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3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642篇
航空   2705篇
航天技术   1141篇
综合类   449篇
航天   289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弱磁场测量是研究物质特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高精度的微弱磁场信号测量需要设计高精度的信号采集系统,而以模拟量输出的磁强计通常需要数字采集系统进行模/数转换。为此,文章设计开发基于Σ-Δ型模/数转换器(ADC)的高精度微弱磁场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核心控制器FPGA的功能设计,实现了FPGA对ADC的读写控制,以及ADC输出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有效采样位数可接近理论值(21位),输出噪声RMS值为1.9μV,磁场测量精度满足0.1 nT要求。  相似文献   
2.
客流密度是影响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铁列车客室温度控制主要是根据UIC-553标准,以室内外温差作为控制核心.本文通过构建全尺寸地铁列车客室-乘客-空调送风耦合的一体化模型,利用实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的热舒适性展开研究.探讨客流密度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客流密度下客室平均温度与空调送风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客流密度下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体验的空调送风温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密度的地铁列车空调夏季送风温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传统在用空管语音通信架构存在的问题,利用VOIP、RADIO-COUPLER等新技术、新设备,尝试搭建了一种新的语音通信架构。在新的架构下,空管通信系统之间无损共享语音信号,空管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波管实验和准一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预混可燃气体中圆弧汇聚激波的自点火现象及后续燃烧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圆弧汇聚激波由平面运动激波通过精确设计的弧形过渡管段转变得到。研究表明:收缩段中圆弧汇聚激波波后的非均匀梯度环境由激波在平直段、弧形过渡段和扇形收缩段中传播所分别诱导的3个梯度区共同构成。随着圆弧汇聚激波的不断增强,圆弧激波后某处首先形成一个无激波的温和反应区。该反应区逆流锋面的初期运动速度远超Chapman-Jouguet(CJ)爆轰波速,而反应产物区流动则呈现出一定弱爆轰波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反应锋面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反应波"(spontaneous reaction wave),而非常规意义上的动力学波,其速度与汇聚激波波后气流点火时间梯度的倒数吻合。而后,反应区的扩张速度很快降至CJ爆轰波速以下,伴随反应锋面附近激波的产生以及激波-火焰复合结构的形成。激波-火焰结构最终加速演变为反向传播的爆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入射激波转变过程和汇聚所构造的特定点火环境,自发反应波可再次赶超爆轰波,成为新的燃烧波前;而当自发反应波速度再次低于CJ爆轰波速时,它将再次转变为爆轰波;在此过程中,原先的爆轰波阵面蜕变为反应产物中传播的激波。  相似文献   
5.
抗多径效应的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载人航天器规模大和出舱活动范围广的现状,提出一种抗多径效应的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以解决传统出舱通信方法测控覆盖率低、多径效应影响严重的问题。通过在载人航天器外侧等间隔布置多副天线,实现相对于载人航天器360°范围内的出舱活动测控全覆盖。通信体制采用前向与返向频分双工体制(FDD),各出舱航天员之间采用直扩码分多址(DS-CDMA),对各出舱航天员设计不同的扩频码,解决多人出舱带来的通信互扰问题。为解决由于载人航天器遮蔽、反射带来的多径效应问题,前向链路和返向链路分别采用时间分集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的通信方式。仿真结果表明:同样满足10~(-5)误比特率的指标,全范围多员出舱通信方法比传统的单天线和三天线出舱通信方法的信噪比优化1.1~4.5dB,并且能实现全范围出舱活动的测控覆盖和通信连续。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的每一种行为都需要多种信息的综合,这使得有效传递传感器数据成为关键问题.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将基于主题的发布订阅作为内部的一种通信机制,解决消息的传递问题.由于ROS使用C++编写,无法直接应用在嵌入式平台中.本文利用C语言实现了ROS中基于发布订阅的通信机制,将信息的传递过程虚拟化成很多节点,每个节点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成为发布端或者订阅端.发布端/订阅端并不需要知道其他节点的信息,实现功能解耦.目前,该方法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了单机和多机间的测试,通信效果良好,完成了进程间数据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郭继峰  郑红星  贾涛  颜鹏 《宇航学报》2020,41(6):686-696
针对异构无人系统的规模、异构性强弱,对异构无人系统进行了分类,引入了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班组的概念以及应用设想,并通过城市环境中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问题为牵引,提出了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之上,从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架构、协同任务规划、智能交互、目标感知、环境感知等主要方面对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目前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光子集成技术在未来卫星宽带通信与中继一体化系统应用为出发点,开展光子集成载荷应用需求分析,完成了模拟光处理与数字光处理、模拟片上处理与离散光处理的区别分析及特性梳理。重点介绍了现行的光子载荷搭载验证情况,完成光子载荷与传统射频载荷体积、重量、功耗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全芯片架构的光子处理转发载荷系统,并完成相应的功能拆解及业务划分,梳理下一步需要重点攻关的片上关键技术,为构建通用化、小型化、多波束并行的高通量卫星通信载荷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双酚S (Bisphenol S,BPS) 是双酚A (Bisphenol A,BPA) 的替代品,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聚合物。由于其广泛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近年来,BPS所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文对BPS导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人群暴露风险进行总结,并从其对脂质合成、转运和降解基因的表达,代谢组学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BPS所致脂质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