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某型飞机的前轮转弯防摆控制系统,采用了机械单余度,电气双余度的数字式前轮转弯防摆系统,在国内是首次使用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液压系统相比,具有重量轻、布局灵活,实现控制率方便等优点,目前,国外先进的现代飞机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系统组成及试验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
起落架电传前轮转弯仿真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起落架的性能对整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真接的影响。以国产在研某型飞机转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Virtual.lab和Imagine.lab联合仿真的分析方法对前起落架转弯系统进行仿真与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起落架前倾角、轮间距、稳定距和轮胎垂直刚度等参数对起落架最大静转弯力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起落架前倾角对前轮最大静转弯力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计划维修体系下,飞机前轮转弯系统的故障具有隐蔽性。通过挖掘航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开展前轮转弯系统潜在故障预警方法研究。首先,在分析前轮转弯系统故障模式的基础上,筛选与前轮转弯系统故障相关的QAR 监测参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其次,基于前轮转弯系统的正常和故障案例,结合前轮转弯的操作原理,采用皮尔逊(Pe...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波音737-300和A321机型的前轮转弯控制原理,阐述机械-液压控制和电传控制两种前轮转弯方式的优缺点,为分析转弯机构出现的疑难故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轮多支柱起落架飞机操纵前轮转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机体弹性的前提下,采用Fiala轮胎理论,建立了多轮多支柱式起落架飞机全机动力学模型,进行飞机操纵前轮转弯分析。通过仿真,给出了典型前轮操纵角下,各轮胎上的径向及侧向载荷。并以轮胎出现侧滑为临界条件,研究了不同前轮操纵角下允许的飞机最大滑行速度,给出飞机操纵前轮转弯包线。最后研究了飞机180°转弯时重心及轮胎的运动轨迹,得出在保证操纵安全的前提下,飞机可在50 m宽的跑道上实现180°转弯。  相似文献   

6.
当某型客机飞控舵面作为液压能源系统的用户时,应用AMESim仿真软件,在相应的载荷作用下,对液压系统所需压力、流量以及相关液压附件参数的设置进行分析,并对舵面的仿真运动结果进行动画演示。  相似文献   

7.
水陆两栖飞机对前轮转弯系统的设计有特殊的要求,在满足防水、防腐蚀的前提下,电传前轮转弯系统才能在水陆两栖飞机上被顺利使用。其中,控制系统、转弯控制阀以及反馈传感器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飞机若想尽快实现地面机动转弯,则前轮转弯操纵系统操纵速率应尽量大,而为了保证飞机地面机动不会引起前(主)机轮侧向滑动,又要求前轮转弯操纵速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某型机为例,分析大动力操纵角下,地面摩擦系数、飞机滑行速度及转弯操纵速率对前、主机轮侧滑影响。结果表明:飞机以0.3~0.4 rad/s的平均操纵速率进行大角度转弯,基本能满足地面稳定性要求,但为了降低飞机在低摩擦道面上的侧滑风险,需降低前轮偏转到大角度时的操纵速率。  相似文献   

9.
前轮滑行偏向是民用运输机实际维护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本文综合了2006~2009年东航云南分公司波音737-300飞机的故障数据,并基于机械液压伺服转弯系统的原理,分析了造成飞机滑行偏向的各种原因,对实际维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缓冲与前轮转弯纠偏性能对起落架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采用ADAMS软件分别建立支柱式和摇臂式前起落架的飞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前起落架的着陆缓冲和转弯纠偏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种着陆工况下,支柱式比摇臂式前起落架样机在前起落架航向所受合力更大,前轮接地后的俯仰角速度和机头下沉量相差不大;支柱式比摇臂式前起落架样机在更小的操纵力矩、转弯角度和侧向加速度下就会发生飞机侧滑。研究结果可为前起落架的设计和选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博  林皓 《航空工程进展》2014,5(4):502-508
为了评估起降阶段的飞机操控特性,针对某型飞机多轮多支柱式起落架系统,研究组成单个起落架支柱的轮胎、缓冲器、刹车系统、前轮转弯等部件的受力、力矩特性及传递过程。基于线性理论,将多个支柱运动特性叠加,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工具,建立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嵌入某型飞机六自由度运动解算模型进行飞机落震、加速滑跑、高低速转弯、起飞离地、着陆接地、刹车减速等仿真验证,并在某型飞机动基座模拟器上进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起落架模型各项功能完善,能够正确反映飞机姿态响应过程,飞机起降过程感受与真实飞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飞机起落架气动噪声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双丽  聂宏  薛彩军  许鑫 《航空学报》2012,33(6):1002-1013
 对某型飞机前起落架的气动噪声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和声学风洞试验研究。在典型飞机着陆速度下,采用分离涡(DES)方法模拟起落架周围非定常湍流流场,通过涡声理论计算声源的强度和位置,并利用FW-H(Ffowcs-Williams/Hawkings)方程积分外推法求解出不同部件及其组合件产生的声场,分析其噪声的产生机制、频谱特性及远场指向特性,同时评估各部件对总噪声的贡献量。在声学风洞中对轮胎和轮叉组合件进行气动声学试验,借助麦克风测量获得了噪声的频谱特性。基于部件固体表面积分计算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声学远场条件下吻合较好。仿真结果表明:起落架气动噪声是钝体绕流噪声和空腔噪声的叠加,呈现宽频噪声的特性。强度最大的声源主要分布在起落架各部件的固体表面;轮胎噪声对总噪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轮叉噪声,支柱噪声对总噪声贡献最小。各部件噪声和总噪声均具有偶极子声源的辐射特性。空间可穿透积分面计算的声压级结果比固体表面计算的声压级结果大5 dB左右。该研究结果为低噪声起落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房兴波  聂宏  张钊  魏小辉  张明 《航空学报》2018,39(12):222237-222237
舰载无人机是未来海上作战的关键装备,其弹射动态性能严重影响起飞安全。弹射滑车与舰载机起落架弹射杆相连,在牵制杆突卸弹射滑跑过程中共同组成一个耦合动力学系统。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此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以由某无人机改造的弹射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弹射滑车质量的弹射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了拖拽弹射过程的动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弹射滑车的惯性力会沿着弹射杆传递到前起落架上,拖拽弹射过程中前起落架载荷波动幅度增大,前起落架撑杆、弹射杆以及前轮垂向载荷峰值分别增加了23.4%、21.6%和14.0%;前起落架缓冲器压缩量变化范围扩大了30.4%;前起落架纵向和垂向的载荷振荡频率分别从90.9 Hz和5.2 Hz降到26.3 Hz和4.4 Hz。  相似文献   

14.
舰载直升机着舰过程复杂。与地面降落相比,舰面的不稳定气流使得直升机姿态难以保持,下降的速度更大,且由于直升机通常都是单轮着舰,导致起落架载荷很大。为了研究直升机在不同条件下着舰时起落架的动态响应,建立了机体/起落架/舰船耦合模型,将着舰过程中直升机的运动和舰船的运动联系起来,通过仿真计算得出起落架的动态响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直升机着舰质量越大,起落架压缩量和载荷越大;直升机低头着舰会导致前起落架载荷显著增大;直升机着舰下沉速度过大会导致着舰载荷急剧增大,可能会对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前起落架摆振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进行起落架摆振动力学特性研究,有必要开展起落架摆振动力学仿真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摆振问题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给出不同速度和防摆阻尼系数下的扭转角、扭转角速度、侧滑角和侧向位移的时间历程曲线,并将五组不同算例的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的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向对象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和专家系统理论的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模型 ,并且给出了整个系统模型的具体结构框架。着重讨论了总控系统的结构、控制方法、工作流程和子系统的知识面向对象的表示和推理。并且 ,以波音 737飞机起落架刹车系统的故障为例 ,具体分析了它的故障树结构 ,并用c 语言实现了该故障树面向对象的表示  相似文献   

17.
以民用飞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Delphi和SQLServer开发了民用飞机缓冲器参数设计程序,计算了前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单腔变油孔型式、主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双腔定油孔型式的缓冲器的设计参数;然后基于ADAMS/Aircraft模块分别建立了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虚拟样机,并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符合要求;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进行起落架缓冲器不同型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腔变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提高了缓冲器的缓冲效率、双腔定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在大的下沉速度下降低了缓冲器的过载。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 instability that was observed during high-speed taxi tests of an experimental flying-wing aircraft.In order to resolve the reason of instability and probable solution of it,the instability was reproduced in simulations.An analysis revealed the uniqu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ircraft.This aircraft has a rigi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ose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and an electric servo,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ircraft with a conventional tricycle landing gear system.The analysis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e instability.The first reason is a reversal of the lateral velocity of the nose wheel.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the moment abo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created by the lateral friction force from the nose wheel is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lateral friction force from the main wheels.These problems were corrected by changing the ground pitch angle.Simulations show that reducing the ground pitch angle can eliminate the instability in high-speed taxi.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刚度(航向、侧向和扭转刚度)是支柱式前起落架设计的重要指标,探明系统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起落架的防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变缓冲器初始气体压力的方式,分析缓冲器行程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系统刚度对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的初始扭转角、收敛时间、收敛比例和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可提升防摆性能,但同时会造成初始扭转角和摆振收敛时间的增加,这会降低起落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因此,不能过度增加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