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飞机飞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在造成飞行事故的原因中,人为因素的重要性,阐明为预防飞机飞行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提高飞行员素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飞行事故的研究方法-故障飞行模拟训练,如设置飞行主操纵系统等故障,由飞行员进行故障飞行模拟训练和研究,通过模拟训练,使飞行员了解和掌握故障发生时的操纵感觉和飞机的反应特点及处置方法,提高飞行员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以避免在实际飞行中可能发生的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2.
飞机着陆跳跃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明磊 《飞行力学》1997,15(1):82-85
结合一起着陆跳跃事故,深入分析了飞机出现着陆跳跃和收音机员在刚改装J6飞机的训练中容易发生着陆跳的基本原因,剖析了本起事故中飞行员在操纵上和指挥员在指挥上存在的问题。对着陆跳跃的处置方法以及处置中的指挥提出了明确的看法。这对于陆跳跃的预防、正确处置和指挥,保证飞行安全,将起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计算,得出H5飞机起飞离地后,在一台发动机工作(单发)条件下上升的最小允许速度、保持单发上升所需的坡度和各种飞行条件对单发上升性能的影响。对飞行员正确处置单发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设计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小离地速度是民用运输类飞机制定起飞特征速度的关键。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民用运输类飞机最大性能起飞的试验机动,是在地面效应影响下的飞机低速大迎角试飞科目,试验难度大、风险高,对试飞技术、试飞组织和试飞驾驶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国内仅有新支线飞机按照民用航空规章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了民用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类型和理论,对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中的关键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供所有类型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飞行理论中对民航飞机在高原机场起飞离地速度计算研究不足,且计算方法单一、复杂的问题,利用MATLAB仿真平台构建在高原机场飞机起飞滑跑阶段模型,通过计算不同飞行条件下的飞机离地速度,得到大量训练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将机场海拔、飞机质量、安全起飞速度、温度和可用起飞距离作为输入量,飞机离地速度作为输出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直至均方差达到要求。将神经网络所求估算值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均方误差为4.128 9,均方根误差为5.612 1。使用神经网络计算方法效率高,误差小,可应用于不同高原机型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离地速度计算,对高原机场运行和机场跑道长度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特情处置中的心理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PsychologicalAnalysisinDealingwiththeSpecialSituation在飞行中,特殊情况的发生,大多数都是在飞行员毫无准备情况下发生的。而其发生的性质、时机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千差万别的。对于飞行过程中特殊情况,能否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正确处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飞行员对飞机和飞行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否全面、准确。特殊情况的处置成功与否,更取决于飞行员在整个特殊情况处置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决策策略、准确的处置程序和方法。作为一名成熟的飞行员,其技术素质得以充分发挥与具有良好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飞机结冰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结冰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文中详细分析了飞机结冰的部位、结冰气象成因、结冰危害、结冰类型、结冰强度划分,从飞机设计、飞行员操纵、气象预报、机务维护角度,研究了飞机结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在结冰条件下飞行员的操作方法,分析得出只有从设计、操作、维护和预报上采取正确措施,才能避免飞机结冰,防止飞机失速,保证飞机安全,对飞行积冰的事故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妙婵  张建  吴密翠 《飞行力学》2011,29(5):81-83,96
对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试飞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最小离地速度试验条件向标准条件换算方法、最小离地速度与推重比的关系以及双发试验向单发状态的换算方法.最后以某型飞机最小离地速度模拟器实验为例,对所给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据处理方法可行有效,可以用于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  相似文献   

9.
张建  屈飞舟  刘静 《飞行力学》2012,(5):458-462
以ARJ21-700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为背景,结合民用航空规章相关适航条款要求,研究了受结构限制的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的试飞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经验。该项研究为国内其它运输类飞机的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和制定我国自己的民机审定试飞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低空风切变是飞机起飞降落阶段威胁飞行安全的危险因素。低空风切变有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发生突然的特点。由于大、中型喷气运输机质量很大,具有很大惯性,发动机加速性能羞,在低高度往往缺乏足够的空间进行应对,在遭遇风切变的情况下,由于风向、风速和飞机空速的内在联系,风切变会对飞机空速造成影响,进而造成飞机的升力变化,使飞行高度发生变化,对飞行高度低、速度小的起飞进近飞机危害是极大的。所以,对飞行员来讲,深刻了解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加强对低空风切变判断和防范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飞行员应尽量提早发现风切变,一旦陷入其中,应能正确处置,安全脱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歼击机机群跟进起飞的特点,从飞机尾涡的形成和发展入手,研究近地条件下的尾涡运动规律,导出了导涡的诱导速度和漂移速度计算公式。并根据起飞过程中,后机受前机尾涡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跑道宽度范围之内,对歼击机跟进起飞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各型歼击机跟进起飞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得结论经过飞行验证,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人为差错是飞行事故最主要的致因因素,分析飞行事故中人为差错特点,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分析HFACS模型,把HFACS模型分解为两部分,包括飞行事故差错模式和差错成因。基于HFACS模型,结合专家主观评分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适用于航空飞行事故的人为差错致因分析的综合分析模型。利用专家主观评分法对飞行操纵中的人为差错致因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理论对飞行操纵人为差错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排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机动飞行的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直升机机动飞行的逆模拟方法以计算跟随预定飞行轨迹的驾驶员操纵,根据这一方法可以确定为完成直升机机动飞行所需的驾驶员操纵输入及直长机的飞行速度、角速度和的变化历程。直同飞行动力学模型没有作任何线化假设,其中考虑了旋翼入流的时滞效应、前行桨叶的压缩性物后行桨叶的失速特性及旋翼桨叶的非定常挥舞运动,引入了旋翼尾迹对直升机机身、尾翼和尾桨的气动干扰。最后以黑鹰直升机为例计算了鱼跃越障机动飞行  相似文献   

14.
舰载直升机着舰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升机的舰上起降是研究机一舰动态配合的主要内容,它是直升机起降安全和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有力保证。为此从直升机舰上起降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舰船运动特性,空气尾流场变化规律,对直升机着舰及其着舰后的甲板运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最后简要地介绍了“风限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熊良玉  向锦武 《航空学报》1999,20(5):455-457
研究了直升机由悬停转前飞的过渡飞行中高度和速度变化。首先研究了计算方法,并以 S A365 N 型直升机为例进行了核算比较,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对一般直升机在各种发动机故障状态及操纵输入进行了分析计算,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将为今后的实际飞行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教练机存外场使用时出现起落架未放到位,而飞行员却没能及时发现的问题,本文对飞机起落架信号电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次夜间双机编队飞行时发生的空中相撞事故,根据机载黑匣子记录的飞机飞行参数,判明机进入了长机尾涡,利用记录的飞行参数,阐明了飞机进入尾涡的征兆,以及尾涡对飞机仪表,动态和操纵的影响,找出了飞机发生相撞的原因,为防止类惟事故发生,提出了僚机进入长机尾涡后应采取的措施,以供飞行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在执行“紧急救援”和“抗震救灾”等特殊任务过程中往往不得已要进行风险科目“斜坡起降”。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有的新机型在进行“斜坡起降”这一科目试验时甚至请国外飞行员来完成这项工作。文章就直升机“仰坡起降”、“顺坡起降”、“左横坡起降”和“右横坡起降”的操作要领作几点阐述,供飞行试验工程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舰载预警机复飞时,需要通过加大发动机推力提高飞行速度,从而增加其升力以使航迹下沉量减少,避免与舰尾相撞。在分析舰载预警机复飞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舰载预警机着舰复飞时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计算分析了不同速度、不同下沉率时舰载预警机的复飞轨迹和复飞边界。仿真结果表明:适当的复飞决策距离和较大的发动机推力,可保证舰载预警机安全复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