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基本概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从地球封闭体系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上生物、主要是人类这个开放体系这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类的任意活动导致熵增加会带来地球这个体系的恶化,从而试图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C/Si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过程的准确预示,是提升C/SiC复合材料热结构设计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C/SiC复合材料氧化机理、多孔介质流动理论和Fick扩散定律,得到了不同温度作用下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氧化失重的数学表达式。开发了氧化扩展UEL子程序,对典型C/SiC复合材料试件氧化过程中氧、碳元素的分布和氧化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失重与试验数据可以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熵产最小法,对热电制冷系统随有限温度的变化、由外部热源与内部工质之间的温差而形成的热漏及内部耗散所产生的传热不可逆性进行了最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可逆热电制冷循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对热电制冷系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推导出熵产率最小时对应的优化性能特性关系和重要设计参数的最佳值;绘出了相关优化性能曲线并说明了这些参数在总体和优化性能中的作用。计算结果对实际热电制冷系统优化条件的确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动磨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动磨损主要是由物理量纲不同的材料弹塑性和摩擦化学反应所决定的复合磨损,尚无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文中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描述摩擦接触下的耗散过程,以熵平衡关系和非平衡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微动摩擦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摩擦磨损中热传导、粘滞性流动、扩散和化学反应的熵产生变化,提出以材料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为主的简化模型。根据对简化模型的分析,设计了面-面接触的验证实验,并预测磨损良迹会随微动幅  相似文献   

5.
从完全非定常N-S方程(FNS)中略去流向粘性导数导出拟抛物N-S方程(QPNS),QPNS技术结合经典抛物推进和拟时松弛,拟时松弛能有效地抑制解的发散。本文导出的熵变量形式QPNS方程具有对称性和自动满足热力第二定律,这将提高解的稳定性,伽辽金/最小二乘法(GLS)被用来构造QPNS的弱解式。对于钝前缘物体,QPNS在前缘区并不适用,本文代之以用FNS求解该区,由离散解得到的非对称线性方程组,对  相似文献   

6.
用非交错网格求解曲线坐标系下的流动控制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非交错网格法,求解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流动控制方程。文中阐述了压力振荡的根本原因和相应的消除措施,导出了压力修正方程中控制体边界上曲线速度分量的修正表达式。在这些表达式中,出现了一个表征一个网格间距和两个网格间距压力梯度差分值的附加差值项。当出现压力振荡时,该差值很大,可以有效地消除振荡,而当压力场没有振荡时,这一差值又很小。作为计算方法可靠性的检验,本文分别计算了二维直通道和渐缩形混合管内的气流流动问题,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圆管加热流动的热阻力和熵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以空气加热圆管为例,通过联立求解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熵产方程,获得了热阻力、熵产及其随加热量、管长而变化的关系。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流动中的热阻力与熵产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热完全气体的热力学特性及其N-S方程的求解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首先用五次多项式拟合给出了温度在50~3000K范围内的热完全空气的焓值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导出了其它热力参数e,cp,cv和γ的表达式。接着提出了热完全空气总温、总压的计算方法,并将其计算结果与量热完全空气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将该热完全空气模型用于N-S方程求解,对NAPA软件进行了改进,并用该软件时高马赫数钝体绕流流场和乘波体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气体真实效应时流场结构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总温、总压计算方法及时NAPA软件的改进是成功的,可较准确地模拟高超声速流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能量条件的硬化模式,考虑到钣料的厚向异性,导出了压延凸缘区和凹模圆角区数值解所需的理论方程以及压延拉伸失稳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和压延拉伸失稳临界载荷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计算机求解了四种钣料(TA1—M、LY12—M、LF2—M、20钢)的压延载荷和极限压延系数。理论和实验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熵方程的联立求解,对于对流换热边界层内单位体积熵产生率的分布,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并以空气为例,研究了局部雷诺数、爱克特数和特性温差与壁面温度比对平板层流边界层内熵产生率分布的影响。还分别对传热熵产生率和粘性耗散熵产生率的变化规律作了分析。 本文对了解对流换热过程中熵产生的机理及其分布情况,改善该过程的不可逆性和节约有用的能量等方面,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摩擦系统演化的3种基本形式。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熵平衡方程的框架下构造摩擦系统的数学模型.用熵产生表征摩擦磨损过程的各种现象。讨论了各因素的物理量纲及其统一到熵的途径。研究表明.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摩擦磨损有助于摩擦学的系统分析.熵产生可以定量表示摩擦磨损过程的所有因素——材料破坏、摩擦发热、摩擦化学反应以及摩擦相变等摩擦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建立了用于模拟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过程中传热行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诸如传导、辐射和对流等与烧结有关的热现象。给出了固相、液相和气相共存的金属粉末烧结体系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考虑到激光束的持续移动,采用了坐标原点位于光斑中心的动坐标系来简化方程的求解计算。在绝热边界条件和热物性参数恒定的假设下,求得了在基模高斯光束近似作用下热传导方程的解析解。运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运算程序.并对铜粉激光烧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初步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测量粗糙集中模糊性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粗糙集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熵测量其模糊性的方法。中给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熵,提出了基于等价关系下粗糙集模糊熵的计算公式及等效表示方法,证明了这种模糊熵的性质。并将基于等价关系的粗糙集的模糊熵拓展到基于一般二元关系下粗糙集的广义模糊熵,给出了广义模糊熵的计算公式及等效表示形式。最后以一个例子说明粗糙集中模糊熵的具体求解方法。从例子可以看出,本提出的模糊熵可以方便、有效地测量出粗糙集中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考虑相变时间效应的结冰试验相似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冰风洞试验是进行飞机结冰和防除冰研究的主要手段,结冰试验相似准则是进行结冰风洞试验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的结冰试验相似准则在明冰模拟方面的不足,本文采用液/固相变的基本理论,对飞机结冰过程的液/固相变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结冰试验相似参数CT,该参数与基于Messinger结冰热力学模型所得到的相似参数的主要区别是考虑到了结冰的干模式和湿模式,体现了相变的时间效应。通过将新的相似参数引入现有结冰试验相似准则中,可有效避免试验压力与速度选取的随意性。以 NA-CA0012翼型和某超临界翼型为对象,对新相似参数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评估,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提出的相似参数及相应的试验参数确定方法,能够得到与参考条件一致的水滴收集率和结冰,初步说明新相似参数的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明冰及混合冰试验模拟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了测热传感器安装后驻点区曲率变化对局部流场变化和热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类型和敏感元件的组成情况,研究给出了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数;研究了传感器表面温升与热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热流实测结果进行了修正。同时,研究了来流流场的微小变化对热流的影响,分析了传感器组成尺寸、人为读数、传感器重复使用等随机因素对热流测量的影响,并结合随机误差分析理论给出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计算得到了某次热流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并由此给出了对传感器制作和测热试验方法的改进建议。该文的研究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流测量精度,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金属材料循环硬化/软化瞬态响应特性,定量分析了在应力—应变响应中应力幅值(在对称应变控制下)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应力幅值变化的数学表达式。该式表明,应力幅值的变化不仅与材料性质和材料进入塑性变形范围的次数有关,而且还与应变幅值的大小有关。与已有的数学模型相比较,本文提出的模型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并且无需拟合诸如循化硬化/软化系数这样的试验参数,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此外,使用本文的模型由计算给出了瞬态过程中循环强度系数和应变硬化指数的变化规律,发现二者在寿命前半部分循环中变化很大,而在寿命后半部分循环中变化很小,这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Newton迭代公式的几个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Newton迭代公式进行改进,本文构造了三种新的迭代公式。迭代公式I是一种单步迭代公式,在单根附近具有二阶收敛速度,且无须求函数的导数值;迭代公式II也是一种单步迭代公式,在单根附近具有三阶收敛速度;迭代公式III是一种两步迭代公式,具有至少三阶收敛速度,虽然该公式形式比较复杂,但是具有计算时不需求函数的导数值的优点。此外,证明了三种新的迭代公式的收敛性。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三种迭代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