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回顾我国民航近几年的发展,民航运输从2002年起至2007年末,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这一轮高速增长,既有民航改革不断深化对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的促进,也有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力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 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民 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各缔约国的位次逐渐提升,运输企业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较好地满足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航空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民航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竞争力逐渐增强。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公司的增长及其管理,要避免一味地追求公司的快速增长,即不能把增长看成是某些必须达到最大化的事情。或许有足够的理由说明,随着公司的增长,企业的市场股票价值与利润也必将增加。然而,从财…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边缘化中的我国民航国际货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边缘化似应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正在发展的某个行业不应该陷入边缘化。但笔者在依据民航总局生产统计年报及相关资料对近年我国民航国际货运进行计算分析后,却惊奇地发现:我国民航的国际货运正面临这种状况。一、我国民航国际货运有增长,境外航空公司在华业务量增长率比我国民航快近两倍2004年,我国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552.6万吨,比1995年的131.4万吨增长3.2倍,平均增长率17.3%。2004年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213.1万吨,比1995年的35.2万吨增长6.1倍,年均增长22.2%;其中2004年中国的航空公司(为方便起见,以下将中国的航空公司称为中国民航)完…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中国民航从持续高速增长转向适度甚至是低速增长的转折点,即使金融经济危机过去,民航也难以重拾从前的发展势头了。因为中国民航除了面临与世界上其他同行共同的制约因素外,还将在三五年后面对高速铁路的强烈冲击,届时,大量运行速度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集中投入使用,在与之重叠的运输市场,民航在1500公里距离以内的航线都将面临全面溃败的可能。因此中国民航业有必要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民航运输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5.6%,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14.1%,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2.9%。随着民航运输需求的高速增长,民航运输业的供给也相应不断改进,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大陆运输机场有175个,计划2015年达到230个以上。与此同时,高速旅客运输的另一种主要方式高  相似文献   

6.
《机场建设》2006,(3):10-10
2006年7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民航设计总院)成立大会。民航设计总院是在原建设集团公司建筑设计院和规划设计院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会上,新任民航设计总院院长蔡颢同志就总院今后工作发展思路、近远期工作目标、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作了讲话。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姚亚波同志做了重要指示。姚总强调:民航设计总院机构的调整是适应建设集团公司为发展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机场建设集团,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民航2009年第一季度的主要运输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改观,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十分难得。考虑到2008年第二、三、四季度的基数很低,今年全年民航的较快增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8.
12月10日.民航局在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对外公布,11月民航经济数据延续全年走势继续向好,两大亮点可圈可点:一是截至11月.全民航旅客运输量累计达到2.1148亿人.首次突破2亿人大关:二是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累计同比增长0.2%,由前10个月的负增长首次”转正”。  相似文献   

9.
一、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特别是航空运输的需求日益高涨。民航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中乃至在世界民航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目前,中国民航的总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发展速度在世界主要航空大国中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2005年11月,根据国际民航发展趋势、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民航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民航总局领导提出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建设中国“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意味着行业将经历全面的、深刻的技术变革,我国航空运输的增长方式也将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发展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外延和内涵增长并举的增长方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民航的高投入、高风险特点突出,要在迅速扩张中同时做好系统升级,实现行业平稳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在“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建设中政府如何发挥监管、引导、激励的职能,如何发挥宏观导向和调控作用,以及如何在提供组织保障、法律保障、资金保障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研究在顺利实现“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过程中将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民航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使用生产函数法和索罗余值法,建立了中国民航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民航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测算了其科技进步贡献率,定量揭示了中国民航经济增长属于以资金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模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从1月11日至2月19日共40天的2009年春运已经结束。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运期间,民航累计始发航班18.6万架次,比去年春运增长12%;运送旅客2572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19%;平均客座率达到72%,比去年春运增长两个百分点。今年春运,民航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旅客运输在曲折中获得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社会经济和对外开放事业的拉动下,航空旅客运输获得持续高增长,1990年至2007年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15.8%。2007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继续居世界民航第2位,排美国民航之后。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外交往的增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民航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民航运输高速发展和基础设施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民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我国的民航基础设施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由于航空运输量增长太快,受投资规模所限,机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仍是民航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当前,一个主要方面是机场建设滞后,现有机场的飞行容量和道面承载能力低,增加航班受到限制。如南京大技场、秦皇岛山海关等相当…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民航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民航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民航面临的形势总体看好,有利因素增多,但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多数国际组织预测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快于去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左右;我国旅游业继续繁荣,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都将保持高增长势头;全国计划会议上已明确,今年要出台民航客运票价改革方案,航空运输企业在定价方面将拥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6.
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民航要实现这一转变,要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并且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从整体的角度抓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民航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人才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世界上有四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中国民航出现全行业巨额亏损,打破了连续盈利19年的历史,犹如一只疾飞的鹰突然折断了翅膀。1999年上半年经济状况依然严峻。消息传出,许多人惊愕之后想了解民航亏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时也期待着中国民航能再次奋起。亏损的浅层原因从1993年开始.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消除泡沫经济影响,由此社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增长减缓;同时,我国航空运输在经历广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也必然有一个缓冲和调整的过程。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航空运输市场发生变化后,民航却提出:中国民航不但要成为民航大国…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98年整个中国民航企业突然陷入的危机,民航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笔者对民航企业近十年来的增长模式及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了这样一组互动关系:民航企业的集体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民航市场的发展,民航市场反过来再作用于民航企业。民航企业目前的困境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市场停滞等客观原因,应从自身找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期缺位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12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明年运力过剩将加剧航企纷纷退役飞机减压》分析指出.中国的航空业明年将是拐点.上半年仍将负增长。虽然国内民航在10月份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但各航空公司依然看淡未来的航空市场。  相似文献   

20.
从战略高度加强民航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是一个系统严密、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国际化性质的行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的需要,民航总局提出:到2010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和机队规模均要实现比"十五"翻一番和到2020年实现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