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传统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存在规划效率低以及无法满足特定任务需求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将待规划区域栅格化,给每一个网格按顺序编号;其次,在路径搜索时引入了一种双向搜索机制,对信息素的更新规则和下一步节点的选择方法做出改进;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整合两组蚂蚁生成的路径,并给出了若干仿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传统算法更能有效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加快,生成满足任务约束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以及“智慧机场”的提出,研究人工智能在机场如何有效地辅助机场管制人员,驾驶员指挥航空器在地面滑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滑行路径规划方法,构建航空器机场地面强化学习移动模型,并以海口美兰机场为案例采用 Python 内置工具包 Tkinter 进行场面仿真;在此基础上,考虑机场航空器滑行规则,采用 Off-Policy 中 Q-Learning 算法求解贝尔曼方程,实现航空器在 Model-based 环境中进行静态路径规划。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停机位到跑道出口智能静态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3.
于连波  曹品钊  石亮  连捷  王东 《航空学报》2023,(S1):101-113
多智能体路径规划问题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多机任务中应用广泛但求解困难。基于改进冲突搜索的算法被设计用来快速求解多智能体路径规划问题。全局路径规划方面,首先设计综合考虑路径代价总和以及最大完工时间的多目标代价函数,其次提出基于唯一最短路径的冲突分类及消解方案,降低多智能体路径规划的计算量。在线冲突消解方面,利用速度障碍法在线检测和消解智能体与动态障碍物间的突发冲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全局路径规划方面保留基于冲突搜索算法的最优性并且降低了算法计算量,同时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在线冲突检测与消解。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器路径规划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在月球探测器局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问题。基于案例的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学习及问题求解 ,是一种增量式的学习过程。本文对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在月球探测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框架进行了一些讨论 ,提出了一些算法。  相似文献   

5.
三维非结构网格的欧拉方程聚合多重网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三维非结构网格的聚合多重网格技术,用于求解Euler方程定常解,加速收敛效果十分明显。求解Euler方程的基本算法采用有限体积中心差分格点格式。聚合多重网格技术按一定的规则将细网格的若干控制体积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粗的网格。数值实验表明本文多重网格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站在轨运营出现突发任务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规则的任务重规划方法,满足了方案重规划的快速响应需求。根据任务执行的连续性特点和冲突状态,建立了空间站突发任务规划领域模型。考虑重规划过程中任务包含活动间复杂约束关系传播的影响,提出了时间回溯迭代冲突化解策略,同时依据任务执行时间间隔,提出针对间隔插空的时间冗余启发式规则。基于时间回溯迭代冲突化解策略和时间冗余启发式规则,对原任务执行计划进行实时重规划,实现了突发任务的快速响应。应用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重规划方法可以成功地满足空间站突发任务规划需求,实现实时更新空间站在轨任务执行详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军  李军  钟志农  景宁  胡卫东 《航空学报》2013,34(7):1682-1697
利用空天资源的互补优势进行协同观测是对地观测领域的新趋势.为提高对地观测效益和多阶段观测任务的完成度,分析了空天资源协同观测任务规划问题中的观测资源异构性和多阶段观测任务分解方式的多样性.针对卫星和无人机的任务规划模型不一致的特点,建立了异构多智能体系统(MAS)多阶段协同任务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将问题求解分解为两个协商过程,并分别提出了基于市场模型的异构MAS多阶段协同任务规划算法和基于自适应“超级步”的资源Agent协同任务规划算法.最后,研究了该方法在空天资源联合观测中的应用情况,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飞公司模具CAPP专家系统中的推理路径的规划,以及知识库、数据库和自适应条件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开发通用CAPP系统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空间站运营任务规划技术是空间站长期稳定运营的核心技术。面向我国空间站建设运营需求,对空间站运营任务层建模与规划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任务层规划任务类型多样、约束复杂及资源受限等问题,基于约束满足理论,建立了任务层规划模型;同时针对任务层规划问题规模大、耦合性强及难于求解的特性,提出了一种任务层规划问题并行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并行求解方法相较传统的串行规划算法加速比可达14.19,能有效快速求解空间站运营任务层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可为我国空间站运营相关规划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CFD动网格技术的飞艇动导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飞艇和飞机这两种飞行器在飞行原理、气动外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现有的飞机动导数工程估算公式和经验数据并不适用于飞艇动导数求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FD动网格技术的飞艇动导数计算方法。通过非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建立飞艇在流场中的强迫振动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N—S方程求解,研究飞艇在强迫振动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并基于数值计算结果求解飞艇的动导数。研究发现,得到的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基于CFD动网格技术进行飞艇的动导数求解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BWB)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研究方法存在计算资源耗费巨大的问题,发展基于多流路体积力的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计算方法。从沿流线的体积力模型出发,将压气机对气流的作用力用沿流线的源项场代替。将单流路的计算模型加以扩展,综合考虑分布式推进系统与BWB的耦合影响,在分布式推进系统的压缩系统所在区域添加体积力源项,建立多流路体积力计算模型。将其应用于某大型BWB飞机进行一体化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全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多流路的体积力模型能够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提高至少10倍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民用航空发动机航线维修的时间,提高航线维修效率,降低航班延误率,针对民用航空发动机航线维修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故障特征利用模糊技术建立专家系统的模糊知识库,并结合智能检索技术建立民用航空发动机航线维修专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重点阐述了专家系统模糊知识库构建和智能检索技术的逻辑思路。相比于以关键故障特征为知识点建立的数据库,模糊知识库包含了更全面的故障特征知识。智能检索基于概念或语义检索,相比于关键词检索,对自然语言有更好地理解,便于航线维修工作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无人机空战仿真需要和专家系统原理,建立了一套基于机动动作库的快速响应自主空战机动决策系统模型;根据第三代战斗机空战中典型的机动动作,建立了相应的专家数据库;通过对驾驶员经验的分析,建立了专家知识库,并将整套决策模型应用于空战仿真中.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建立的空战仿真系统,可以使无人机根据实时战场环境,实现快速自主决策空战模拟飞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小型无人机的惯性组合导航与制导系统仿真技术,组合导航系统嵌入了飞行器的轨迹和姿态控制回路,建立了基于MATLAB/AEROSIM的组合导航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包括惯性组合导航仿真模块、传感器仿真支持模块、飞行器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模块、飞行器轨迹生成、轨迹控制与姿态控制模块、导航仿真评估模块。基于该仿真系统,目前已开展惯性/卫星深组合、惯性/大气数据融合等理论算法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采来  夏人伟 《航空学报》1992,13(10):495-500
提出结构优化领域知识结构具有多层次多分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语言。该语言可以较好地表示结构优化的专业知识。以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的形式为主体,建立具有推理、知识获取和跟踪调试功能的总体系统,对自动求解结构优化问题及系统的进一步扩充和完善都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短舱雷电防护设计和验证的难度,针对短舱的雷电防护设计和验证,提出一种导电路径仿真与关键连接结构仿真、试验迭代的研究方法。对整个短舱进行雷电流传导路径设计及简化建模,分别讨论不同传导路径方案对雷电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多路径传导可有效减小传导结构的雷电流分量和短舱内的脉冲电磁场;依据整体短舱电流分布仿真结果,可导出具体连接结构的电流分量作为其设计和验证的依据。所提出的方法可作为短舱雷电防护设计和验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扩展的燃气轮机仿真对象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谢志武  苏明  翁史烈 《航空动力学报》1999,14(2):143-147,217-218
应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进行可扩展的燃气轮机仿真建模研究。将燃气轮机仿真的各种计算任务概括为部件计算、流路计算和系统状态计算三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节点-连接器-部件模型,构造了一个部件模型、工质流程及仿真算法均可扩展的仿真类属框架,并通过一个三轴燃气轮机的容积效应法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飞机燃油系统实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飞机燃油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专家系统进行飞机燃油系统故障诊断的新方法。通过构建专家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同时利用LabVIEW工具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环境,开发了飞机燃油故障诊断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地发挥了专家系统的智能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燃油系统的故障,并能提出有效的重构方案,完全适合于飞机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2):3220-3227
The continuous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ry (SLDV) developed on the base of the galvanometer scanner system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quickly obtain the full field vibration responses within a rectangular area of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an arbitrary continuous scanning path generating method for Continuous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ometry (CSLDV) is further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llow the CSLDV suitable for testing structures featured by complex shapes not just for regular areas. In the first st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on of laser spot and the driving voltages of galvanometer scanner system has been described by a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en, a novel arbitrary scanning path generating strategy based on CSLDV is presented by deforming a normalization rectangular scanning path to an arbitrary continuous scanning path. The mapp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normalization rectangular scanning path and arbitrary continuous scanning path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reference points. In the second step, a compressor blade with curved surfa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modal test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a validate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SLDV. The results show the mode shapes derived from the extended CSLDV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SLDV and the 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 (MAC) between the two are all greater than 0.96. They als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CSLDV test and show strong potential on further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DES) model was used to better capture large vortex structure and unsteady flow feature near cone base. Good base heating results were achieved using proper grid and numerica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inflow conditions (like Mach number, Reynolds number) and configuration (bluntness ratio of the cone) on base heating was discussed based on numerical computational results. Compared with base heat flux, base pressure can be predicted more accurately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time consuming was shorter. A hybrid method combi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experimental correl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supersonic turbulent base heating. A review of base heating experiment and correlations for slender cone was presented, and a revised correla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bove simul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maximum error was 24%, a good result for base heating prediction. This proves that the hybrid method using the revised correlation performs well in predicting supersonic turbulent base heating of slender sphere cone and can meet needs of engineering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