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计算机自动时间服务是一种新的时间传递手段.陕西天文台已经建成我国第一个电话授时系统.本文分析了多次平均测量对提高时间同步准确度的作用,研究了时间同步误差的统计特性.最后根据陕西天文台的实际测量结果,探讨表征电话授时系统时间同步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14日美国行星学会发表一项声明:呼吁互联网上的天文爱好者一起来寻找地外文明。美国行星学会开展的这项工程名为“寻找地球以外的智能”(SETI),将于1999年5月17日开始在互联网上提供一个特殊程序。天文爱好者下载这个程序后,便可以在电脑的空闲时间里分析由射电望远镜收集的无线电信号。世界上的任何人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并同因特网相连就可以帮助寻找地外文明。只要进入http://palanetary.org或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时间传递和频率测量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共用资源,可以进行时间/频率的传递或校准服务。综述国际上计算机网络时间/频率服务的现状,介绍其时间传递及频率校准的原理。最后论述了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时间传递和频率测量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授时,可有效规避PPP授时对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的依赖问题,对短距离动、静态高精度时间用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验证GNSS实时动态授时性能,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资源和三个GNSS跟踪站长达2个月的观测数据,以GPS系统为例开展了授时试验。与事后PPP时间传递相比,实时动态授时结果差异STD优于0.15ns;与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结果相比,实时动态授时结果差异STD优于0.5ns。试验表明,GNSS实时动态授时精度能够达到亚纳秒量级,可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超  赵永刚 《宇航计测技术》2014,34(2):61-63,69
分析了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时间测量原理、时间测定误差和差分误差消除模型,给出了在航天测控站两套GPS授时系统应用一阶差分方法,即站间单差定位方法,减小误差,提高时间准确度的思路方法,并提出了多站站间单差定位的一阶扩展差分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获取测站多套GPS授时系统的精确时间和任意2个系统时钟同步误差比对。  相似文献   

6.
建设我国独立自主时间频率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物理量测量中时间频率量的特点 ,主要有 :时间的流逝性 ,时间频率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密度与准确度 ,时间和频率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 ,其计量标准可通过电磁波发播 ,其基准是自然基准 ,其测量精确度与测量时间有关。作者阐述了这些特点对计量技术及建设时间频率系统的影响 ,论述了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框架 ,从基准、实时、授时、时间频率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接收机授时接口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工作场景的接收机授时接口新型测试方法,通过设计程控IRIG-B时间码发生器模拟产生异常时码,测试了接收机授时接口的容错性,并以长期授时测试场景用例检验了接收机授时接口工作稳定性,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接收机数据时间戳乱序、长期工作中时间戳跳变以及接收机授时信号异常控制等授时接口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和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指出以词义相近的名词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来定义不同的概念值得商榷;认为精密度和正确度在实际中极少应用,我国文件将精密度译为precision的合理性值得探讨;详细阐述了名词精度在国内的应用发展情况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不成文的约定概念;认为我国计量名词应与国际一致,对我国名词精密度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从我国计量名词中删去精密度和正确度,将aecuracy译为精度(准确度),即精度和准确度等同使用。此外,就目前如何翻译precision提出了想法。  相似文献   

9.
文青 《国际太空》2011,(7):52-59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一种天基无线电导航定位与时间传递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系统及用户终端设备等三大部分,可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伽利略”(Galileo)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中高度地球轨道上.其星座构形为Walker27/3/1,并有3颗在轨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为23616km,轨道倾角为56°,设计寿命20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星间链路的测距与数传功能,针对自主导航时卫星时频子系统异常导致载荷系统断电重启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计算机自主计时及星间链路误差校正的策略.在载荷系统重启时间内,利用星载计算机守时,并通过十秒稳定度预报晶振频率漂移量的方法,维持星钟在重启时间内的稳定.载荷系统重启后,星载计算机授时给导航任务处理机,通过误差分析计算出总误差.该误差在星间链路建链误差允许范围内,然后通过星间链路对星钟误差进行校正恢复,重新实现星地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11.
高精密时间频率系统是现代化战争中实现精确打击的基础,而守时工作是精密时间频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内容。随着卫星定位定时系统的不断发展,利用远程传输的标准时间信号在本地获取高精度的时间成为一种相对便宜而方便的方法。对与标准时间服务相关的时间同步方法及守时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一种10-9量级高精度时间同步和保持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效果良好,可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力、交通和计算机网络时间同步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PC)的系统时间由其自带的RTC晶振提供,其时间频率准确度并不高。为此,综合考虑各种方案,采用外部校准时间的方法提高PC时间的准确度。通过时间间隔测量的方法获得了作为校准时间结果的钟差值,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详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C与铷钟同步标准偏差小于1ms。经过时间校准后的PC可以作为网络时间服务器。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计时原理,并提出以外部时间基准作参考,通过修正计算机BIOS计时中断周期的方法,达到修正系统时钟频率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计算机时间的精确控制。文中还对该方法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列举出实际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表明该方法是目前利用软件进行计算机时间校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的三点测距系统以及侧音测距的基本原理,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测距信号进行时间比对同步实验。最后展望了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开展时间比对和发播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的传输漂移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数字信号漂移量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数字通信信号漂移的定义、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测量数字通信信号漂移指标的主要方法,示波器法和专用漂移测量仪表法适用于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而时间间隔测量法和频偏测量法适用于建立测量标准。最后简介了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建立的数字通信信号漂移测量仪检定装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守时系统与授时系统的高准确度时间同步,通过搬运钟法对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可测量时延部分进行准确测量,应用测量结果对微波时间传输系统进行校准,将GPS共视比对结果与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单、双向比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用BIPM(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给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出两种不同时间同步方法的同步误差和两种不同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给出了两种不同方法在时间统一系统中的的最佳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航空电子系统机载网络实时性能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网络是航空电子系统中实现信息实时可靠传输的手段,其发展程度和能力决定了航空电子系统的总体构型及信息综合效能。不同于一般计算机网络,机载网络更加强调组网的实时性,需要采用苛刻高效的方法实现其实时性能的分析与评价。以交换式网络中消息传输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消息端到端传输延迟模型,给出了实时性能评价方法在评估悲观性和计算紧性的对比指标;对解析分析、行为仿真和模型检查等典型机载网络实时性评价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给出了各种实时性能评价方法在计算紧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和实现途径。以简单网络和工业规模网络为研究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说明,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在计算紧性的差异,探讨了航空电子系统机载网络实时性能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IPSec VPN为网络创建安全连接的虚拟私网提供了灵活的实现手段,使用户可以避免租用昂贵的专线而采用公网就可以实现广泛的电子商务活动;在IPSec隧道通信协议实现VPN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VPN双极性信号误码率的传输控制,得出了提高带宽B比增加信噪比S/N更有效的结论,并讨论了数字密钥在提高通信系统安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系统中,节点缓冲区内消息发生覆盖或溢出会造成消息的丢失,对于限时令牌网络,节点消息发送时间和消息缓冲容量的分配是影响消息实时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令牌传递网络分析了节点消息缓冲机制,说明了消息缓冲容量的确定与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的关系,并提出了消息缓冲容量的确定方法,导出了避免消息覆盖或溢出所需的最大发送和接收缓冲容量余度.指出在消息的产生间隔大于该消息的最大允许的延迟时间和接收节点响应时间的条件下,发送和接收端的消息缓冲容量等于被缓冲消息的长度.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telescope that is capable of precisely tracking satellites and high-speed operation such as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a special method of telescope operation is required. This study aims to propose a new telescope ope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a mount and an opera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host computer. Considering that the tracking of a satellite is performed in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ependent subsystems are important. Therefore, this study applied the concept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which is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industry,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ommand computer and the mount. In this case, communication delays do no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general, and it is possible to cope with data loss. Above all, when the mount is replaced in the future, only the gener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needs to be modified, and thus, it is not limited by replacement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system managem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lescope operation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verified by applying the method to the first mobile SLR system in Korea.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proposed a new ope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to which the concept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was applied, for the observation system that requires an optical telesc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