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第44届COSPAR大会(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将于2022年7月16-22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主题包括:地球表面、气象和气候的空间研究;地月系统、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的空间研究;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高层大气研究;太阳系中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天体物理学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成立于1958年10月,隶属于国际科学理事会(ISC)。 COSPAR与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为空间领域并列的三大国际组织。COSPAR致力于推动国际空间科学研究,聚焦科学结果、信息和意见的交换,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40-641
正关于我们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ISSI-BJ,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Beijing)是由位于瑞士伯尔尼的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联合成立的ISSI唯一的分支机构,于201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目标及使命对来自不同空间任务、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的数据或结果进行融合与深入挖掘,通过多学科研究实现科学产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宫-2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国际太空》2016,(12):18-23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成功发射。天宫-2主要在轨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即在轨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二是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即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在轨推进剂补加和在轨维修维护等关键技术验证,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在该空间实验室上安排了14项体现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包括覆盖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等几大领域的研究项目。现在,有些科学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01基础物理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实现了天稳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的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印度为了发展自己的空间事业,近几年来兴建了两项大型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以用于自己研制的卫星试验,一项是大型声试验设备,一项是空间环境模拟器。大型声试验设备已经在1988年建成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该设备由印度国家航空实验室(NAL)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共同设计和  相似文献   

7.
肯尼迪空间中心——国家航空和航宇局正在考虑一项在一九八六年进行的科研和商业合作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科学有效载荷被命名为太阳实验室(Sunlab)。它是一个装有四个空间实验室2号太阳仪器的可重复飞行器。在三个舱段里主要装载天文物理仪器的空间实验室2号,计划在八六年四月发射。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发表了1992年3月23日发射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用粒子加速器进行空间科学实验(SEPAC)的成果。一、SEPAC实验概要 SEPAC实验是1974年美航宇局将它作为“空间实验室”应用科学计划之一的大气层、磁层和空间等离子体(AMPS)计划提出来的。该计划只进行到B阶段研究,结果整个计划未能实现,但之后主要任务放在1989年空间实验室-1(SL-1)上进行。其中获得的成果有: 1)1.5kW(5keV,0.3A)的电子束辐射; 2)由MPD电弧喷射引擎生成等离子  相似文献   

9.
正第12届亚洲微重力科学会议(12th Asian Microgravity Symposium,AMS 2018)将于2018年11月12-16日在中国珠海举行,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CSSR)与空间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NSSLS/CSSR)以及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日本空间生物科学学会(JSBSS)、韩国微重力学会(KMS)等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1月~1989年6月,国际计量局主办了九国高真空标准比对,参加的国家有西德、法国、意大利、英国、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印度、美国和日本,比对压力为10~(-4)~1Pa 的甚低压,使用氩气为测试气体。此外,还有五个实验室以氢气为测试气体,使用四个自旋转子真空规为传递标准。主导实验室(西德物理技术研究院)和参加实验室之间的传递不确定度为0.16~  相似文献   

11.
自从空间时代开始以来,美国国防部在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军事发展方面一直很活跃。在高级研究规划局的主管下,实施了首批美国科学卫星和月球探测发射计划。六十年代初期,探险者和先锋号卫星为Solrad、Injun和环境研究卫星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完成了海军研究实验室,空军剑桥研究实验室和有关单位的研究和发展实验项目。1964年,空军宇航研究办公室通过使用OV卫星系列,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印度空间机构官员在庆祝上周成功发射的印度国内通信卫星-2A(Insat-2A)的同时,对美国政府实施卫星器件禁运从而可能导致未来的lnsat卫星发射推迟表示愤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奥先生警告说,美国对印度施加的空间设备一揽子禁运可能会促使其它发展中国家秘密开发其独立的空间项目,而不是像印度一样将其公开化。  相似文献   

13.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已经开始研制对地静止卫星运载器(GSLV),并将用它把两颗应用型“印度卫星-Ⅱ”通信卫星在1991、1992年先后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在此之前,印度的两颗预用型“印度卫星-Ⅱ”试验卫星将在1988和1990年由苏联帮助发射。由福特航空空间公司制造的“印度卫星 I-C”,因1982年“印度卫星 I-A”的失败,将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网站2019年7月22日报道,印度首个月球南极软着陆任务月球航行-2(Chandrayaan-2)于当日搭载GSLV Mk-Ⅲ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旨在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的地形研究和矿物学分析,并开展其他实验,以更好了解月球的起源与演化。这将使印度成为世界第4个实施月表软着陆的国家。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8月  相似文献   

15.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8月30日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用M-3SⅡ(第6枚)火箭发射第14号科学卫星(SOLAR-A)。 SOLAR-A是观测太阳耀斑时释出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卫星,是继1981年2月发射的第7号科学卫星(天文卫星-1)之后,日本的第二颗太阳物理观测卫星。众所周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在活动最盛期在其表面频繁出现爆发现象,爆发时间短的只有数十秒,长的可达数小时,这时产生X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万美元)1985年(万美元)1986年(万美元)一空间站 空间站 系统确定 技术与管理二、空间运输系统 空间运输能力发展 空间实验室 末级火箭 工程技术库 有效载荷操作与辅助设备 预研计划 系绳卫星系统 轨道机动飞行器三、空间科学与应用 空间科学与应用 天文物理学 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展 伽马射线观测台发展 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 发展及飞行管理 探险者发展 飞行操作与数据分析 研究与分析 准轨道计划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飞行试验 生命科学研究与分析 行星探测 伽利略发展 金星雷达绘图仪飞行 尤利西斯(以前称国际太阳极 轨道飞行) 火星观测…  相似文献   

18.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2):192
今年10月2-6日在日本SATTORO召开第一届SRAMP会议.本次会议为SCOSTEP (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举办的系列会议之一,主要内容为交流STEP计划之后的数据结果处理.由日本大气科学学会,日本天文学会承办, SCOSTEP资助,协办单位有COSPAR(空间研究委员会), IAGA(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学联合会), IAMAS(国际大气科学联合会), URSI(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12-15日,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加拿大航天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欧洲航天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英国国家航天局等11个正式成员机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以及作为IADC观察员的  相似文献   

20.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1):132-132
正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天文研究部。实验室基于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及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来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天文观测任务,努力建成中国暗物质基础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太阳及太阳系天体物理、空间高能探测技术的研究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常进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甘为群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