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32篇
航天   5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简讯     
《国际太空》2004,(3):31-32
  相似文献   
2.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6,(6):46-46
海射公司天顶3SL火箭4月12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射平台上发射了日本卫星公司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9。卫星由洛马制造,采用A2100AX平台,重4.4吨.带20台Ku波段和20台C波段转发器及一台S波段移动通信转发器,将定点于东经132度轨位。覆盖日本、东南亚、夏威夷和大洋洲,最低寿命12年。△轨道科学公司“人牛怪”火箭4月15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我国台湾与美国合作的6颗“福卫”3小卫星。  相似文献   
3.
<正>在启动NASA商业载人运输合同工作的同时,波音正提出用同一种飞船的一个改型型号来承担国际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该公司已提交了竞争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2项目的投标方案。CRS2是轨道科学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现有CRS合同的后续项目,涉及为空间站往返运送货物。波音正在为NASA研制CST-100载人飞船,货运型号将以载人型为基础,去掉那些执行货运任务时不再需要的部件,腾出更多的船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航天发射次数创20年来新高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总次数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达到92次。俄罗斯2014年的发射次数仍是首屈一指,全年在由其经营的拜科努尔、普列谢茨克和亚斯内发射场进行了32次发射。此外,俄制"联盟"火箭还在法属圭亚那开展了4次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发射任务。美国进行了23次发射,其中14次采用的是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出产的宇宙神和德尔它火箭。太空探索公司进行了6次"猎鹰"9火箭发射,而轨道科学公司的"心宿二"火箭则发射了3次,其中包括10月28日的发射失败。中国长征和快舟系列运载火箭2014年  相似文献   
5.
2月21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称,其按NASA合同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商业货运服务的项目再次出现4个月的延误,无人货运飞船的试飞最早也要到8月或9月份才能进行。同以往每次出现推迟时一样,该公司仍明确指责弗吉尼亚商业航天飞行局是造成推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周威 《中国航天》2009,(2):12-14
根据公开的资料信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卫星用户共采购了22颗商业通信卫星。欧美卫星制造商所获得的商业卫星订单数.相差不大。美国的四家卫星制造商共获得了11.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劳拉空间系统公司7颗,波音公司1颗,洛马公司1颗,轨道科学公司2.5颗。欧洲两家卫星公司共获得了9.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7.5颗。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14年1月10日凌晨,美国私营企业轨道科学公司成功发射了由其研制的“天鹅座”飞船,正式揭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大幕,并进而将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向前推动了一步。“天鹅座”飞船携带约1.26吨的食品、备用零部件和科学实验设备等物资,其中包括多种科学实验项目和器材,本文择要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4,(2):138-145
<正>我国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马航失联客机搜救据新华网2014年3月10日报道,我国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马航失联客机的搜救工作。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已经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配合地面搜救人员开展对失联航班的搜索救援行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已经启动了卫星测控应急预案,对在轨运行卫星测控计划进行调整。紧急调动"海  相似文献   
9.
文青 《国际太空》2009,(4):32-33
2009年2月24日01:55,美国“轨道碳观测”(OCO)卫星在升空后不久,用于保护卫星的整流罩未能按预定程序被抛掉,导致该卫星坠入南极洲附近海域。1OCO卫星简介OCO卫星耗资2.88亿美元,总质量约为530kg,设计寿命2年,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制,是美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该卫星主要任务是绘制完整的大气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世界航天到了从发展航天运载技术、探索太空、保障国家安全,向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新兴的"太空经济",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太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了众多创业者以机遇。他们采用各种创业模式,汇集成日益高涨的全球航天创业大潮。善于捕捉大机遇的马斯克模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创始人艾伦·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出生于南非,17岁时到加拿大上大学,后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