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时,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教育是21世纪航空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三要素。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为我所培养了科研、生产、管理急需的人才。实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强化继续教育管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一种手段,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三校工作座谈会,比第一次的规模更大了,主要就是来解决分流与五年制教学计划问题。我们职教司的初步看法是:根据教育的“三个面向”和全国职教会议的精神,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进行四、五套办的试点,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分流与教学计划,要符合以下四点要求:(1)符合四、五套办专科的办学目的和要求;(2)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级技术管理人才的需要;(3)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形成;(4)有利于四、五套办专科教育的事业和改革。现结合实际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目的产生,既不能出于生理学,也不能出于心理学,而只能由社会需要产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论述,为各级各类教育提出了最终日标。  相似文献   

5.
高等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层次。本文简要论述了高等专科教育的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并对国内外及郑州航院专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办好有特色的专科教育,如何处理本、专科培养交叉问题以及现行的中期考查、中期选拔等问题,笔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就此问题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1991年制订的《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物理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了高工专的培养目标: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教学原则:强化理论的应用训练,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这个教学基本要求第一次给出了高工专物理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专科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教育学会中专组教育评监第二次专业试评工作于1988年12月5日至12日在大庸航校进行。受部教育司院校处杨明德处长的指示,在专业评监中要对大航的校风校纪进行考察。评监组由西安航专原副校长王之芳同志为组长,成都航校黄清源同志为副组长,成员有:西安航专教务处副处长刘振东、电气系办主任叶乾涛、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白晓辉,成都航校电子专科主任陈炎、教育研究室唐志忠,上海航校校长助理张又昌、工电专科主任吴仁雄,大庸航校原副校长易大经、工电专科主任戴辅仁、教务科钟山同志等共十二人组成。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习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国力角逐,比拼的是人才,企业发展的制胜关键,同样也是人才。当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正处于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打造一流的国际机场、提升机场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努力以人才领先,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领先,变人  相似文献   

9.
回顾十年的“四五套办”工作,我们在国家教委,航空工业总公司和陕西省教委的领导下,坚持了在办好四年制中专的基础上,办好五年制专科,达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我校始终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方向,注意突出工程技术专科教育的特色,优化教学环境(计划、教材、师资、管理和设备等),重视基础教学,重点加强三个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流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很快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点学校,专科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点从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得很清楚(见附表):学生在参加省中专所有学科的竞赛中,均以绝对优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和个人前列名次;参加部属院校及全国同类院校的实验及科技制作等竞赛以及参加省高校的一些竞赛,即使与高校竞争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何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10.
加快培养空管核心人才努力破解民航发展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支撑民航空管发展,民航空管发展孕育人才。管制员是空管的核心人才,管制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民航空管系统的发展,关系着航空运输的安全、有序与顺畅,关系着实现从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战略的需要。为有效地解决我国管制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不适应快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业需要的突出矛盾,总局空管局认真落实总局提出的“人才强业”战略,以加快培养管制等核心人才为目标,紧紧抓住选拔、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大学教育领略了时代竞争的紧迫与压力感,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大学外语教育需要建立规范的创新教学模式。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它将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主流。通过对高校外语课堂进行实际观察与调研,发现当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的视角提出对外语教学有效的建议,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时代的外语人才指出若干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校自八五年实行“四、五”套办以来,始终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方向,注意突出工程技术专科教育的特色,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及外语能力的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人曾担任过液压专业三门主要专业课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办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下面就自己在液压专业专业课教学中有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谈一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专业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以及专科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当前专科教育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创业型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才源泉和先导性要素,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作为一种范式,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规范逻辑空间的作用,包括教育理念、理论基础、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以及路径选择.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范式也有可能限定教育的创新,应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教育学会于10月末在我院召开了“工科专科教育研讨会”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航空航天系统院校五所。会上,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李嘉瑶同志介绍了国家教委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三年制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和《普通高等学校制定工科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讨论稿)的情况,与会同志对其中高等专科学校的任务、地位、培养目标和专业目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国教推进了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研究进程。各校应积极配合国家教委的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应用型高校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先导,基于创新创业"全域教育"理念,以制度为保障、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师资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以帮扶为指导、以文化为引领,构建科学、系统、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问卷的形式了解相关专业人员对专科教育的认可程度,得出对专科教育最认可的前三项是:学习能力的培养、竞争实力的增强、工作理念的培养;最不认可的前三项是:综合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并对此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西航教育》为我校唯一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对内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对外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沟通和传播信息的窗口.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我校五年制高等技术专科教育试点的逐步发展《西航教育》正在努力反映学校宏观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经验,宣传高职教育特色、与全国兄弟院校交流专科教育改革经验;在微观层次上推动教职员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改革,及时反映各方面的教改和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在中部崛起中加快江西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贸、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创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内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实质又是人才的竞争,确切的说是创造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实现2000年宏伟目标和2010年发展纲要,要在世界发展的浪潮里站稳脚跟,不断前进,就必须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