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杜海龙  闫鲁滨 《宇航学报》2010,31(4):1175-1180
提出了一种用于低轨卫星有限扫描相控阵的新型波导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利用缝隙耦合实现平顶的单元方向图以解决有限扫描相控阵由于采用大间距设计时引起的扫描边缘增益跌落和栅瓣的问题。分析采用多模散射矩阵的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数值计算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辐射单元可以用于扫描角度宽达 ±25° 的有限扫描相控阵的设计。计算结果同时表明该辐射单元至少可以满足10%的频带宽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典二维总体最小二乘法旋转不变子空间(2D-TLS-ESPRIT)算法估计二维几何绕射理论(GTD)模型参数精度不高、抗噪性能较差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2D-TLS-ESPRIT算法。首先,改进算法通过将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加入到二维GTD散射中心模型,使得模型对目标极化散射特征的描述更加精准;其次,构建置换矩阵得到原始回波矩阵的共轭矩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延长了目标电磁散射数据的长度;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参数估计性能与噪声鲁棒性均要优于同类已有算法,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外推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算法参数估计性能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对TM波照射下喷气发动机进气道的极化散射矩阵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将喷气发动机进气道等效成规则的圆波导腔结构,用多个波导模的叠加表示进气道内电磁场,并采用平面孔径辐射场的克希荷夫积分公式和电磁场互易定量,求得了进气道的极化散射矩阵,从而将复杂的腔体散射问题简化到只需求在规则波导模激励下喷气发动机终端的反射系数。所得结论对单、双站散射均适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紧凑的、非标准压窄波导魔T接头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这些魔T的区别在于被波导共用宽壁与其它三个端口分离处于另一层上的差端口放置方式的不同,魔T的上下两部分通过它们之间共用宽壁上的缝隙进行耦合。研究了一种基于矩量法(MoM)分析和以有限元法(FEM)为基础的商业软件电磁建模的设计方法,这种平面魔T接头在机载缝阵天线的平面单脉冲比较器研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中目标散射体和干扰辐射源同时存在,影响目标回波散射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源方向图和极化散射矩阵数据的耦合场快速预估方法。利用可提前独立获取和加载的辐射源方向图及目标各个方向的散射数据,实现了辐射-散射耦合场景下空间总电磁场的近实时快速预估。仿真计算了辐射源与散射体不同距离和相对强度下场景的总电场变化情况,验证了辐射-散射耦合效应对目标回波场存在显著影响。无需使用电磁计算方法对场景进行重新计算,满足复杂电磁环境内场仿真试验对实时提供数据的需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装备的雷达系统不具备极化测量能力,而开发专用极化测量系统复杂度高,设备量大代价高昂的问题,本文利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瞬态极化雷达实验系统,研究并针对一种新的极化测量算法进行了外场验证实验。该方法不需要两路正交极化发射接收设备,仅需在目标稳定跟踪阶段利用波束在空域扫掠目标过程中极化状态发生变化的固有属性对目标回波序列进行采集和处理即可实现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测量,外场实验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对于利用天线特性来解决设备量相对较小,跟踪制导体制下目标特性测量,反隐身目标、抗干扰,低空突防和对抗辐射攻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光纤陀螺采用一个宽带光源和一个探测器,输入/输出共用Sagnac干涉仪的一个端口,这种结构构成一种互易性光路,使各种因素引起的两束光波之间的附加相移完全抵消,从而可以非常灵敏地测量旋转引起的Sagnac相移,而光子纠缠光纤陀螺通常采用双端口输入/双端口输出的光路结构,其光路互易性尚未充分认识.利用散射矩阵模型分析了...  相似文献   
8.
雷达目标极化特性测量在目标极化增强和极化识别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研究了功率矩阵的相似度与共交极化比,并据此对各种目标进行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散射矩阵多模融合目标识别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何密  李永祯  王雪松  肖顺平  李志坚 《宇航学报》2011,32(12):2589-2595
极化校准是现代雷达精确获取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前提和基础。为解决某全极化雷达的校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uli基分解的极化校准算法,给出了算法的正交条件和相关推导,可选择任意满足正交条件的三个目标做为定标体。对校准算法的误差来源和误差对校准结果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该校准算法和其它校准算法的仿真结果,以及某全极化雷达校准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基于Pauli基分解的极化校准算法能有效消除天线的变极化效应,可更准确地校准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并可应用于大型地基极化雷达、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以及极化相控阵雷达等的极化校准。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校准的根本目的是校正各个极化通道的极化不纯度和通道间的不平衡量,而对于星载系统,还要考虑受到Faraday旋转引入的极化矢量偏移的影响。文章首先利用电磁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点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利用Kroneker积的性质得到极化校准模型,从而得到极化校准矩阵。由于不需要得到各个通道具体的失真特性,以及Faraday旋转的具体大小,因此该方法更容易实现。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