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1.
问:为什么要用超低色散(ED)玻璃或萤石折射镜呢? 答: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折射镜解像力极高,色差极小,像场大而平,最适合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拍摄。普通光学玻璃很难在保证像质的情况下做到大光圈小焦比,而ED玻璃和复消色差(APO)技术使得焦距短到f/5或f/4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根据光学玻璃硬度高和脆性大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超声波研磨加工光学玻璃材料的去除机理,试验表明,超声加工工具振动振幅为0.03~0.1mm,频率为16~ 25 kHz条件下,超声波的超精密加工光学玻璃比不加超声振动加工材料去除率高1.5倍左右,表面质量好,粗糙度值降低100%左右.  相似文献   
3.
抛光力对光学玻璃表面抛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测量了抛光模与工件盘之间的抛光力,并对如何控制与测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抛光模与工件之间接触压力的增大,面型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将变差,并且工件盘上各点切向力的变化将会引起抛光去除量不相同,因而也会导致面型精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用60Co γ-射线对钡冕玻璃(BaK3)、镧冕玻璃(LaK3)、火石玻璃(F10)、镧火石玻璃(LaF3)、轻火石玻璃(QF3)和重火石玻璃(ZF4)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光学透射率的影响及这些玻璃在空间光学系统中的适应性。光学透射率测试范围为400~1 100 nm。结果表明所有玻璃在辐照后可见光透射率都下降了,而在近红外波段下降不明显(除了QF3和LaF3)。尽管F10和QF3光学透射率在辐照前相似,但是辐照后F10衰减是所有玻璃中最小的,而QF3衰减最为严重。研究发现,当达到一定辐照剂量后,玻璃材料的透射率不再继续衰减,而是趋于稳定。这些结果为空间光学系统针对辐射进行冗余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空间微小碎片对光学玻璃的污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在轨服役期间会遭受到大量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作用。这些微陨石和空间微小碎片可能在光学玻璃表面碰撞产生陷坑,也可能吸附在航天器光学玻璃表面造成污染。文章介绍了采用静电式粉尘加速器使微米级铝粉末低速撞击K8光学玻璃,在玻璃表面吸附大量的粉尘粒子。研究结果表明,被铝粒子污染的光学玻璃透过率明显下降。透过率下降与污染程度成比例。对光学玻璃表面单个粒子陷坑计算分析表明,粒子吸附在玻璃表面时,比粒子陷入一定深度造成的光线衰减更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60Coγ射线对镧火石玻璃和镧冕玻璃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光学透射率的影响及其在空间光学系统中使用的适应性,辐照总剂量最大达到10 kGy。结果表明:所有玻璃在辐照后可见光透射率都下降了,而在近红外波段仍然保持较高的透射率。尽管镧火石玻璃LaF10平均透射率在辐照前最小,但是辐照后LaF10透射率衰减是所有玻璃中最小的。模拟了8个不同轨道高度地球辐射环境10年累积的总剂量以及经过10 mm铝屏蔽后的累积总剂量。发现对于10年任务期,在3 000、6 000和10 000 km轨道需要增加屏蔽层厚度,而在其他5个轨道,10 mm厚的铝屏蔽可以保证镧系玻璃满足系统对透射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覃育 《飞碟探索》2006,(9):49-49
望远镜的透镜一般都由光学玻璃制作而成。光线在透过玻璃时,不能100%透过去。对于一块玻璃来说,光线在透过前后两个表面时都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因此只有80%~90%的入射光通过。反射光量的大小与镜片的折射率有关,以普通的冕牌玻璃为例(折射率为1.5),镜片的前表面的反射光为4%,后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在轨服役期间会遭受到大量的微陨石及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作用。这些微陨石和空间微小碎片可能吸附在航天器光学玻璃表面,也可能与光学玻璃表面碰撞产生陷坑等缺陷。文章采用爆炸式粉尘加速器加速微米级铝粉末撞击K8光学玻璃,在玻璃表面产生大量碰撞陷坑形成砂蚀磨损现象,利用CΦ-46型分光计测量光学玻璃的透过率。结果表明,光学玻璃磨损区域的透过率明显下降。透过率下降程度与陷坑数量成比例。通过对单个陷坑的计算,当陷坑深度大于或等于一个粒子直径时,光线衰减程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