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这本书的合著者之一塞思·肖斯塔克是SETI的一位高级天文学家.他说,该书(书名叫做<宇宙公司>)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我们认为它们存在,我们如何搜寻到它们,它们可能的模样以及它们可能想干什么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2.
吴再丰 《飞碟探索》2009,(11):36-38
超光速存在的可能性 涉及相对论的众多问题中,历时最长和被最多人误解的或许是超光速的问题了。那么有可能存在超光速吗?超光速与相对论有什么关系,如果超光速可能存在的话将发生什么情况呢?当然,它们是纯粹的物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球人类通过对UFO现象的观察,进一步引发了对宇宙生命现象的联想,这最终使得推测是否存在外星人成为与UFO密切相关的问题。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神秘主义者告诉我们的故事究竟是否真实?这个问题最终有可能通过观察得到解决。古代的奇闻怪事是我们的实验室力所不及的,虽然我们认为它们不可能得到证实,但也得承认,严格地说它们也不可能被反驳。但是,有关我们能够亲身经历的当代事件,我们则必须作出确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张唯诚 《飞碟探索》2012,(11):32-34
虽然它们是航天器的新成员,但看上去只是一个金属盒子,大小相当于一条普通的面包或者一只装鞋的盒子,一端有一个相机镜头。它们可以单独遨游在太空,也可以和其他“模块”组合升级,或者为完成更大的太空任务而形成一个“编队”。也许人们会把它们派到火星上,或许会穿越壮观的土星环,只不过操控它们的主人不一定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这种声名显赫的“航天巨头”,而可能是非常普通的团体,例如一个大学的研究机构,甚至是酷爱航天的个人。没有人知道它们的登场会给未来航天业带来什么.但人们都能感到它们难以抵御的无穷魅力。它们就是方兴未艾的航天新秀,航天业异军突起的“轻骑兵”——“立方体卫星”。  相似文献   

5.
植物不需要神经元,因为它们不必移动就能生活下去。但大多数的动物类群都有神经元。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可能老早就“发现”了神经元。后来被所有的类群继承了下来;也有可能是分别几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钱丹 《飞碟探索》2011,(9):32-33
会会点37:欢迎剩余的真核生物!时间:可能在20亿年前。地点:海洋中。加入者:50000种现生的物种,包罗广阔,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与动物、真菌、植物和绿藻及红藻有亲缘关系。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各自加入到朝圣队伍的时间顺序,只能假设它们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之前已经结成一队了。它们中包括寄生的贾第虫、带壳的有孔虫、具有可爱小壳的放射虫、光合硅藻、眼虫和所有的褐藻。  相似文献   

7.
纪舟 《飞碟探索》2013,(11):64-64
这片富星场中心处镶着亮边的地方,位于南天航海星座——船底座和船帆座的交接处。这群主要成分是星际云气和尘埃的彗星状云球,距离约有1300光年远,长度则在1光年上下。邻近炽热恒星的高能紫外辐射,除了为云球塑形外,所造成的电离也为它们镶上了金边。此外,这些云球泛流的方向远离船帆座超新星遗骸,因此它们掠过的地方可能也曾受到超新星的影响。云球之内,冷云气和尘埃聚成的团核可能正在塌缩形成小质量恒星,而它们的形成终将造成云球的消散。事实上,位于这群云球右上角的彗星状云球CG30,它头部的小红晕斑,就是由恒星形成初期阶段的高能喷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芮斯 《飞碟探索》2008,(9):20-21
数学定律是宇宙存在的基础支柱。我在这里所说的宇宙不仅是原子,还包括了星系、星球及人类。原子的性质——也就是指它们的大小、质量、种类以及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力——决定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化学性质。原子之所以能存在,就是依赖深藏于它们之中的力与粒子。天文学家研究的天体——行星、星球及星系等,都受到重力的控制、管辖。  相似文献   

9.
暗物质     
<正>暗物质,既看不见又不发出辐射的物质,占宇宙的90%。它们不可见,但通过它们对星系和银河星团的引力作用结果,可以推断它们确实存在。哈勃光分辨率的照片,也是和"马霍"计划中的暗物质第一次"交锋"。国际著名的《自然》杂志为这些天文学家们记下了一笔。现在天文学家研究这个"马霍"变成可能:它的质量,它与我们之间的距  相似文献   

10.
《飞碟探索》2010,(1):32-33
会会点13: 欢迎远古非洲哺乳动物! 时间: 105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 地点: 可能发生在非洲。在这一时期,所有已经加入朝圣大军的现生哺乳动物在非洲演化出它们独特的形貌。  相似文献   

11.
基因的影响     
基因是优秀的程序编制者,它们为本身的存在而编制程序。生活为它们的生存机器带来种种艰难险阻,在对付这一切艰难险阻时这个程序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就是判定这些基因优劣的根据。这种判断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12.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2,(12):63-63
131 天文学家利用费米伽马射线太空塑远镜,观测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形成的恒星所发出的光线。美国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马可·爱杰罗说:“我们利厢耀变星体作为宇宙的灯塔,观察到它们会因河外背景光的‘浓雾’而变得暗淡,这就使得定量耀变星体和我们之间的河外背景光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爱杰罗和同事们分离出了这些存在超过131亿年的光线,即大爆炸之后6亿年时恒星发出的光线。  相似文献   

13.
张楚 《飞碟探索》2008,(9):46-47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进史中,三叶虫、恐龙等众多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是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像它们一样,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等电影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灾难,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相似文献   

1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1):6-7
【2012年9月24日】 [生命]大家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和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研究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从此进入恐龙时代。  相似文献   

15.
汪凤 《飞碟探索》2014,(5):54-55
谈到猛犸.我们的脑子里总会绘出这样的图景:3米高、6吨重的野兽在欧洲北部壮观的兽群中漫步,如天生的霸主般用可怕的獠牙挡开捕猎者。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它们种族生命的末期,猛犸陷入了可怕的危机: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它们一出生就带着难以修复的骨骼畸形,使得它们不得不历经艰难,才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磕磕绊绊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6.
南孩 《飞碟探索》2008,(1):19-20
仰望太空,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的是:我们所见到的星星有些仅仅是它们几百年以前的真实相貌。也就是说,我们见到的某些星系,可能在几百万年前就已荡然无存!如果不考虑引力波的无法预料的瞬时影响,太阳爆炸后的8分钟内,我们依旧能看到它跟往常一样平静地在空中熠熠生光。这即是光速下的距离所产生的“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Ⅱ类甲醇脉泽与周围红外源的关系,发现它们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红外源很可能是Ⅱ类甲醇脉泽的抽运源。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在深入探索后,最近又发掘出一个新的宇宙怪物,称为Q球。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柯萨说:“它们非常重而微小,若你把它放在桌上,它将穿通桌面直入地心。”这是一种奇异物质构成的微球,它们可能漫游于空间。每个Q球,都像一个藏在坚果壳内的新宇宙。为何说新宇宙呢?因为在Q球内部,不存在我们所熟悉的三种自然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这种特性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每个Q球都在破坏宇宙的规律和秩序,因为它吞食普通物质,并迫使后者按Q球的规律存活下去。一个Q球能吃掉超密星(中子星)的心脏。  但迄今没有人见过…  相似文献   

19.
彗星富含挥发物,这表明它们形成并长期保存于太阳系外部低温区。本文分析了星云盘外缘区的结构,论证了那里不可能存在彗星形成带。作者认为,彗星是木星到海王星这个区域中的残存星子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     
《飞碟探索》2006,(9):5-5
暴龙在青少年期,几乎所有肉食动物它都能“海扁”。直到它十几岁步入性成熟阶段之前,死亡率都很低,但是之后它们就碰到一个真正的问题——成年危机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艾里克森等人研究了群聚一地的几种白垩纪北美暴龙的化石。他们发现这些暴龙极可能是在干旱时为了寻觅水源而集聚一地,在几个星期之内先后“挂”了。利用它们腿骨的年轮估算它们在不同年龄层的死亡率,发现幼小暴龙可能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上天敌环伺,死亡率蛮高。但是只要长到身长至少两米的暴龙大约有七成会活到14岁的性成熟期,然而过了这个阶段到23岁,死亡率又增至每年两成多。成年暴龙会为求偶、争夺栖息地而争斗,有些成年暴龙的颜面化石就留下了打斗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