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液压伺服控制中,经常使用非对称施力机构。但是,一般文献中均未给出单腔控制时非对称施力机构服阀静态工作点及其参数的计算方法。这给单控控制的伺服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对此,笔者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给出了单腔控制的非对称施力机构伺服阀静态工作点、流量增益及流量-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对余度伺服作动器中MCV主控阀制造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配套加工、重叠量配磨和流量特性检测和修整的技术方案,首次在国内实现了该项技术,并且实现了工程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轻质化燃油系统结构,基于电调燃油变量泵的航空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构建了柱塞泵斜盘位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油泵出口燃油直接输入电液伺服阀;建立了电液伺服阀线性化模型。通过数字仿真,研究了电液伺服阀工作特性,并得到了其适应性模型;在航空发动机特性半物理试验系统上,对斜盘位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实物进行了验证试验,并与航空发动机模型一起构成了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系统。结果表明:变输入压力的燃油电液伺服位置控制系统有效可行,变量泵工作稳定可靠,电液伺服阀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工作状况;基于变参数PI控制算法的转速闭环控制初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夏立群 《航空学报》2008,29(2):505-512
 介绍一种直接驱动阀(DDV)式作动器的余度数字式伺服系统设计与实现,描述了系统的余度配置、设计思想及组成,建立了DDV作动器的结构参数化模型及数字伺服回路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作动器动静态特性、采样频率及监控器的设计性能。最后,采用快速原型实时仿真,对余度数字式伺服系统完成了的性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性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一种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类电液伺服阀的中立位非线性特征及其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补偿方法。根据电液伺服阀的非线性特性,推导出补偿方法的函数并且进行计算,结合传统的PID控制获得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补偿控制器。以某型电液伺服阀和液压缸组成的电液伺服系统为例,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补偿作用,能够减少电液伺服阀非线性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航空制造工程》2009,(5):41-41
Tridak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数字阀控制器可用于控制任何气动分配阀,包括单向或双向气动阀。该产品更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中的伺服阀的控制,其行程时间的范围为0.001~10s,增量为0.0001s。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矩形及国影节流孔的流量特性。介绍了伺服阀制造过程中所需各种流量测试时的油路连接和流量关系式,并对差压式流量计的特点及在伺服阀制造工艺中的实际应用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后置节流孔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用于伺服阀叠合量的气动测量,研制了一台伺服阀阀口加工质量测量仪,并实现了微机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YS110A电液压力伺阀装飞机使用,因故障返回后,经复测、分解、清理、试验分析,证明了系统油液污染是导致伺服阀工作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试验、装机使用的结果,对系统油液污染,影响伺服阀工作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赵江波  王军政 《航空学报》2009,30(10):1918-1922
为准确测量动压反馈伺服阀的反馈网络时间常数τ,提出一种用频率扫描法来测量时间常数的方法。建立了动压反馈伺服阀的反馈压差与加载压差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是关于τ的表达式。据此,只要能获取该传递函数,就可以计算出时间常数的值。为此,设计了专门的测试装置,通过试验法获取该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从而间接计算出τ。测试装置由一个加载伺服阀为被测伺服阀提供幅值恒定、频率递增的交变负载,通过一个数字控制器实现加载压力幅值的恒定控制。试验测试表明,测试过程可行,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典型航空发动机阀控不对称作动筒的结构在带负载工况下的应用和理论分析情况,讨论了作动筒正、反向负载对伺服作动控制的影响,提出了1种阀控不对称作动筒的伺服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在项目案例上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项目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靠,模型置信度高,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了使作动筒往返控制效果一致,作动筒负载方向应设计为反向负载,负载力大小应设计在FL0附近。  相似文献   

12.
作为飞控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液伺服阀的特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飞行性能与安全。直驱阀因构造简单、抗污染能力强、输出功率大等突出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一种新型双系统直驱伺服阀的阀芯振荡问题,认为阀口空化引起阀腔凸肩面压力脉动是阀芯振荡的主导因素。基于气液两相数值模拟研究了近阀口空化与压力分布特征,揭示了空化与阀芯振荡的机理;建立了双阀芯的动力学模型,典型工况下阀芯所受流体力和位移振荡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阀杆长径比与阀口节流级数对阀芯振荡有较大影响。回油腔阀杆长径比减小18%,可使振荡幅值削减约67%,为抑制双系统直驱伺服阀振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校正环节提高三级电液伺服阀动态响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通过三级电液伺服阀控制器的改进,利用校正环节提高三级电液伺服阀的阻尼,降低谐振峰值,进而提高三级电液阀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4.
伺服作动器(舵机)实现电气至机械运动之间的信号转换,驱动飞机执行机构舵面完成机械运动。新一代伺服作动器以其余度技术及综合组合式结构特点全面代替了传统舵机及助力器,全新的修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梳理了三代机伺服作动器与传统舵机的典型差异,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压式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超磁致伸缩直驱式电液伺服阀,在保证较大体积流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直驱式电液伺服阀的频响.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有限元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直驱式电液伺服阀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分析,并制作了超磁致伸缩直驱阀样机,在AMESim下建立其磁-机-液耦合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直驱阀的频响超过100Hz和系统油压21MPa下的负载体积流量达到30L/min.   相似文献   

16.
何晋飞  陈烜  鲁鹏勇  阮健  常亮 《航空学报》2019,40(5):422590-422590
针对传统伺服阀导控级和功率级平行放置而无法实现插装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插装式二维(2D)伺服阀,其特点在于:先导级和功率级集成在单个具有双自由度的阀芯上;力矩马达与阀芯同轴连接,并安装在阀芯末端。通过力矩马达直接驱动阀芯转动,然后利用伺服螺旋机构放大功率并驱动阀芯直线运动,从而控制输出流量。同时可以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LVDT)进行检测阀芯位移,实现位置闭环控制以提高阀的控制性能。为了探究其开环特性,首先建立力矩马达和2D阀的数学模型,求得其开环传递函数;然后,通过仿真了解关键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研究,验证该阀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满量程输入的情况下,该阀开环时滞环为5%,分辨率≤ 1%,响应时间为10 ms,动态频响为35 Hz;闭环下性能显著提高。插装式2D伺服阀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响应快和控制精度高,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有用 《推进技术》1989,10(4):14-18,79
变推力发动机的电液伺服阀在试车时曾出现过剧烈振动,造成推力比下降.经分析,我们认为,电液伺服阀的振动是由瞬态液动力诱发的负阻尼引起的.当时,阀就振动,当时,阀就不振.我们从结构上采取措施,使保证了阀的稳定性,在这个条件下,电液伺服阀在试车中,未出现振动.  相似文献   

18.
新型灵巧作动器研究【项目编号】2003ZE18002【项目负责人】司俊【依托单位】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完成情况简介:本项目研究了灵巧作动器系统方案、先进作动系统结构设计方案、作动器故障监控方案以及数字伺服控制器设计方案等,完成了灵巧作动器的 UG 三维电子样机的设计和作动系统数学模型仿真。作动器总体方案、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某飞机平尾四余度电传作动器上得到应用;采用 DSP 微处理器的数字控制器技术已经在某高教机上应用;某大型无人机的 DDV 式作动器大量采用了相关技术。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路协调加载试验技术在进行结构强度试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设备及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针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油源污染、系统激振、伺服作动器选取、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试验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就影响多路协调加载试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本文提出的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孟彬  王登  徐豪  刘备 《航空学报》2020,41(5):423358-423358
作为直动式电-机械转换器和二维阀本体之间的连接桥梁,反馈放大机构起着位置反馈、运动转换和推力放大的重要作用。但现有二维伺服比例阀的机械式反馈放大机构都存在摩擦磨损等非线性环节,对阀的静态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永磁悬浮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无接触式磁悬浮斜翼节,其依靠磁斥力将斜翼动子和阀芯悬浮在中位,同时实现位置反馈和运动转换功能,以彻底去除传统机械式反馈放大机构由于接触带来的摩擦磨损等因素对阀控制特性的不利影响。首先基于电磁场理论建立了磁悬浮斜翼节的数学解析模型,讨论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磁力矩的影响;随后在Maxwell和Adams平台上分别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多体运动学分析的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实验样机,搭建实验台架研究了斜翼节的静动态特性,从而验证了其工程实用性。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3种验证的斜翼节样机中,当外接比例电磁铁推动外动子移动3 mm时,最大磁力矩可达到0.252 N·m,阶跃响应时间约120 ms。参数化设计表明减小工作气隙和增加斜翼节倾角均能提升斜翼节的磁力矩和动态响应,而在气隙中添加磁流体可提升磁力矩,但同时影响阶跃响应。研究工作对于后续磁悬浮斜翼节在二维伺服比例阀上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