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飞行器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昂海松 《航空学报》2016,37(1):69-80
为了探索微型飞行器(MAV)总体设计方法,在简要介绍微型飞行器的概念与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多年的MAV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对微型飞行器设计原则的思考,阐述了研究性和实用性MAV以及固定翼、扑翼和旋翼等不同类型MAV的设计特点。通过MAV设计的矛盾与协调关系、设计方法和优化问题说明了MAV设计的特殊性。最后,展望了微型飞行器设计的发展方向,为微型飞行器总体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微型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了微型飞行器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定翼微型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结构。针对我校研制的固定翼微小型飞行器,提出了一种控制与导航系统方案。最后,指出了微型飞行器控制与导航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垂直起落无人驾驶飞行器,特别是无人驾驶直升机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海军能用无人驾驶飞行器装备其战舰.执行侦察、超视距瞄准等任务。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对无人驾驶直升机的要求和对研究与试验工作的支持。着重叙述了美国邦巴迪尔公司CL—327“保卫者”无人驾驶直升机的研制情况、性能数据、需要量。最后介绍了CL—327的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孙瑜  张杰  刘虎  武哲 《飞机设计》2010,30(6):11-16
系统地介绍了微型飞行器的定义、类型、任务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现在微型飞行器设计的技术难点,即在气动力计算时,经典的空气动力学不再适用以及缺乏小展弦比机翼在低雷诺数下飞行的试验数据,针对这一难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案,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气动力建模、多学科优化和仿真与试验。在气动力建模中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基础试验数据的粗略估算后进行CFD计算达到准确设计的效果。在多学科优化中重点对续航能力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比较仿真的结果和原型机飞行试验的数据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和反馈。此套设计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微型飞行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冰  方宗德  侯宇 《飞行力学》2005,23(2):15-18,22
微型扑翼飞行器作为一种新概念飞行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简要介绍了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优势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难点;重点从控制理论与算法、控制元器件的设计、控制系统实现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鉴于仿生微型飞行器在军事及民用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其一经提出便成为研究热点。仿生微型飞行器悬停飞行的空气动力学是微型飞行器设计的基础,因此伴随仿生微型飞行器的研制,相关空气动力学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本文回顾了仿生微型飞行器悬停飞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相关进展。首先,介绍目前用于研究仿生微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问题的一系列实验和数值仿真方法;然后,介绍悬停飞行下仿生微型飞行器高升力机理(如打开合拢机制、延迟失速等),并着重讨论了前缘涡稳定性等前沿问题;之后,介绍关于仿生微型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流程及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仿生翼的流固耦合研究以及翼的几何、运动及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应针对蝴蝶、瓢虫等昆虫的飞行高升力机理做进一步探索,并在微型飞行器仿生翼设计及优化技术、仿生微型飞行器飞行动稳定性及控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直升机电动绞车的智能测试,研制了一种直升机电动绞车测试系统,给出了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介绍了主要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飞行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飞行器的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估、维护和训练。飞行模拟器是典型的人在回路实时仿真系统,工程模拟器是用于工程研究的飞行模拟器。本文叙述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研制、应用情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环形翼”计划下,利用微型飞行器技术公司的“增升涵道风扇”(LADF)飞行器开始研制一种微型飞行器。后来得到美国国防远景研究计划局(DARPA)的合同,作为“制式飞行器”(OAV)计划的一部分继续进行研制,于2000年首飞。这一年,微型飞行器技术公司、GASL公司和通用动力工程公司联合成立联合航宇公司专门从事ISTAR无人机的研制。2002年制造了各种比例尺寸的验证机用于“情报搜集、监视、标目搜索和侦察”(ISTAR)。2002年初得到了DARPA和美国陆军的1500万美元的后续合同以执行微型飞行器(MAV)“先…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将柔性翼和刚性翼相结合的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新概念布局型式,通过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的风洞对比试验研究了该新概念布局的气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试验原理样机的飞行试验验证。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的新概念布局是可行的;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相比而言,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气动特性,对解决微型飞行器抗风稳定飞行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抗坠毁技术是直升机研制中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而抗坠毁试验是验证这一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详细介绍了国外抗坠毁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国内近年来开展的抗坠毁试验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指出了今后我国直升机抗坠毁试验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航空逸闻     
<正>美国研制新型飞行器:直升机、飞机汽车混合体美国创业公司Krossblade近日推出了一款小型飞行器SkyCruiser的概念图片,该飞行器集合了小飞机、汽车机和直升机的概念,不仅可以像汽车般落地行驶,更能垂直起降,起飞至空中后还可以打开机翼如固定翼机般飞行。据该公司介绍,SkyCruiser机翼长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强度试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直升机强度试验关键技术以及先进的试验技术、试验分析综合一体化技术对未来先进直升机研制、缩短研制周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旋翼气动力学的发展和旋翼机试验结构研制实际经验的积累使得人们可以在40年代末期着手制造新型飞机-直升机。1946年飞行研究院直升机部在缴获的Fletner公司的直升机上进行了首次飞行研究。航空发展的经验表明,为了解决摆在飞行器设计者面前的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已应用的飞行器上、原型样机上和飞行试验室进行飞行研究。为了建立直升机飞行试验的方法论科学基础和进行飞行中的课题研究,1949年直升机部建立了直升机试验室。试验室内承担直升机飞行试验方法论现实方向的科学飞行研究工作及气动特性、飞行特性、结构载荷、自动控制、适航条例、取证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飞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介绍扑翼式微型飞行器的虚拟仪器测控系统结构,以及为避免多线程中死锁的关键问题,建立基于安全队列的多线程技术动态实验测量系统。以微型飞行器风洞动态实验为对象,解释了基于安全队列的多线程技术应用于动态测控实验的优势。通过某扑翼式MAV进行吹风试验和频率谱计算,进一步验证了动态测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逃逸飞行器模型高超声速风洞自由翻滚动导数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忠良  任斌  黄叙辉  余立 《航空学报》2000,21(6):492-495
高超声速风洞模型自由翻滚动导数试验技术是为满足航空航天飞行器 0°~ 360°全攻角范围内的动导数测量及产生极限环振动现象的研究之急需而研制。简要介绍了试验技术研制的自由翻滚试验装置、液体轴承、角度测试系统与系统建模的大攻角非线性数据处理技术。该项技术已成功地为逃逸飞行器模型提供了满意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叙述了直升机型号研制中对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然后介绍技术状态管理定义、组成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论述了技术状态管理技术与PDM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直升机型号研制的特点,参照国军标及直升机行业和企业技术状态管理标准,在通用PDM软件上实现直升机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试验是武装直升机研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介绍武装直升机研制中试验的分类,主要试验项目和内容。从而说明研制中试验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试验人员对试验工作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架装有固态自适应旋翼(SSAR,solid-state adaptivemain rotor)系统的无人驾驶直升机进行了首飞试验.据这些研究人员声称,这种自适应旋翼技术如果发展下去,有可能对减轻全尺寸直升机旋翼系统的重量,降低其阻力、设计复杂性、成本和雷达特征值大有好处.这架小型直升机还有可能作为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正在研究中的小型和微型旋翼无人机的技术试验台.该机原为飞机业余爱好者制造的一架遥控直升机,后来改装了奥本大学研制的小型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作为一种特种飞行器也被列入此次实施数字化工程的行列,这为提高我国直升机研制生产能力、为我国直升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