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航空   2220篇
航天技术   206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5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落实航空电子模块的可制造性设计审查工作,结合航空电子模块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基于Valor软件的PCB/PCBA设计与检测自动化分析系统.元器件模型库作为该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对审查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元器件模型库建设必要性、建设过程和建模工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种基于Valor VPL的元器件快速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构建满足系统审查精度的元器件模型,使大规模元器件模型库的建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客流密度是影响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铁列车客室温度控制主要是根据UIC-553标准,以室内外温差作为控制核心.本文通过构建全尺寸地铁列车客室-乘客-空调送风耦合的一体化模型,利用实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的热舒适性展开研究.探讨客流密度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客流密度下客室平均温度与空调送风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客流密度下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体验的空调送风温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密度的地铁列车空调夏季送风温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平  苏燕辰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1):2432-2439
针对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小样本数据集下诊断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使用两层的卷积网络来从输入信号中提取特征,同时使用tanh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且池化层使用大池化核来进行重叠下采样。将所提取得到的高层特征连接到双向门控循环网络。合并循环网络正向和逆向的最后一个状态,并连接一层全连接层进行输出。选用凯斯西储大学的轴承故障数据集来验证模型在小样本数据集下的诊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模型,该模型在仅有20个训练样本的情况下依然保持97%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直升机在运用CAD/CAE/CAM技术进行研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介绍了PDM的概念、构成、主要功能。最后简述了PDM技术在直升机研制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在实施PDM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分形企业的概念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德国提出的分形企业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对分形企业与传统企业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FT8的性能、设计特点、市场应用情况以及国内航空发动机在结构、选材、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与FT8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现代制造系统从它的优化目标到其组织、控制、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均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现代制造系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本文对这些对立统一的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沈念 《中国航天》2004,(5):18-20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化、小型化和精密化)为动力,以工业制造技术、工业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的新突破为支撑,航天工业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航天产品向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内部器件微型化、精细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