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是航空公司的核心,而飞行签派员又是运行控制中心的核心,运行控制中心的 效率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运行安全与效益。根据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对效率量化和效 率评估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航空公司飞 行签派员运行效率评估模型;针对评价指标在实际情况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4项准则和16项指 标组成的基于签派员航空公司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 理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与飞行签派员、运控设备、AOC组织结构与工作环境和航空公司 管理规定有着密切联系,为公司运行效率的提升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航空公司对飞行安全的管理水平,建立了影响飞行安全的飞行超限事件层次结构模型,去除评价指标中定性的描述,使指标通过飞行超限事件发生率进行量化。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一致性校验算法,使AHP在给定的判断矩阵下,不需经过一致性检验,能够直接给出所要求的权重值,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对飞行超限事件历史数据进行飞行超限事件发生率统计,利用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分析飞行安全,并在.NET平台实现了评估模型,仿真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飞行机组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合作问题,以达到对飞行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结合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贝叶斯条件概率定理和NASH策略对飞行机组与管制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建立飞行安全风险博弈模型假设;根据Bayesian决策模型和NASH均衡算法,计算出飞行机组与管制员之间的局势均衡点,即飞行安全风险的最小值;通过仿真计算表明,该结果对改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进一步降低事故率以及提高飞行安全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军  朱衍波 《国际航空》2008,(10):36-38
飞行运行综合业务系统(IFSS)为航空公司在全球飞行的飞机系统与地面业务部门之间,以及飞机系统之间提供业务数据实时交互,实现基于飞行位置的实时航空信息服务,使得地面业务部门可对飞机飞行全过程实施准确、有效的支持与服务,是航空公司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飞行机组排班是整个航空公司制定航班生产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的关键。通过对飞行机组排班问题中飞行机组任务分配的分析,把飞行机组人员任务的分配转化为图着色,建立飞行机组排班问题的图着色模型,设计顶点着色算法来求解模型,最后将此图论算法模型应用到具体航空公司飞行机组排班的实例中。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价飞行员的操作技能,基于飞行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QAR)数据,应用功率谱原理建立了一个飞行技能评价模型。模型可依据功率谱图定性分析飞行操作,依据平均功率频率及中值功率频率指标定量评价飞行员操作技能水平,最后应用从航空公司采集的QAR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使用方便,计算结果直观、准确,能够应用于飞行运行部门评价飞行员的操作品质。模型的进一步软件化可为航空公司评价飞行操作绩效、改进飞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航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探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思路和系统结构.运行管理系统是航空公司中枢神经信息系统,它集成了航空公司的飞行签派、机务维修管理、机组管理、商务和旅客服务等有关部门以及定座、离港系统、货运系统、气象和航行通告系统的各种信息,结合机场信息为航空公司所有运行部门服务,对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正点和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和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在准确反映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方面各自存在局限性,均不能同时客观公正地反映干线航空公司(尤其是以国际航线为主的大型航空公司)和支线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本文提出一个衡量航空公司安全水平的新指标:飞行事故征候百亿架时率。通过衡量每百亿飞行小时起落架次中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次数,该指标能避免在使用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衡量支线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时,因忽视支线运输起落架次多继而发生飞行事故征候概率大的事实所造成的局限性;同时又可避免使用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衡量干线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时,因忽视干线运输巡航时间长继而发生飞行事故征候概率大的事实所造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淼  肖刚  王国庆 《航空学报》2020,41(4):323541-323541
飞机驾驶机组由20世纪50年代的5乘员驾驶模式减少到了目前的双乘员,然而为了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减少双乘员认知不同、操作不一致所带来的安全性隐患,开展了单一飞行员驾驶(SPO)模式研究,SPO是新一代商用飞机发展方向核心技术之一。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是描述面向商用飞机单一驾驶员、驾驶舱智能自动系统以及地面航空公司操作员协同实现的飞行驾驶模式。本文首先对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系统组成及其系统架构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飞行员、空管系统、航空公司三方协同过程与现有模式的差异点;然后,针对商用飞机主要飞行过程,建立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各飞行过程组织架构;最后,搭建了面向SPO的远程操控演示验证系统,经过飞行员操作评价,基本可以获取到机上操作所具备的驾驶感受,同时对于飞行计划更改、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更为便利。通过上述内容研究,为中国商用飞机开展单一飞行员驾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衡量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效运行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运行流程和航班计划的有效控制和深入分析,达到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综合分析影响航空公司运行的各种因素,必须依托运行品质分析系统QAS(Operation Quality Analysis System)建立精确的航线安全运行水平(Flight Safe Operation Level)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一种基于飞行运行控制系统FOC(Flight Operation Control)发展而来的新型综合运行管理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航空公司的事故率,提出基于业务持续性的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评估方法。从人件、硬件、环境、应急救援和软件5个方面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能够反映航空公司安全维修状况的历史定量数据作为训练参数。在建立起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对航空公司的机务维修进行安全评估和敏感性分析。实验证明,方法能预测风险发展趋势,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为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的因素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并且各决策因素具有难以度量的不确定性.以机组人为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HELL模型建立飞行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AHP方法计算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物元理论建立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飞行安全综合评估,找出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指标;通过实例验证所用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可行、有效,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为航空公司进行飞行安全管理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合格的飞行员无论对航空公司还是对乘客都至关重要。为了符合航空法规要求和飞行安全,航空公司要定期对所有飞行员进行培训及评测。研究如何通过测试更好地评价飞行员、测评分数,明确能够真实客观反映飞行员水平的能力指标,对航空公司及培训机构都有重大意义。在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的Rasch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试题的难度与质量、试题的鉴别度、人的分数能力等重要参数,建立一套自适应的理论测评方法,进而自动判断试卷的可靠性,同时用真实的测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建立一套独特的自适应测评管理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飞行员胜任力三层理论这个重要概念,为飞行员能力评价及试卷可靠性评价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在分析中国民航事故的基础上,发展了重视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的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具有客观评估安全形势、发现薄弱环节和引导航空公司安全行为的功能。最后给出了航空公司安全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航空货运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飞机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机务维修对货运航空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鉴于机务系统所含不确定因素较多,其数据存在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梯形模糊理论与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依据某货运航空的实际情况,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建立了机务维修系统风险评估层次模型,构造了系统的可能性、严重度及风险值的梯形模糊风险评估表,并对各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梯形模糊综合评估所得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货航现阶段的安全水平,并针对其中风险较高的六个指标提出三点维修风险控制措施,为提高机务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航班排班中航班串生成与筛选问题的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航空公司运营特点,提出了分3步完成航空公司单日航班运营方案的编制:首先运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生成可行航班串;然后以使用飞机数最少为目标,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对可行航班串进行筛选;最后以筛选后的航班串作为航班运营方案。通过一个算例的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俊  苏彬 《飞行力学》2000,18(1):85-88
对运输飞行成本进行了划分,提出了计算成本指数的方法,分析了成本指数对运输飞行经济性的影响。以某航空公司为例,计算了该航空公司的成本指数,并在全飞行模拟机上验证了使所计算的成本指数飞行的运输飞行成本。结果表明,使正确的成本指数飞行,将大量节约运输飞行成本。可为航空公司计算自己的成本指数,降低成本,提高运输飞行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员搭配规则是国内航空公司机组人员派遣问题中最复杂的一项,为优化机组排班质量,提高人员满意度,保障飞行安全,针对国内机组搭配特点,创建考虑机组人员派遣公平性的指派模型,设计基于变邻域搜索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以某航司客舱机组派遣月计划为例进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优的解决方案,满足人员排班的现实业务要求,为解决考虑复杂人员搭配规则的机组人员派遣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从而促进智能化机组排班产品在中国航空公司的落地。  相似文献   

19.
航空运输中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形成非正常航班。非正常航班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会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航空恢复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主要针对航空公司飞机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原时刻表,综合考虑航班时间约束、飞机维护约束、机场容量约束和飞机容量约束,并结合航空公司运行实际,建立了飞机恢复模型。模型中对飞机恢复成本进行了细分,并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个启发式算法。通过使用某航空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对算法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表明,启发式算法可以较好解决飞机恢复问题,所得该方案能较好地符合航空公司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运营航线的不断扩大,在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需要快速计算出最优的航班恢复方案。为了提高运行控制效率,探索一种优化控制的方法,根据经济效益、航班正常等不同的目标要求,计算出最优的运行方案,最终达到快速、高效地调配航班。分析了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不正常航班恢复的主要场景,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制约航班恢复的关键约束条件,设计了航班恢复和校验的基本逻辑,通过应对台风处置的实际案例,验证了某大型航司和美国世博公司的航班恢复系统(RM)在实际案例应用中的效果,总结了该航班恢复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风险及短板。实践表明,该系统可缩短2 h航班运行恢复时间,平均每个受影响航班减少延误30 min,减少相应的成本2万元,提升整体航班正常率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