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利 《国际航空》2012,(1):78-79
鉴于直升机低空飞行的特点,其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多有发生。本文介绍了专为直升机设计的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它们能在碰撞危险发生前向飞行员发出告警,从而提升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倾转旋翼机操纵的复杂性对其任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设计响应类型可以大幅提高其任务执行能力,减轻飞行员操纵负担。本文设计了倾转旋翼机在直升机模式下的平移速率指令(TRC)响应类型控制律并进行了飞行品质的仿真验证。首先,建立了基于机理法的倾转旋翼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其次,根据有人直升机飞行品质要求,设计了直升机模式下的TRC响应类型控制律;最后,进行了飞行品质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TRC响应类型满足相关品质规范要求,飞行品质达到等级1。通过本文研究,能够显著改善倾转旋翼机在悬停/低速飞行状态下的操纵品质和精确机动能力,减轻飞行员操纵负荷,提升任务执行能力,满足倾转旋翼机近地低速机动飞行需求。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直升机,不管是用于型还是军用型,都将采用主动控制技术(ACT).主动控制技术的实现可以摒除经典的设计限制,大大改善以信的直升机性能。包括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直升机的气动性能适应飞行任务的要求,并且适用飞行员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西德航空航天研究院(DLR)为试验主动控制技术而研制的直升机空中飞行模拟器。  相似文献   

4.
联合精密进近和着陆系统(JPALS)的初步实验将在今年11月美海军“企业”号航母的F/A— 18A上进行。陆基的飞行实验已经完成,它也是以GPS为基础的JPALS的首次自动着陆实验。这些实验表明,精度已经达到舰上着陆所要求的1米之内。这个着陆系统有陆基型和舰载型,雷神公司是主合同商。陆基系统与民用的局域增强系统(LAAS)相当,它采用单向的VHF数据链发送差分GPS误差修正数据给进近的飞机,而舰载的JPALS与其的差别在于舰船本身和飞机都在动,它需采用双向的UHF数据链,舰船测量其GPS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CONSTITUTIVEMODELANDDYNAMICMECHANICALPROPERTIESOFGLASS┐CLOTH/EPOXYLAMINATESATDIFFERENTTEMPERATURESHANXiaoping(韩小平)1,HANShenli...  相似文献   

6.
METHODFORCALCULATINGKILLPROBABILITYOFMISSILEWITHCONTINUOUSRODWARHEADINFORWARDHEMI┐SPHEREATTACKINGNieRongmei(聂蓉梅),LiTingjie(李廷...  相似文献   

7.
飞行仿真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升机飞行品质模拟器主要用于研究直升机的飞行品质。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是直升机型号研制任务中主要的设计目标之一,直升机特有的近地和低速等飞行特征和独特的飞行方式给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描述了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系统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DENDRITEREFININGANDEUTECTICTRANSFORMATIONBEHAVIOROFNICKEL┐BASESINGLECRYSTAL(NBSC)SUPERALLOYDuWei(杜炜),LiJinshan(李金山),LiJianguo...  相似文献   

9.
陈少维 《试飞研究》1998,(2):11-20,48
一种推进操纵飞机(PCA)系统在F-15飞机上的飞行试验已在NASA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进行。飞机在使用手动油门的工作方式和一种增强系统工作方式锁定所有飞行操纵面的条件下飞行。后一种方式中,飞行员的拇指轮指令和飞机反馈参数用于油门定位。飞行评价结果表明,PCA系统可以用于使一架主飞行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的飞机安全着陆。PCA系统曾用于把F-15飞机从严重失去操纵条件改出、下降和着陆。这个报告描述了PCA  相似文献   

10.
从飞机的安全间隔保障和空中避撞告警,以及飞机的地形避撞和近地警告两个问题的现有手段和正在发展中的某些新概念、新技术出发,说明交通和地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更好地增强机上信息环境,发挥交通和避撞的告警和显示功能,提高自治飞行(AutonomousFlight)能力;在未来空域环境中过渡到飞机避撞责任由驾驶员和管制员双方分担。重点介绍机载间隔保障系统(ASAS)概念,其所用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和驾驶舱交通信息显示(CDTI)技术,此外也介绍预测型近地警告和利用地形数据库的仿前视地形复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马保林  李昭广 《航空学报》1994,15(1):123-125
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载荷设计特点马保林,李昭广(西安73-14信箱,西安,710089)LOADDESIGNCHARACTERISTICSFORFLY-BY-WIREAIRCRAFT¥MaBaolin;LiZhaoguang(Box73-14ofXi'...  相似文献   

12.
唐永哲 《飞行力学》1999,17(3):39-43
通过对H^∞控制理论在直升机横横向SCAS(增控稳稳系统)设计中具体应用的研究,报告了针对不确定的系统,H^∞设计方法是进行系统鲁棒性分析和设计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连续域H^∞控制问题的状态空间算法,得到了稳定的H^∞控制器的亚 并且指出了控制器模型降价的方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直升机横航向H^∞控制SCAS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STUDYOFHIGHSUBSONICCAVITYFLOWOSCILLATIONANDITSSUPPRESSIONBYACOUSTICEXCITATIONLuoBaihua(罗柏华)(SchoolofPowerandEnerg...  相似文献   

14.
加强GNSS实施是近期新航行系统实施工作的要求近年来,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全球新航行系统过渡实施规划和建议,以及欧美各主要国家具体实施情况,中国民航按照其自身实施政策和分系统技术政策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和试验工程项目。目前VHF数据链建设应用、CNS/ATM航路L888、GNSS完好性试验、HF数据链试验、澳门LAAS可行性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截至今年底,西部航路工程已全面完成,安装在乌鲁木齐、兰州、成都和昆明的自动相关监视工作站系统和相应的通信设备、线路均正常工作,为L888航路提供了数据链通信和监…  相似文献   

15.
VISCO-ELASTIC (PLASTIC) EFFECTS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PUR FOAMED PLAST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ISCO┐ELASTIC(PLASTIC)EFFECTSANDFAILUREBEHAVIOROFPURFOAMEDPLASTICSLuZixing(卢子兴)(InstituteofSolidMechanics,BeijingUniversityof...  相似文献   

16.
军用航空     
AH-1Z“超级眼镜蛇”出厂美国海军陆战队为增强其攻击直升机机队的任务能力,提出了在AH-1W基础上重新制造180架AH—1Z和改进100架UH—IN到UH—1Y的改进计划,并计划在2013年完成交付任务。去年底,贝尔公司已经出厂了首架重新制造的AH-1Z。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AH—1Z和UH—1Y直升机上将改装同样的发动机(GE—T700)、玻璃驾驶舱、传动系统、液压和电气系统,并进行同样的飞行控制系统的改进。AH—1Z上将采用利顿制导与控制公司提供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包括多功能的显示器…  相似文献   

17.
HYBRIDPOSITION/FORCEMANIPULATIONOFMULTIFINGEREDHANDGUANYisheng(管贻生),ZHANGQixian(张启先)(RoboticsResearchInstitute,BeijingUnivers...  相似文献   

18.
RAH一66是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正在为美国陆军研制的一种新的轻型侦察和攻击直升机。本文重点叙述CAD/CAM/CAE在RAH一66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使RAH一66具有良好隐身能力的措施、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在减轻直升机重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在RAH一66制造中米用的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螺旋模态是直升机前飞状态下的固有模态,是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中必须进行评定的科目,目前对该模态的评定已有相应的试飞方法。随着直升机飞控系统的不断升级和提高、飞行员操纵习惯的改变以及所执行任务的不同等情况,现有试飞方法已不能满足对直升机螺旋模态特性的评定。通过研究直升机的使用背景,针对不同飞控系统、飞行员操纵习惯以及飞行员执行的任务科目,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试飞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飞机的飞行品质评估典型任务,初步建立了飞行员行为特性数学模型以及飞行品质自动评定专家知识库,开发了基于试飞员模型的飞行品质评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在六自由度动基座飞行模拟器上,针对某高教机电传飞控系统进行了飞行模拟器部分典型任务的飞行品质自动评估,其评估结果与飞行员评估结果基本吻合.该技术应用于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优化中,能提高设计效率,节约主观评定的时间,是客观飞行品质评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