尾旋风洞试验对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飞机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舵推杆法对常规布局运输飞机改出尾旋效果最佳。此外,为了提高飞机的试飞安全,需要加装反尾旋伞系统,而研制一款合适的反尾旋伞对保证飞机试飞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国际上公开的研制反尾旋伞资料中所提供的方法研制了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伞绳长度的反尾旋伞,并通过尾旋风洞试验检验了这些反尾旋伞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反尾旋伞面积的增大,改出效果越好;中等反尾旋伞伞绳长度改出尾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