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X级耀斑是否引发质子事件,对X级质子耀斑和非质子耀斑的耀斑积分通量、源区、CME速度、CME角宽度、背景太阳风速度及背景X射线通量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非质子耀斑和质子耀斑的积分通量、经度、CME速度和CME角宽度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非质子耀斑大多集中在东部,耀斑积分通量小于0.3J·m-2,CME速度小于1300km·s-1的区域内;质子耀斑大多集中在中部或西部,耀斑积分通量大于0.3J·m-2,CME速度大于1300km·s-1的区域内.质子耀斑伴随的CME角宽度主要集中在360°,非质子耀斑的CME角宽度分布则相对分散.两类耀斑的背景太阳风速度和背景X射线通量分布差别不大.利用两类耀斑各个参量分布上的差异,有望提高X级耀斑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风云一号(B)”卫星运行半年来,我们已获取了上述有关的粒子辐射资料,在卫星上获得这些资料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文主要分析观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及质子事件警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 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 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HX≥104s/c;积分流量F0≥106counts;硬X射线辐射到达峰值时间TR≥100s;持续时间TD≥103s;X光子最高能量Ex≥300keV;平均能谱指数√r≤3.5;高能时延TL≥10s。利用这些X射线暴的特征参数, 对第21周峰年大质子事件作警报检验, 结果是:报准率为94%, 虚报率为40%。   相似文献   

4.
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再现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质子耀斑活动区再现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日面上存在着经度方向漂移式的“活火山”,即质子活动复活体,“活火山”定期地复活,并爆发质子耀斑。其复活长周期为8-11.6年,与活动周11年周期基本一致;短周期为1.26年,与活动周峰年时间宽度一致。在22周峰年中,日面南北半球上各有一个强质子活动复活体,它们爆发值流量≥100pfu和≥1000pfu的质子耀斑各占周期同类耀斑总数的70.7%和83.3%。  相似文献   

5.
1997-2003年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7-2003年期间的59个太阳质子事件,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带.分析结果表明,质子事件源区主要集中在10°-45°,135°-155°,180°-215°,230°-260°,265°-310°,345°-360°,还有4个质子耀斑分散在72°,74°,93°和107°上.其中最强的活动卡林顿经度带的经度范围是265°-310°,次之为卡林顿经度带135°-155°,最弱的是卡林顿经度带180°-215°最强的活动经度是卡林顿经度272°.1997-2003年期间峰值通量大于100 pfu,质子耀斑南半球发生次数为18,北半球发生次数为10;同一活动经度上的质子事件具有重现的规律,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短的为27天,长的超过4年.  相似文献   

6.
太阳质子耀斑的一个统计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太阳质子耀斑相对于太阳光球大尺度平均磁场中性线的分布, 给出一个新得到的质子耀斑的统计性质。研究太阳质子事件及其源耀斑的统计性质, 是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从太阳活动预报及地球空间环境预报研究的角度看,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质子耀斑在   相似文献   

7.
8.
在大量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机理.总结了质子事件爆发与太阳活动区面积、位置、McIntosh结构、磁结构以及前两天活动区爆发耀斑事件数目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并对2000年以后12个未参加训练的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对事件预报的准确率为83%.此外,我们还利用该模型对2002年1-4月发生的几次质子事件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发现,这期间发生的6次事件都被预报.其中3次质子事件系统预报提前了3天,两次事件预报提前了2天,一次事件提前1天预报.  相似文献   

9.
影响地球环境的太阳质子事件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6年以来的大量太阳耀斑以及相应质子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质子事件到达时间和极大时间同耀斑经度位置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当耀斑位置处于经过地球的行星际大尺度场磁力线足点位置附近时,上述两种时间过程最短.这个结果支持了太阳耀斑粒子经日冕传播再向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二阶段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选用NOAA提供的太阳质子事件表以及SGD发表的与其相关的射电多波段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厘米波,毫米波爆发与质子事件的关系上寻找规律,从而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We present here a study of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Events (SEPs) associated with solar flares during 2010–2014 in solar cycle 24. We have selected the flare events (≥GOES M-class), which produced SEPs. The SEP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weak (proton intensity?≤?1?pfu), minor (1?pfu?<?proton intensity?<?10?pfu) and major (proton intensity?≥?10?pfu). We used the GOES data for the SEP events which have intensity greater than one pfu and SOHO/ERNE data for the SEP event less than one pfu intensity. In addition to the flare and SEP properties, we have also discussed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associated CMEs.  相似文献   

12.
太阳耀斑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太阳活动区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1997-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进行分析, 选取的参量包括黑子磁分类、 McIntosh分类、太阳黑子群面积、10.7 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 结果得到81个太阳活动主成分得分值排序(得分值代表每个事件的强弱), 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黑子年均值以及10.7 cm射电流量年均值的对比显示相似度非常高, 表明主成分得分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规律.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properties of 11622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observed by the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 (SOHO) mission’s 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LASCO-C2) from January 1996 through December 2006 are considered. Moreover, the extended database of solar proton enhancements (SPEs) with proton flux >0.1 pfu at energy >10 MeV measured at the Earth’s orbit is also studied. A comparison of these databases gives new results concerning the sources and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of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Specificall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with width >180° (wide) and linear speed >800 km/s (fast) seem they have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solar proton enhancements. The study of some specific solar parameters, such as soft X-ray flares, sunspot numbers, solar flare index etc. has showed that the soft X-ray flares with importance >M5 may provide a reasonable proxy index for the SPE production rate. From this work, it is outlined that the good relation of the fast and wide coronal mass ejections to proton enhancements seems to lead to a similar conclusion.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n the case of CMEs the statistics cover only the last solar cycle, while the measurements of SXR flares are extended over three solar cycles, it is obvious for the studied period that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an also provide a good index for the solar proto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太阳活动对于大气电性能可能会产生影响,而大气电性能在雷暴形成过程中可能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太阳活动对于大气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将有可能影响到雷暴的形成.本文用1957年到1978年北京地区和东北地区的10个气象站的13000多个雷暴资料,用时序迭加法分析了雷暴数与太阳磁扇形界面通过、太阳耀斑及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变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有些年分的雷暴数当行星际磁场方向由指向太阳变为离开太阳的磁扇形界面扫过地球时有相关影响,在界面通过前后3天内或7天后雷暴数明显增大.从季节来看,上半年的界面通过比下半年的界面通过对雷暴的影响大.在各种太阳耀斑分类统计分析中,看到出现在日面上西区特别是西一区(0°-30°)的耀斑对雷暴的影响显著.雷暴数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变化则没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第21~24太阳周不同等级的太阳X射线耀斑事件、太阳质子事件、地磁暴事件及高能电子增强事件的爆发频次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太阳周耀斑爆发的总数量与该太阳周的黑子数峰值呈正比,耀斑总数、X级耀斑事件数与峰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97;太阳质子事件主要发生在峰年前后1~2年,约占总发生次数的80%,峰值通量大于10pfu (1 pfu=1 cm-2·sr-1·s-1)的质子事件中,84%伴有耀斑爆发,并且主要伴随M或X级耀斑,少量伴随C级耀斑,峰值通量大于1000pfu的质子事件中,98%伴随M或X级耀斑,并且以X级耀斑为主;第21,22,23和24太阳周发生地磁暴最频繁的时间分别在1982,1991,2003年和2015年,分别滞后黑子数峰值时间3年、2年、2年和1年;72%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下降期,24%的高能电子增强事件发生在太阳周上升期.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第21太阳活动周后半期的太阳质子耀斑硬X射线辐射资料, 发现它们的峰值流量、积分流量、上升沿斜率、X光子的最高能量和持续时间等物理参数之间有着不同于非质子耀斑的相关性。据此,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 对21太阳活动周期间(1980.2—1986.2)的质子事件进行预报试验。其报准率为88.5%, 虚报率为53.1%, 漏报率为11.5%。本文提供了基于X射线辐射特征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频多普勒方法对耀斑期间电离层TEC变化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前人对耀斑期间电离层各区域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一个应用耀斑期间的高频多普勒扰动记录估算出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的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1990年3-6月几次耀斑引起的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变化,同时还与各耀斑对应的最大流量密度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