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航空   1814篇
航天技术   763篇
综合类   225篇
航天   145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对速率模式飞轮姿态控制系统的能控性、稳定性和飞轮组合切换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在飞轮组合切换过程中引起卫星姿态抖动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对残余角动量进行卸载并将卸载函数同时前馈到系统输入的方法,以保持卫星姿态的稳定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可引入残余角动量进行卸载,将卸载函数同时前馈到系统输入,并且不改变原系统的能控性和稳定性。给出了某卫星飞轮切换应用实例,说明了飞轮组合平稳切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伍科  张华振  兰澜  周阳 《航空学报》2019,40(7):222751-222751
研究了运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格栅反射器的型面主动控制。首先,采用了一种具有独立电压自由度的梁单元,以及考虑高阶剪切变形的板单元,对主控格栅反射器进行有限元建模;运用能量变分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主控格栅反射器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并给出了反射面型面残余均方根(RMS)误差最小的电压最优控制方法。然后,研究了在典型载荷下,反射面残余RMS误差最小的PZT作动器位置分布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和梯度投影方法相结合的改进优化方法,用来求出在限定作动器数量的条件下,作动器几何位置的优化配置,使控制后反射面的残余RMS误差最小;给出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研制了格栅反射器型面主动控制的实验样机,针对反射器的初始制造误差进行了型面主动控制,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磁作动器的使用要求,设计出一种具有能耗低、吸力大及响应快等特点的新型单向电永磁作动器。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作动器的结构参数如铁芯齿形结构、平面结构、无永磁结构、铁芯的倾斜角度及衔铁位移(气隙厚度)等因素对作动器电磁吸力和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吸力随着作动衔铁位移的增加而大幅度减小;倾角结构的铁芯设计能使作动器性能达到最佳,且铁芯的倾斜角度为50°时,电磁吸力有最大值3071N。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三维内转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与圆锥前体的外压缩流场的良好匹配,提出了一种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Double-modules Chin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DCII/CF)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一种新颖的双发并置、侧向安装的DCII/CF一体化布局。针对该布局形式,开展了DCII/CF一体化构型与传统的单模块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Single-module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SII/CF)一体化构型的数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CII/CF一体化布局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优秀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SII/CF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在Ma∞=6.0设计状态,DCII/CF一体化布局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相较传统的SII/CF布局有了显著提高,从0.403提高至0.482;但由于前体附面层的排移,该布局的捕获流量略有降低, SII/CF的流量系数为0.956,该布局则为0.917。而在非设计状态,该布局形式同样具备较好的总压恢复性能,在Ma∞=5.0与Ma∞=4.0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达到了0.586和0.682,明显高于SII/CF的总压恢复系数0.507和0.619。  相似文献   
5.
涡轮机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TBCC)发动机控制系统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是其分布式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部分,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可提高发动机推重比和控制系统可靠性。本文基于智能优化算法提出TBCC分布式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基于图论建立TBCC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以重量和可靠性为优化性能指标,同时考虑发动机表面高温区域以及控制节点的工作可靠性,分别采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星形结构中智能中央节点位置、中央节点的环形拓扑结构,获得星形-环形混合拓扑结构。仿真实例表明,基于本文方法优化所得的混合拓扑结构相较于星形集中式控制结构,系统重量降低了51.9%。  相似文献   
6.
针对探月返回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的任务特点,通过对返回器-降落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开伞载荷非均衡的两级降落伞减速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返回器开伞载荷、器伞系统稳定性等多因素的匹配性设计,通过仿真试验和空投试验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最终通过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飞行试验验证了降落伞减速系统性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降落伞减速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能够确保返回器的安全回收,可以保证后续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传统恒温热线热膜流速计(简称 HWFA)动态方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HWFA 线路模型——主电桥预移相模型,推导出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并按此原理设计制造了崭新的高性能 IFV—900型 HWFA 样机。该机全部革除了传统HWFA 的三个调节参量,大大地简化了调节步骤;不自激振荡的范围明显增宽,极大地减少了使用上的麻烦;频带宽度比当今世界流行的 HWFA 增宽了2~5倍;加上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后使自动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新型 HWFA 的问世将可能导至 HWFA技术的重大改进和新的变革。首先阐明主电桥预移相模型的提出和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的推导。随后将用若干姐妹篇阐明动态方程频率响应调节元物理值的解析解,频率特性实验分析手段的电扰动试验响应情况的理论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工委将“三化”作为“九五”期间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的决定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欢迎。航空机载设备的“三化”已取得一定成绩。当前开展“三化”尚存在缺乏顶层“立法”和总体规划,技术基础薄弱,必须改进成果评价方法等问题。航空工业应把“三化”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并成立一个高层次的领导班子,精心组织,统一规划和协调,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当前宜把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作为航空工业“三化”的重点;搞好“三化”还应解决好坚持与科研、生产和使用三结合,把“三化”与“九五”预研和型号研制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军用地面导航领域,连续地知道一个载体的位置和方位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要求。航迹推算法导航原理已经表明,它是满足军事要求的一种理想的方法,德国Teldix正是基于此理论的导航系统的市场领先者之一。时至今日,机械陀螺一直用在航迹推算法导航中,它们已被光纤陀螺取代并与卫星导航系统(GPS)组合,产生了组合导航系统,该系统在精度,操作和费效比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加速度计B-290是应用在姿态与航向基准系统中新一代的惯性级敏感器。B-290敏感器是用微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生产的,它应用平板印刷术,化学汽化沉积法,异向性刨刻法、金属溅蚀法硅-硅粘接法。所用的主要设备和电子芯片的生产相类似。它包括粘接在一起的五个硅板,整个处理过程是在一个晶片组件上加工140个敏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