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介绍了多测头平面度误差分离的几种方法,包括递推逐次两点法、最小二乘逐次两点法、二维频域直线三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说明。最后指出相对于直线度误差分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言,平面度误差分离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离工件直线度和工作台直行运动误差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研制的四点法误差分离技术(EST),用来分离工件的形状误差和工作台的误差运动:三个传感器A,B和C作l1=l2=l的等间距布置,第四个传感器D与C的间距为l±TS,而TS为采样间隔。只要预置合适的初值并经适当的计算路线,便可重构出工件形状误差和工作台的运动误差。本方法区别于频域三点法的特点是毋需进行FFT运算,而区别于时域三点法,则是采样间隔又不受传感器间距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了频域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EST)测量直线度误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时域三点法EST,得出了时域三点法EST测量直线度误差递推矩阵方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5.
齿轮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是一种新的亚微米级测量技术.在一台光栅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它用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能分离开仪器轴系测量链的系统误差(包括测量蜗杆误差、光栅传感器误差、轴承回转误差等)和被测齿轮的全谐波误差.因而能满足5级或更高级别的齿轮测量要求.在对上述误差进行谐波分析后,可找出仪器及被测齿轮的误差来源.这就提供了进一步提高仪器测量准确度的可能性,从而使新一代超精密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误差分离技术,在圆柱度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践证明,应用误差分离技术,能将圆柱度线量中工件的形状误差与量仪的轴系误差、立柱导轨的直线性等系统误差分离开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保证在不提高量仪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测量精度,也可以用精度较低的标准件,去检测高精度的轴系阳圆度仪等,从而降低了量仪和标准件的精度要求与成本,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深孔尺寸及其形状误差在线自动综合测量的基本理论,给出一种新的误差分离方法。用此方法,能够在测量过程中将被测深孔工件尺寸及形状误差与工件的回转运动误差、测头的直线运动误差分离开来。而且在进行误差分离的同时,能精确确定被测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建立起各项被测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由微机实时数据处理的深孔在线综合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基本理论正确,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提高导弹精度的重要途径是对惯性器件的各类误差予以分离,然后予以补偿,这就是所谓“误差分离”方法。实质上是一种间接测量。本文把误差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简单最小二乘法(OLS),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最大似然估计法(ML),一般最大似然估计法(GML),一般最小二乘法(GLS),最大验后概率法(MAP),山脊回归法(RR),……等用统一的数学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比较与评述他们应用的条件及物理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发展的一系列间接测量理论,可供需对参数进行间接测试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在平面度误差测量国误差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工件装在加工机床或各种坐标测量设备上,用传感器进行测量,并用误差分离的方法将机床误差和工件误差分离,最后获得测量结果。数据处理采用袖珍计算机进行,使工作量大为减少,并能获得满足“最小条件”的平面度误差值。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五测头误差分离法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圆柱度误差在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估计,明确了测量精度范围。此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机床误差的修正和补偿,对其它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和误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的单点磁场探测,多点磁场协同探测可以同时获得各测点磁场,消除探测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能更好地计算空间电流密度.根据由多点磁场反演计算空间电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开展数值仿真,分析卫星编队数量、卫星编队构型、卫星定位偏差、卫星姿态测量误差、磁场测量误差、外部磁场强度及外部电流密度等对电流反演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5星编队优于4星编队.在5星编队条件下,卫星姿态测量误差、卫星编队构型和外部磁场强度是反演误差的主要来源.根据仿真结果,当卫星姿态误差为0.001°,卫星编队尺度约为100km时,赤道区域电流密度的反演相对误差约为24%.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建立了测量和评定工件直线度、平面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振动测量是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之一,针对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中存在负载效应等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视频相位的二维振动测量方法,提取出相机所采集图像中被测目标的二维振动数据。然后,在二维振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双目立体视觉,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最后,进行了悬臂梁的振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无接触和无标记的振动测量,并能准确测量出三维的振动信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特征设计的二维工程图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研究了基于参数化特征造型系统("金银花"系统)中二维工程图中的视图布局及图形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重点介绍标准视图和剖视图的生成原理.与传统的二维绘图系统不同,本文的一个特点是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的视图布局及尺寸标注,实现三维模型与二维图形的双向关联,既修改二维图形,三维模型也会随之改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空气比释动能的基本定义和概念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的理论方法,分析了自由空气电离室可以作为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平板型与圆柱型自由空气电离室的优劣比较,选择平板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经典的平板型自由空气电离室,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模拟计算的方法,优化设计包括:光阑半径、空气衰减长度、极间距等低能自由空气电离室的关键几何尺寸,以最小化空气比释动能测量时产生的总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空气比释动能的基本定义和概念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的理论方法,分析了自由空气电离室可以作为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平板型与圆柱型自由空气电离室的优劣比较,选择平板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经典的平板型自由空气电离室,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模拟计算的方法,优化设计包括:光阑半径、空气衰减长度、极间距等低能自由空气电离室的关键几何尺寸,以最小化空气比释动能测量时产生的总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研制棱镜式太阳敏感器的"太阳方位检测原理",并采用能量平衡测量方法及补偿辐照度变化等措施,实现太阳方位精确测量。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太阳敏感器具有在小视场范围内分辨率和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经鉴定,样机在±70'视场内分辨率为1",精度为±3".全套重2.5公斤,耗电小于1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火星接近段导航通信时延大、存在通信盲区、自主导航可用观测信息有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组火卫二相对探测器视线矢量测量的天文自主导航算法,每个导航周期测量一组火卫二视线矢量可得到其中某一时刻探测器的完整轨道信息的估计值,该方法不依赖于轨道渐近线方向等先验信息。考虑到存在火卫二和火星在同一视场的情形,此时结合火星中心视线矢量方向以及火卫二的星历信息可估计出精度较高的探测器轨道半径,作为第一种方法的补充观测量,提高导航精度。最后给出仿真校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导航精度和可行性,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未来火星探测接近段自主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基测控系统传统标校方法和基于差分GPS事后标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卫星与地面测控站之间星地差分GPS的地基测控系统测量误差实时标校方法。与基于差分GPS的事后标校相比,实时标校能使地基测控系统及时获取标校后的测量数据,从而实时进行轨道解算和预报,并及时上注以提升卫星运行性能。针对星地长基线、高动态和实时标校场景,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星地基线估计性能的各项误差及修正效果,并提出相对位置精度因子的概念,由此得到星地基线估计精度预算。采用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实时星地基线估计算法,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测控系统测量误差,从而获得校准结果。利用星载双频GPS接收机和导航信号模拟器构建半实物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实时标校后测距系统误差残差降低到40cm左右,测速系统误差残差降低到1cm/s以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以较好地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多尺度滤波算法在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中已得到成功应用,然而该算法用到多个时刻的量测向量,导致算法计算量过大,并影响系统的实时性。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利用分块技术与小波变换将时域内描述的系统原始状态方程转换为块状态方程,然后将实时得到的当前时刻的量测向量表达为块状态向量的形式,最后结合常规卡尔曼滤波技术与序贯滤波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多尺度滤波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GPS/SST/SINS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而且相对于传统算法,系统的定位精度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