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个面向5轴曲面加工的实时NURBS曲面插补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出了一个实时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插补器,论述了5轴平头刀加工方法运用Taylor展开和坐标变换方法分别推导并实现了NURBS插补、刀具有效加工半径、刀具补偿以及逆运动变换等算法。与传统自由曲面加工不同的是,所提出的插补器能根据刀触点进给率而非刀位点进给率实时生成计算机数控(CNC)机床运动指令。对实例零件曲面进行演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曲面插补器可以应用于5轴曲面加工中。  相似文献   

2.
镍掺杂对α-Al2O3烧结过程、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茂祥  李旺兴 《航空学报》2008,29(5):1401-1405
 首先采用非均相沉淀包裹法制备金属镍包裹α-Al2O3复合微球粉体,然后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Ni金属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复合粉体及热压烧结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阿基米德法测量了复合陶瓷的密度,分别通过三点弯曲法和单边切口横梁法对陶瓷试条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金属镍的引入活化了α-Al2O3的烧结,镍粒子均匀地分布在氧化铝的晶界上,增加了弱界面,提高了氧化铝的断裂韧性,最高可达7.62 MPa·m1/2。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正 《航空学报》1985,6(3):267-271
 研究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纯铝复合丝的界面反应产物A14C3的量与温度、复合丝的室温拉伸强度与A14C3量及温度的关系。对各类复合丝的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对应于不同的热暴露温度及强度有三种断口特征。用盐酸溶液脱去了经不同温度热暴露后复合丝中的铝基体,分析了脱铝纤维的表面形貌,测定了拉伸强度,得到了复合丝中纤维受到损伤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电磁波在吸波涂层中的干涉现象,选取了X型羰基铁粉吸收剂,采用同轴法测试了材料电磁参数,通过多次反射方法求解了X型吸波涂层在厚度为1/4波长时反射系数公式;另外,求解了不同厚度X-1型吸波涂层对频率为9.5 GHz平面电磁波反射系数公式,取公式前6项计算了反射系数Γa和反射率Ra。结果表明,多次反射波之间产生了干涉行为,发生了干涉相消现象。ΓaRa分别与传输线方法计算的ΓR的值非常接近,表明ΓaRa可以近似代表X-1型吸波涂层对9.5 GHz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和反射率。当X-1型吸波涂层厚度小于1.9 mm或在3.2~6.6 mm时,第二反射波对第一反射波起到干涉相长作用,降低吸波性能,表明优选的吸波涂层厚度应该介于1.9~3.2 mm。  相似文献   

5.
简单地列举了国内外一些消光漆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消光漆的消光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时对
国内外的一些消光漆的消光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空空导弹的攻击区与截获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萧保生 《航空学报》1992,13(2):60-64
空空导弹的综合性能一贯以“攻击区”表示。现代火控技术采用了离轴瞄准、发射,提出了三种追踪方式(前置、后置及纯追踪),并用“截获区”表示。研讨了“攻击区”“截获区”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作了算例,讨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建立的三维SMP 本构方程ꎬ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SMP 壳结构的弯曲和展开性能进行了建
模和仿真ꎬ重点研究了该壳的高温加载ꎬ降温固形ꎬ低温卸载和升温恢复的形状记忆过程ꎬ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属
壳片对SMP 壳的增强效应ꎮ 通过本构方程和有限元方法有效地描述了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SMP 壳的形状记
忆行为ꎬ 模拟得出了壳的反向弯曲的弯矩大于正向弯曲的弯矩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ꎬ得出金
属薄壳能够有效的提高壳结构的刚度和形状恢复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2009 年以来国内外在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热致感应型、
电致感应型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情况。在热致感应型中,出现了双向记忆复合材料。应用方面,研究人员发现
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结构的自修复。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向,指
出了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在应用方面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标准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同时,对本刊2001年第1期刊发的<航空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改进建议>和<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一点思考>两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传热恶化判别准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红  李素芬 《推进技术》2019,40(11):2528-2536
为防止航空发动机热防护中的传热恶化现象,对竖直上升圆管内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的换热开展了实验研究。着重考察了热流密度、进口压力、进口温度等运行参数对传热恶化的影响。探究了传热恶化特性,获得了传热恶化起始条件判别准则。进一步分析了浮升力和热加速对传热恶化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航空煤油新的浮升力和热加速判别准则,以及考虑两者影响的换热关联式。结果表明:航空煤油传热恶化出现在Nu/Nu0<0.5的条件下。以此作为依据,当浮升力因子Bu>1.6×10-6或热加速因子Ac>3.3×10-6时,引发传热恶化现象。换热关联式兼顾了浮升力和热加速影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平面变刚度纤维曲线铺放路径设计了圆柱芯模的变刚度铺放路径规划;应用Denauit-
Hartenbery (D-H)矩阵法解出铺放机器人的末端位姿数学模型;运用Solidworks 软件建立了铺放机器人的虚拟
样机模型并仿真出了末端铺放轨迹;运用Matalb 软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绘制并研究各关节的运动参数
特性,证明了轨迹设计的合理性;利用Matalb 软件将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末端位姿
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胺解法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 -二甲基硅烷(SZ),并与含硅芳炔(PSA)树脂熔融共混制
备了PSA/ SZ。利用一系列测试手段考察了PSA/ SZ 树脂的流变行为、固化反应、热稳定性、弯曲、介电性能以
及石英布增强PSA/ SZ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氮烷SZ 的加入有效降低了PSA/ SZ 树脂的黏度,
PSA/ SZ 浇铸体的弯曲强度提高了62. 7%,石英纤维增强PSA/ SZ 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层剪强度分别提高了
18. 7%和60. 4%。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大直径不垂直相贯线孔加工方法。综合考虑了加工温度,加工质
量,排屑及加工效率等问题。结果表明,采用一种简易的加工工装保证了孔的尺寸及位置精度,使相贯线孔能
够一次性加工完成。通过对传统磨头的工艺改进解决了排屑及散热问题,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定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实现了中心承力筒的数控加工,有效保证了孔的加工精度和
表面质量,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通过在5 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上实际加工,证明该数控加工工艺切实可
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气能见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讨论了国内外能见度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测量能见度的几种主要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能见度测量技术研究中有待攻克的问题;探讨了能见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懋章 《航空发动机》2006,32(2):5-11,37
叙述了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其局限性和解决途径;介绍了大小叶片设计技术的应用前景;探讨了提高高压压气机性能的技术途径;展望了中国高压压气机的发展;最后,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双模型矩形湍流导管试验技术模拟了发动机内流热环境,对背面喷涂了
高辐射涂层的发动机防热材料进行了热防护性能考核。利用改进的试验件安装方法,在防热材料的背面提供
了开敞式的常温环境,使防热材料的高温背面能够对周围常温环境辐射散热,模拟了防热材料背面的换热环
境。采用K 型热电偶和单色红外测温仪测量了防热材料背面高辐射涂层的温度。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测温方
式测量的温度曲线,得到了该背面喷涂的高辐射涂层材料的光谱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背
面喷涂了高辐射涂层的材料背面温度比材料背面没有涂层的低了81. 1 K;当温度在1 103 ~1 153 K 时,该高辐
射涂层材料的光谱发射率着姿(姿=1. 6 滋m)为0. 89 ~0. 77,随温度升高,着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范围”的多机器人围捕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巍  宗光华 《航空学报》2007,28(2):508-512
 讨论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栅格地图建立方法。介绍了一种建立在势场法和栅格地图上的室外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分析了在已知地图中应用势场法进行路径规划时的路径死点和规划失败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以势场栅格法为基础探讨了多机器人协作围捕动态目标的策略。在围捕算法中,根据室外机器人工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虚拟范围”的概念,以减少动态规划次数,提高围捕速度。介绍了机器人以“虚拟范围”为基准,在各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机制。利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室外多机器人系统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引入“虚拟范围”之后能有效缩短围捕时间,并且存在最短时“虚拟范围”。
  相似文献   

19.
基于LMI的航空发动机鲁棒H<sub>∞</sub>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光华  曾庆福 《航空学报》2000,21(2):175-178
 研究了系统矩阵均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非标准H鲁棒控制问题。基于 LMI的H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了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用 3个线性矩阵不等式表征的非标准H控制问题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采用“内点法”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可得使闭环系统对于所有可能的参数不确定性均二次稳定且传递函数的H∞ 范数 γ有界的鲁棒控制解。该方法应用于非“标准”系统——某型双转子涡喷发动机稳态双变量调节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在气动热力学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γ-Reθt转捩模型的改进和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磊  白俊强  华俊  徐晶磊  张扬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0):2488-2497
针对γ-Reθt转捩模型应用在航空外流转捩模拟中存在的湍流区摩擦力系数二次异常跃升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研究发现前者的原因是边界层指示函数失效.通过以涡量与应变率的比值修正指示因子,改进了边界层范围的估计和转捩临界动量厚度雷诺数的求解,消除了湍流区摩擦力系数异常跃升现象.消除摩擦力系数异常跃升现象后,湍流区摩擦力系数偏小.为此,Langtry曾引入黏性底层指示函数进行修正,但这一修正的作用范围可能溢出边界层,扰乱间歇因子求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构造了基于黏性比、间歇因子和边界层指示函数的限制因子.通过平板Aerospatiale A翼型和雷诺数为2.1×107的NACA 642A015有限翼展直机翼算例的验证,证明上述修正改善了γ-Reθt转捩模型对边界层和黏性底层范围的捕捉,提高了摩擦力系数分布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