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雯雯  程婷  何子述 《航空学报》2014,35(4):1134-1141
随着现代战场中电子对抗的日益激烈,雷达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射频(RF)隐身技术是一种提高雷达及其运载平台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雷达射频隐身性能,针对具有MIMO探测模式的新体制雷达提出了隐身性能优化的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基于射频隐身性能优化模型,通过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子阵划分个数、平均发射功率、波束驻留时间以及采样周期,在满足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系统射频隐身性能,其中的射频隐身性能综合考虑了截获因子及采样周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相控阵雷达相比,本文所提出的目标跟踪算法使MIMO雷达具有更好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和射频隐身等。随着红外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各种不同目标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因此,红外隐身技术也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目前研究发展状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的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隐身技术1射频隐身技术的内涵隐身是目标相对探测系统而言的.目标未被探测系统发现或者识别,认为目标实现了隐身;目标已被探测系统发现或识别,认为目标未能隐身.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是指目标与雷达及红外探测系统间的对抗概念.射频隐身是指目标与无源探测系统间的对抗概念.无源探测系统可以根据武器平台上电子设备(系统)辐射的电磁波确定武器的位置(角度和距离)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通信数据链系统无法满足飞机隐蔽通信的问题,立足射频系统隐身设计特点,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了通信数据链系统隐身技术专项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行的隐身技术手段。从隐身天线罩设计、天线隐身设计、辐射功率自适应控制、隐身波形、辐射时间控制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机载通信数据链系统隐身设计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未来新一代轰炸机隐身特性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自身隐身性能提升和隐身航迹策略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比分析美俄下一 代隐身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和所面对的威胁,指出了未来新一代隐身轰炸机更高的隐身性能需求—全频谱、全 方位隐身技术,例如雷达隐身、红外隐身以及射频综合隐身等;并归纳了未来高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主要突防措 施,例如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体系支持、高空突防、加装自卫武器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联合截获威胁下的雷达射频隐身目标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寰宇  查宇飞  李浩  杨源  杨丽薇 《航空学报》2015,36(6):1953-1963
针对基于射频(RF)隐身需求的机载雷达目标搜索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实际作战中射频辐射面临的截获威胁,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截获威胁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值估算方法;对机载雷达搜索任务中辐射参数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建模,并采用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通过分析典型情景下解集的分布特点,给出了从最优解集中选取最终解的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方法能更好地反映截获实现过程的多域需求,提出的雷达搜索方法能够在保证探测性能的同时,提高射频隐身性能和搜索速度,能够为相控阵雷达搜索任务中参数的优化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飞机隐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军用飞机上,本文分析了隐身飞机所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如反雷达探测隐身技术和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一般介绍了隐身技术特别是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外形设计隐身技术、吸波材料隐身技术以及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飞行器设计中常采用的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和可见光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身技术是提高军用飞机生存力、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航空发动机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是飞机隐身的重点和难点。在对航空发动机红外、雷达隐身技术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对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指出了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和管理应重点开展发动机隐身要求和作战效能分析,加强发动机隐身专业体系建设,梳理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流程和路线图,注重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