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空突防用数字地图信息的融合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数字地图是自主式GPS/MAP地形跟踪/地形回避、威胁回避(TF/TA^2)低空突防系统中实时航迹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为简化实时透迹优化算法,减少机载数字地图的存储空间,文中提出了一种把威胁等效为地形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空突防用数字地图的地形、地物和威胁信息的融合,得到了一种综合地形高程数据。在此综合地形高程数据上,只需采用地形跟踪/地形回避(TF/TA)最优航迹算法,便既可实现地形回避,  相似文献   

2.
利用真实地形数据,基于四叉树的LOD算法,即利用视点相关和地形本身的起伏度相关技术确定地形应有的细节程度来绘制大规模三维地形。并根据真实航片和地形高程值分别生成真实和模拟的地貌纹理,计算出地形阴影贴图,产生阴影效果。在保证渲染速度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场景的视觉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3.
低空突防用数字地形的平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地形是自主式 GPS/ MAP地形跟随 /地形回避 (TF/ TA)低空突防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考虑到飞行器机动能力的限制和飞行的安全性 ,必须对实际地形进行平滑处理。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曲率限制平滑算法。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一种综合的坡度曲率限制平滑算法 ,它使平滑后的地形不仅满足飞行器纵向机动能力的限制 ,而且较贴合原地形也较原地形高。从而使得在平滑后的地形上进行实时航迹优化是安全可靠的。同时 ,由于平滑后的地形有坡度的限制 ,使实时航迹优化过程中对飞行器在各个方向的离地间隙的限制转化为只要限制飞行器的纵向垂直离地间隙 ,简化了实时航迹优化算法 ,从而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超低空突防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对TF/TA算法进行测试。为了解决一个实时测试问题,本文在将地形定义为相关性是指数衰减的随机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离散的两维一阶自递归算法产生随机地形数据。对不同的地形情况测试了TF/TA优化算法,该算法拥有可调的粗糙度参数。  相似文献   

5.
飞机燃油系统油量计算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飞机油箱满载状态下的油液实体为研究对象,将油液实体模型沿着高度方向进行“剖分”,找到实体模型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提出了利用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来自动寻找和优化油量传感器的最佳敷设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传感器浸液长度与剩余油液体积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并实现了飞行姿态导致的油量读数误差的分析方法。文中方法已形成了一个自动的分析软件模块并无缝集成于商用UG/II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为飞机油量传感器的设计和敷设提供依据。文中包含某型号教练机的油量计算与姿态误差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对图像分割技术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种以最大类间方差法为基础的图像背景自适应分割算法,此算法根据目标和背景区域的灰度统计量来自动选取最优阈值。还通过仿真与常规的迭代法、四叉树、分水岭的效果图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惩罚AdaBoost算法。在惩罚Adaboost算法中,引入一种新的自适应代价敏感函数,赋予少数类样本及分错的少数类样本更高的代价值,并通过引入惩罚机制增大了样本的平均间隔。选择加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模型作为基分类器,采用带有方差减小的随机梯度下降方法(Stochastic variance reduced gradient,SVRG)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但在几何均值(G-mean)和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上明显优于其他算法,而且获得了较大的平均间隔,显示了本文算法在处理非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参数曲面的拟自适应三角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参数曲面的拟自适应三角化离散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曲面的参数域进行预剖分,以及引入曲面上一点处的“最大绝对法曲率”的概念,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分片对参数曲面的参数域进行三角形网格剖分。该方法基本上可以像“自适应”方法一样,根据曲面的法曲率变化来控制三角化剖分的密度,生成的三角片数量较少,并且可以避免在三维空间产生狭长的三角形、退化三角形与“裂缝”,运行速度明显比自适应方法快。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航业发展中空中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以及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的流量分布、管制员负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空中交通管制扇区划分的思想,对终端区扇区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终端区空域实际交通流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利用流量栅格矩阵划分空域单元,并以航迹数据作为统计依据建立扇区优化的数学模型,实现利用流量数据代替负荷计算,简化了扇区优化的过程。针对传统生长算法所得扇区不连续空域较多问题,提出环形生长的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得到最优的扇区划分。最终,以厦门终端区为例,通过改进区域生长算法所得的扇区管制员负荷,经计算均小于总时间的80%,且最小负荷差为304 s,验证了所提出扇区优化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内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动态分簇技术,提出一种能量优化的异常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利用节点协作计算获取相关性信息,然后根据节点相关性和节点能量信息进行动态网络分簇,最后利用簇内相关与簇间相关性进行能量有效性的异常检测。相关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既保证了传感网异常检测精度又提高了网络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合TF/TA是新一代低空突防技术,TF/TA最优航迹的计算是其控制系统的核心。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它用动态规划和树型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实时计算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考虑了飞机机动能力的约束,使最优航迹在不需要平滑处理时就是一个可实现航迹。另外还考虑了威胁的影响,使最优航迹能有效地进行威胁回避。计算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航迹具有综合地形跟踪/回避和威胁回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二维物体相交检验的线性四叉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的平面布局问题中,判别两个物体是否相交是一个难点,以往的方法数据结构不统一,计算量大,算法复杂,本文首先讨论了二值图象的线性四叉树的表示及其有关术语和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二维物体相交检验的线性四叉树方法及其实现的算法,最后进行了算法的时空分析,与以往的方法相经,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数据结构统一,算法简单,时空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形数据的二维三次卷积插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由于数字地形数据库是以网格的形式给出网格点上的地形高度信息,在低空突防轨迹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非网格蹼地形的高度信息和地形曲面的导数,这些都是离散的地形数据库所无法提供的。对二维的地形数据进行插值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一种二维离散数据的插值方法--二维三次卷积插值。该插值函数是地形曲面的三次逼近,具有连续的三阶导数,可以非常好地满足低空突防轨迹优化的需要。仿真结果表明,它具有比双线性插值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主要的高清晰度图像插值放大方法,为实现快速放大而选择了基于图像轮廓插值改善清晰度的技术路线,并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图像轮廓线光顺数值算法,对轮廓线划分的两类子区域提出了精度更高的插值算法.最后,以典型平面图形的图像和由3DMax生成的三维渲染图像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检验,与双线性插值结果的对比说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插值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雷达成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给SAR高精度实时成像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高效精确的成像算法以及对算法进行硬件加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分辨率机载SAR成像的精确高效成像处理方案,并利用并行化硬件平台GPU对该成像方案进行了硬件加速。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充分验证了该处理方案的聚焦精度和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地图预处理的实时航迹规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威胁回避(TF/TA2)实时航迹规划是自主式TF/TA2低空突防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数字地图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曲面的概念,从而使三维最优航迹规划转化为在安全曲面上的二维规划,降低民规划维数,减少了存储量和计算量,提高了实时航迹规划的速度,使之更适于在机载条件下实现,文中同时提出了对未预知崦由机载传感器实测到的障碍和威胁的处理方法,使最优航迹能有效地回避这些障碍和威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实时航迹规划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料配送路径实时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环境复杂、外部干扰因素众多的情况,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料配送路径实时规划方法。该方法以工作中心为物料配送基础,对离散制造车间物料配送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料配送参数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料配送时间窗要求,以最小物料配送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车间实时环境下的物料配送模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