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聊聊老电影     
张谦 《今日民航》2012,(3):117-117
谈起老电影,常羡慕专业研究电影的,看得资料多,研究得透,能讲得面面俱到。我也就聊聊我作为一个影迷眼中的老电影吧,我还从事过十几年的电影制片厂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工作,工作与兴趣的结合也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2.
TAHITI     
谭飞 《今日民航》2013,(4):122-122
大溪地TAHITI是远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8年前我曾经很幸运地去过那里一次。甚至到现在,仍然对它以外的任何海岛都无法产生兴趣。我相信那里才是天堂,是最美丽的地方。那时,我还在首都机场的一家日本航空公司工作。那天在售票柜台,看到窗口外有位个子很高的外国老头,一脸犹豫、焦急的表情。我跟他用英语打招呼。他的英语并不流利,和我差不多水平。他手里的几套机票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办理很复杂的换票手续。说实话,还是新手的我当时也弄不清楚怎么办。他说的目的地TAHITI也未曾听说过。但是我想帮他。我跟他确认从日本是否  相似文献   

3.
余茂智  苏绍祥 《西南航空》2008,127(8):54-57
在大慈寺一处佛堂的香案上,当我发现一支嫣然开放的莲花时,我知道这个时节是盛夏的光景了,也就自然想起我老家那些成片的荷塘来了。  相似文献   

4.
为敌人吃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2,(6):118-118
你的肚子腆起来?你老是在吃?你不得不吃?"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一位商务老友开玩笑地说,"我埋单,在中国吃饭都我埋单,我的美国上司很理解。不过,最近吃得我有一点兵荒马乱了,胆固醇高,血压也高。""害人又害己啊你!"我不掏钱,白嘴吃着,没良心地笑骂,也是真心地控诉朋友。除了为商务,为友谊,在中国,因为缺少  相似文献   

5.
朱映晓 《今日民航》2012,(5):122-122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到现在家里还只用热水瓶,不用饮水机。作为一个成年的中国人——已经长好了一副很难改变的中国胃的人,我太喜欢喝热水热茶。当然饮水机也可提供热水,还方便,但是那大桶大桶一搁多日、反复加热的水终归是不太好,也好像不节能不环保(当然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只是现在深圳的商场里热水瓶已经有些难找了——有是有,但不太像热水瓶,更像是大的保温杯,精致漂亮而不实用。至于我想给  相似文献   

6.
"在飞机上看风景,真的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基本上不会看书和报纸,就是一直在看风景。""我几乎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看看人家的风水,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很多地方都经风水师指点过,我在看的时候也是在学习,看人家是如何摆设和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2,(4):116-116
在美国,我每天去健身房,有天做完运动,身边一位胖老头擦着汗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愣了一会儿神,然后,追上前问,"你刚才说的是中文?说的是‘挺不错'对吗?"老人笑着点头。我告诉他,我们中文有四声,你的发声不太准,所以我得猜一猜。胖老头的身旁站着一位瘦老头,瘦老头对我说:"你好!"也说的是中文,发声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8.
曲径 《西南航空》2001,59(3):68-72
那天我刚走进一座古寺幽静的寺院,就碰见一群十来岁的小和尚嬉戏打闹着从我身边飞奔而过,差点将我撞倒,然后眨眼之间又叽叽喳喳地跑得无影无踪了.(在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将小男孩送进寺庙学习修行一段时间的习俗.)这偶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古刹深院和厚重的袈裟也掩不住的活泼泼的童心,也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些孩子.  相似文献   

9.
潘伶媛 《西南航空》2013,(9):64-64,I0004,I0006,I0008
带上行囊穿过都市的喧嚣,聆听田间地头的吟唱,将山河古迹的影子装进背包。我喜欢摩天大楼的活力,陶醉于小桥流水的清新,也迷恋古老传说的神秘。我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游记和影评是我擅长的"吐槽"形式,调侃和幽默是我选择的写作风格,我习惯为文字选择"暖色"的基调。飞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  相似文献   

10.
魏姣  王梓超 《今日民航》2011,(12):128-128
人心里装事儿的时候,行动怪异,表情鬼崇,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出来。我在柜台待了一段时间,也能够判断出谁的行李超重。一位旅客把护照递给我,我翻开扉页,里面夹着200元钱。站在我身后的小坤迅速抽出钱,扔在柜台上。旅客是个戴茶色镜的中年男子,淡淡一笑:"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这是我工作以后第一次接触到赤裸裸的贿赂。  相似文献   

11.
周涛 《今日民航》2012,(6):120-120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这句话看起来有点意思。这句虽非至理也不出名的格言是谁说的?你也许会问。是我。有一天,我和几位客人聊天,谈起了当今天下全民皆商的壮阔趋势。他们告诉我,现在不少作家已经弃了笔,去做能赚钱的生意。他们说,你呢?你怎么看?我就回答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巨树     
周涛 《今日民航》2012,(11):119-119
我对于巨树是有一种敬畏的。现在我的案头,正摆着一个看起来非常古怪的东西:它是褐色的,或者说是蘑菇色的。外型也像蘑菇,大约有一顶帽子那么大;但它显然不是蘑菇,它有木头的质感,却比木头要轻。看到它的人都会问:那是个什么怪东西?我回答:高级东西。他们马上会说:值钱吗?哎,你可以弃之如废物,也可以尊之如神物,看你怎么看了。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和空管一样,是一门科学,需要敬业和严格的规范。空管让我和我的学生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感受到,什么叫差一丝一毫一毛就是垃圾!""在国际上大提琴是文化产业的标志之一,大家都知道大提琴不是一件行李,人的机票可能很贵,但是乐器只需要一张儿童票或婴儿票。但在中国完全相反,我想这也是民航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皇尚 《今日民航》2010,(9):122-122
有时问自己,旅行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回去能握在手里的不过是那一张张关于另一段时空的照片吗?其实,我也不知道。有人想抛掉些什么,有人要带回些什么,而我却总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里。  相似文献   

15.
杨月平 《西南航空》2012,(8):102-106
任福安心语:或许是因缘际会,我一脚踏进了这块艺苑领地。艺术之美总如醇酿,饮之让人神情泰然、心灵丰盈、无忧无惧。对我来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书法篆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学艺有苦,苦中作乐,哪怕一苇渡江也能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16.
守望川剧     
张芳芳  小浪 《西南航空》2012,(11):102-106
在都江堰,我遇到了那个夏天最难忘的一场演出。千里迢迢从太湖畔来到岷江边,我没有把观看川剧表演列入行程。虽然在课堂上,我曾为年轻的学生们极力推荐这种经典的传统地方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智林担纲的《巴山秀才》也当堂把学生们震撼得眼泪婆娑,但我并不因此对川剧的状况感到乐观……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转身就把刚才的感动化  相似文献   

17.
朱映晓 《今日民航》2011,(12):122-122
曾有一度我许下宏愿:"我要逛遍全世界的街,买我喜欢的衣饰鞋包"。现在愿望变了,变成:"我想跑遍全世界的图书馆,查我需要的书刊资料"。是自去年夏秋计划写作一本传记,我在深圳各图书馆之间往返查找——深圳的大小图书馆不少,网上也有清楚的馆藏分布显示,尽管这样还是不够,我还在考虑去香港的图书馆,至少从交通上倒不困难。更远就麻烦了。所以我产生了那样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健身日记     
妻子今年圣诞节买给我的礼物,是本地一家健身俱乐部为期一周的个人指导课程.尽管我现在仍然保持着在高中校象棋队时的最佳体型,但既然是一种全新的过节方式,我还是决定去试试.于是我给那里去了电话,并与一位自称是玛丽的26岁的健身教练兼运动装模特预订了日程.妻子见我对这份礼物很有兴趣,也感到非常开心.  相似文献   

19.
远方的帆     
张弩 《西南航空》2007,114(7):118-118
很喜欢一首诗,喜欢那破纸欲出的豪气:“我宁愿在孤独的路上飘荡,也不愿在喧闹的人群里迷茫,我宁愿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跌跌撞撞,也不愿在四角的天宇内飞翔。就算前方风沙迷漫,就算远处尽是风霜,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在路上  相似文献   

20.
来信     
《今日民航》2013,(7):19
温暖的碎时光看杂志是我在机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每回在机场候机,我不愿上网,也不想闲逛,就是爱翻阅各种报刊杂志。最早看见《今日民航》杂志是去年春季的时候,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封面上的一个标题,叫"飞机上的浪漫往事",那会儿正好是情人节前后,这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仔细阅读了里边的文章,感觉做的真的很棒。作为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