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生物炭在土壤酸度为pH5.0、pH5.5、pH6.0的3个土壤中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南方酸性水稻土选择合适钝化剂提供参考。该研究探讨了生物炭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一次平衡解吸实验和土壤培养实验,研究2%生物炭的添加量在3个pH条件下对土壤pH、Cu、Cd的固持以及Cu、Cd形态的影响。一次平衡解吸实验表明:生物炭在pH5.0和pH5.5这2个酸度下对Cu、Cd的固持分别可以达到76.78%、36.77%和65.95%、70.62%。土壤培养30 d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均能使土壤pH提高0.48~0.71个单位;采用改进的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Cu、Cd形态,生物炭的添加,使易还原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向残渣态转化,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Cd向晶质氧化铁结合态转化。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复合污染红壤增施石灰石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两种剂量石灰石改良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红壤的理化性质,使其PH值分别提高到4.67—4.93和6.19—6.73的范围。测定一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重金属含量及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对黑麦草—土壤系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实验说明,污染红壤增施石灰石能改善黑麦草的生长,当土壤PH值达6.0以上时,黑麦草的生长情况更好。有效态离子冲量是一种表征黑麦草—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采用ICP-MS分析了江西某废弃钨冶炼厂场地土壤样品中的Cu、Zn、Pb、Cd、As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分别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污染程度排序为:废料堆放场生产车间排水口水塘旁菜地生产车间养殖生活区。污染指数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表明该场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尤其是钨矿伴生的Cd、Cu、Pb污染,在未来的土壤修复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地优先治理重污染的地块与重金属。  相似文献   

4.
以海州香薷种子为试材,研究了铜镉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选的胁迫浓度范围内,单一铜污染时,海州香薷种子发芽率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mg/L Cu2+处理时出现了毒性兴奋效应现象。铜镉污染对海州香薷幼苗苗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根据综合效应指标,铜镉复合污染对海州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形式为铜、镉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两种交联壳聚糖吸附剂CCTS及其还原产物H-CCTS,研究了它们对Cu2 、Zn2 、Cd2 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CTS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Cu2 、Zn2 、Cd2 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29.64、106.642、10.03 mg/g。  相似文献   

6.
石灰石对酸性红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aCl2 -Ca(OH) 2 中和滴定法与土壤—石灰培养法联合确定红壤中石灰石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 ,红壤中石灰石的最佳投加量为中和滴定法的 0 .5倍 ;但在重金属污染的红壤上 ,由于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的影响及生物效应 ,仍有必要将土壤中石灰石的投加量提高到中和滴定量。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水溶性有机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黄棕壤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选取水稻秸秆 (S)和牛粪 (C)作为供试有机物料 ,提取水溶性有机物 ,对未受污染的黄棕壤人工添加重金属盐 (CuSO4 ·5H2 O、ZnSO4 ·7H2 O、CdCl2 ·2 .5H2 O)及水溶性有机物 ,在此土壤上进行黑麦草盆栽实验 ,并分析黑麦草的出苗率及生物量。实验结果表明 ,牛粪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改善效果优于有机干物料的效果。但水溶性有机物对黑麦草的出苗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CuO/Cl负载对活性炭吸附剂汞脱除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利用HCI,Cu(NO_3)_2·3H_2O,Cu(NO_3)_2·3H_2O混合NH_4Cl溶液3种浸渍负栽处理方法获得的活性炭吸附材料汞脱除性能实验研究.汞吸附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固态吸附刺汞吸附效能测定系统上进行.结果表明,3种负载改性的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原始活性炭,且所获得的汞吸附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AC-CuO,AC-HCl,AC-CuO(Cl).活性炭负载CuO/Cl可以使吸附反应器出口处烟气中含有40%以上的二价汞,吸附能力的提高可归因于CuO对活性炭表面汞氧化的催化作用.温度提高有利于催化氧化过程,实际运行工况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70~470K.随着SO2浓度的升高,汞吸附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测定南北方大米的5个基本理化指标:直链淀粉、脂肪酸、水分、胶稠度与重金属(Cu、Cd、Pb)含量,分析并评价大米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供试大米样品的直链淀粉、脂肪酸、水分、胶稠度等指标均满足绿色食品标准(NY/T 419—2007);因为品种差异,北方粳米的含水率较高,南方籼米的直链淀粉、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北方大米的口感更好。有机和常规种植对大米的口感品质差异不明显;供试3种有机大米的Cu、Pb和Cd含量低,均满足绿色食品标准,2种常规种植大米Pb的含量超标,主要是受种植环境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潮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潮土中重金属(铜、锌、镉)复合污染物的不同浓度,通过正交设计的盆栽试验观测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植株体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等指标分析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供试的各重金属浓度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水平时,紫花苜蓿的生长不受重金属的胁迫作用;当土壤中重金属铜、锌浓度均达到三级标准水平时,紫花苜蓿的生长才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潮土上紫花苜蓿的生长基本适用。在复合污染条件下,铜、锌之间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土壤中重金属有效离子冲量能较好地表征紫花苜蓿-潮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发芽试验,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设置单一重金属铜、锌、镉胁迫浓度,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紫花苜蓿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在单一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80mg/L时,紫花苜蓿根芽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在重金属铜、锌、镉复合污染条件下,铜、锌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镉的存在会加剧铜、锌对紫花苜蓿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ABAQUS中何种地应力平衡方法在模拟带帽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中的平衡效果更为理想及其适用性。本研究以带帽管桩复合地基模型为例,利用ABAQUS数值建模进行初始地应力平衡效果精准度问题研究,详细阐述了ABAQUS中5种初始地应力平衡方法的应用,并针对自动平衡方法、关键字定义初始地应力法和ODB导入法的平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动平衡法的平衡效果最佳,为此模型首选地应力平衡方法;关键字定义初始地应力法的平衡效果较理想,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方可适用;ODB导入法平衡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反复导入,才可以达到满意结果。该3种方法模拟地应力平衡效果研究为其他类似模型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由不同前驱体(尿素,双氰胺,三聚氰胺)制备的类石墨烯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结构和形貌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的聚合方式、聚合程度、质子化程度以及不同前躯体的堆积方式都会对光催化产氢效果产生影响。另外,为了深入探索g-C_3N_4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文中将g-C_3N_4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金属催化剂N-GQDs/g-C_3N_4。相比g-C_3N_4,N-GQDs/g-C_3N_4异质结在光催化产氢中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效果。最后从机理上解释了N-GQDs/CN-U异质结光催化产氢的原理及N-GQDs在光催化反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NbO4粉末,并通过热压法制备了LaNbO4-MoS i2复合陶瓷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试样显微组织结构和断裂特征分析,测试了其显微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LaNbO4粉末有少量未反应的La2O3剩余,固相反应前原料粉的高能球磨使得反应后LaNbO4结构由单斜相变成以四方相为主。LaNbO4-MoS i2复合试样与单相MoS i2相比,其晶粒明显细化,致密性提高,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均有较大提高。采用具有畴切换增韧特性的LaNbO4颗粒作为一种新的增强剂对MoS i2基陶瓷进行复合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几种阻燃剂对聚酯复合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的种类及含量对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多种阻燃剂同时使用能产生协同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湿化学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表面功能改性处理,然后采用溶剂热法进一步处理制备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磁性多壁碳纳米管(60-MWCNT/Fe_30_4),并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结果表明:经磁性四氧化三铁表面改性后,在MWCNT表面有效引入了含氧官能团(一COOH)及磁性Fe—0基团,制备的60-MWCNT/Fe_30_4集合了MWCNT材料的优良特性及Fe_30_4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在此基础上,将60-MWCNT/Fe_30_4作为可靠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60-MWCNT/Fe_30_4对Cu(II)、Cd〇I)及Pb(II)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吸附pH值为6,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87.64、57.14、215.05 mg?g'且对共存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动力学曲线拟合发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这项研究为吸附法处理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定向凝固过程枝晶生长的相场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Wang等人提出的熵函数公式。在假定平衡时同液界面处固、液相的化学势相同而溶质浓度不同的基础上。推导了一个新的二元合金相场模型。并利用该相场模型与溶质场进行耦合计算,以Al-4.5%Cu合金为例模拟了二元台金等温凝固定向凝固的枝晶生长过程。研究了在正温度梯度情况下二元合金过冷熔体中的等轴枝品和柱状晶的生长过程及其溶质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复合相变材料(PCM)作为一种固/液相变材料与多孔高导热泡沫等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体系,具有潜热大和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因此,基于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装置成为新一代飞行器热管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以碳化硅(SiC)泡沫填充石蜡类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容积法与等效热容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材料细观与宏观传热特性的复合相变材料传热特性数值预测方法,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开展了材料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相关方法可为材料孔隙率、微结构等特征对复合相变材料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以及材料蓄热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衬底温度对采用Cu2ZnSnS4靶和Cu靶共溅射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 可见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在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u2ZnSnS4薄膜 的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带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遵循不同规律。室温衬底条件下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遵循两步法,导致颗粒尺寸和元素分布不均;而在120~200 ℃衬底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u-Zn-Sn-S预置层在溅射过程中已有Cu2ZnSnS4晶粒形成,这些晶粒在后续硫化生长过程中起到形核点的作用, 促进了Cu2ZnSnS4晶粒的长大与元素的均匀分布。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Cu-Zn-Sn-S预置层及由此制备出的Cu2ZnSnS4薄膜的结晶性变好,Cu2ZnSnS4薄膜的带隙先升高后减小至1.55 eV。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微波烧结制备ZrO2/Al2O3复合陶瓷,探讨了纳米ZrO2对Al2O3陶瓷的烧结、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rO2的加入会对Al2O3陶瓷的显微结构产生影响,ZrO2颗粒以"晶内型"和晶界型两种形式存在,ZrO2的相组成与其含量有关.合理的实验配方及制备工艺有利于ZrO2以四方亚稳相存在.ZrO2含量为15vol%时,ZrO2全部由四方相组成,有利于应力诱导相变增韧,该ZrO2/Al2O3复合陶瓷的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3350MPa、6.41MPa·m1/2和502MPa.ZrO2/Al2O3复合陶瓷増韧机制为应力诱导相变增韧、内晶型结构增韧和微裂纹増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