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煤的燃烧状况,一是炉膛的换热环境。本文从煤层结构对燃烧状况的影响这个角度分析了分层给煤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通俗的烧火拨煤以增加燃烧效果的实践经验,在燃煤工业锅炉炉膛内设置不停转动的拨煤耙,使链条炉排上的煤层在燃烧区后部处于扰动、翻卷状态,大大改善煤层的燃烧状况,大大降低煤渣含碳量,明显提高锅炉出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鳞片式链条炉排的炉链结构、备件材质、燃烧特性、加煤装置等方面分析了炉排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介绍了改造措施及效果,对其它型号的链条炉排故障排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速燃烧室煤油多点喷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洪亮  卢传喜  谭宇 《推进技术》2017,38(3):604-610
为了解决超声速燃烧室内局部煤油当量油气比过高造成的点火及稳定燃烧困难,在Ma=5,总当量油气比接近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煤油喷注位置相互匹配方法对发动机点火性能和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个油位匹配喷注,有利于煤油点火及燃烧,发动机推力性能更好。“值班火焰”引燃煤油时,其余煤油由更多位置喷注且单个位置当量油气比更低时更容易点火燃烧。“值班火焰”的当量油气比由0.51增加到0.55时,煤油燃烧性能变差,比冲降低46N·s/kg;当量油气比均为0.51时,其余煤油由三个位置喷注比两个位置喷注时比冲增加66N·s/kg。同一截面内上部壁面喷注结合下部支杆喷注,可以优化煤油在燃烧室高度方向上的分布,获得更好的发动机性能。上游位置喷注对煤油的预混作用不明显,煤油未燃烧会造成“值班火焰”当量油气比升高,导致发动机点火性能和推力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6月10日至16日在厦门市召开了第五届燃烧及传热学术会议。会议特邀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周晓青总工程师和清华大学焦树建副教授分别作了《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和《关于低热值煤气和渣油在航机改型中的应用问题》专题报告。会议收到论文60篇,会上宣读了55篇。  相似文献   

6.
在飞行马赫数Ma=6,总当量比为1.0条件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喷注位置煤油当量比分布对双凹腔圆形发动机推力性能和壁面热流的影响。喷注位置包括支板壁面喷注K1,隔离段出口壁面喷注K2,第一凹腔尾缘壁面喷注K3以及第一扩张段壁面喷注K4。结果表明,K1注油当量比大小直接影响燃烧室内的燃烧模态和流道中心燃烧。为了保证发动机推力性能,K1注油须达到一定量,促使流道燃烧处于亚燃模态,且流道内具有较强的中心燃烧。为优化发动机壁面热流环境,剩余燃料需要在K2,K3和K4分散注入。K2和K3注油当量比大小同时影响第一凹腔燃烧性能,其中K2注油当量比降低,推力性能下降,但壁面热流性能提高,而适当增加K3喷注煤油,有利于提高推力性能。增加K4注油,第二凹腔及其之后流道区域燃烧增强,发动机推力性能和热流性能均提高。通过分析各注油位不同当量比分布对发动机力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了力热性能较优的注油当量比分配方案,此时K1~K4注油当量比大小依次为0.6,0.1,0.1,0.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H2引燃的煤油超燃混合问题,采用流体模型描述两相流动,气相反应系统的全N-S方程风迎风TVD格式求解,液相扩散Euler方程用NND格式求解,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隐处理,对单喷嘴喷H2超声速燃烧、H2引燃的煤油超燃混合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获得了压力、密度、温度和组元浓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单喷嘴喷H2相,比下游喷嘴H2的射流穿透浓度和扩散范围增大,燃烧区也变大;虽然煤油穿透深度大,但其扩散较H2差,且下游出现无煤油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型同轴射流缩口式氧煤枪所组成的大功率氧煤燃烧器内冷态轴对称二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用k-e-AP两相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预报,揭示了燃烧器内两相流场特征,预报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进一步对相应高炉实际工况高速条件下的冷态两相流场进行了预报,其结果为优选结构尺寸和流动参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雾燃烧包含液滴破碎、雾化、蒸发、掺混、燃烧等多个物理过程,各物理过程相互耦合,产生出预混、 非预混、自着火等多种燃烧模式,不同的燃烧模式表现出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也各不相同,对发展普适的湍流燃烧模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多物理场耦合的湍流燃烧过程进行物理建模成为湍流燃烧建模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此外,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研究也面对着工程设计和优化的客观需求,即发展效率和精度兼顾的高效湍流燃烧仿真方法并量化湍流燃烧控制物理机制,为燃烧组织调控提供指导。综合上述内容,从发动机两相喷雾燃烧模式、自适应燃烧建模和主控物理机制分析等方面点评和回顾了近期的基础研究进展,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做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强化燃烧技术。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熄火边界拓宽的需求出发,阐述了 滑动弧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滑动弧等离子体通过化学效应和热效应2个方面强化燃烧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潜在优势。从放电特性、数值仿真、强迫雾化和强化燃烧4个方面,分析了滑动弧强化燃烧的研究现状。针对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技术特点,给出了3种自由轨道式3维旋转滑动弧强化燃烧方案和1种固定轨道式滑动弧强化燃烧方案。以燃油喷嘴和文氏管放电方案为例,给出了旋转滑动弧强化燃烧的试验验证结果。对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厂采用K_4型锅炉,每天耗煤16吨,保证不了取暖要求,有大量炉渣倒出,灰中含炭量高达30%,每天折合煤3.4吨白白扔掉。机动车间将蒸汽锅炉改造为烧热水的沸腾式锅炉,一九七四年元月投入运行,实践证明:改后的锅炉出力翻一番,由2吨/时提高到5吨/时,改后的锅炉燃烧完全,运行经济,单耗下降,减轻了体力劳动,每年可节约原煤600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描述微孔推进剂燃烧的模型,并得到了推进剂稳定燃烧时的控制方程组。计算了燃烧室压力与初始空隙率等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稳定燃烧时应满足的一些基本条件,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篇通过燃气燃烧特性的分析,指出了强化燃烧的措施,并通过燃气燃烧污染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污染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二硝酰胺铵(ADN)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荣杰 《推进技术》2003,24(2):97-103
综述了国外二硝酰胺铵(ADN)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研究的进展,包括ADN及其复合推进剂的燃烧特点,燃速—压力依赖关系,燃烧波温度分布特征,初始分解机理,低压下燃烧暗区形成的机理和存在燃速不稳定压力区的原因分析。此外,对暗区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启动鱼雷动力系统的固体推进剂药柱系低燃温、无铝复合推进剂,处于旋转状态下燃烧。本项研究利用旋转燃烧试验台进行了药柱的燃烧试验,显示了加速度对无铝推进剂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推进剂药柱随着加速度增大,燃烧室压强增大、燃烧时间缩短。根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旋转燃烧条件下燃速公式。  相似文献   

16.
王志琴  胡春波  李孟哲  胡加明 《推进技术》2021,42(11):2538-2545
为获得金属粉末燃烧装置燃烧产物的反弹特性,进而为金属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在收集并分析了铁粉燃烧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壁面碰撞反弹装置,开展了凝相燃烧产物与石墨板反弹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铁粉燃烧产物与石墨板碰撞反弹后的法向反弹系数(en)与切向反弹系数(et)随粒子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反弹系数多项式。结果表明:真实燃烧产物实验条件下,铁粉凝相燃烧产物的入射速度对en和et影响不显著,但入射角度对en和et的影响较大,表现为en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et随入射角度的增加先减后增,但增幅较小,当入射角度大于58°时,et又出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铝粉颗粒燃烧产物的平均弥散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金属颗粒的扩散燃烧模型和燃烧产物的均匀多相成核理论,对铝粉燃烧所形成的Al2O3平均弥散度进行了计算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对铝粉燃烧区域中的温度、燃烧产物的过饱和度及其凝聚成核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上述多数和铝粉燃烧产物平均弥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价电子-分形燃烧模型燃速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价电子燃烧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固体推进剂价电子.分形燃烧模型。针对AP颗粒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引进分形维数,进行了燃烧模拟计算方法的有关公式推导和编程计算研究,用价电子-分形燃烧模型编制出燃速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价电子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这说明新型的价电子-分形燃烧模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某环型燃烧室燃烧噪声的近场声压测量和谱分析中得到了该燃烧室燃烧噪声的峰值频率范围,并结合燃烧室燃烧性能和对比国外相关试验与理论计算,分析了进口气流参数和余气系数对燃烧噪声的影响,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URANS(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模型对全尺寸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开展了仿真计算。研究了3种隔板对高频切向燃烧不稳定的抑制效果,发现当隔板长度为30 mm时,喷嘴式隔板能有效抑制燃烧不稳定,而两种再生冷却肋片隔板未能完全抑制燃烧不稳定,增加隔板长度到50 mm后,燃烧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较短隔板不能完全包络化学反应区域,推进剂纵向分布变化对燃烧不稳定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隔板增长后,能有效分割燃烧室头部化学反应区域,提升了燃烧稳定性裕度;喷嘴式隔板能抑制切向燃烧不稳定的机理在于隔板喷嘴壁面上存在一个大黏性、大剪切力的黏性影响区。研究结果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隔板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