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篇
综合类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的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以实现化工催化剂活性检测过程床层温度程序控制。被控对象是具有3~8分钟的纯滞后,时变,非线性特性的催化剂电加热炉。控制难度大。 采用了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具有时变滞后的极点自校正PID算法,极点对消直接PID三种算法进行了仿真与现场试验研究。前两种,由于工作过程允许的信号对系统激励不够充分,对象在线辩识有困难,试验结果表现,不能实现预期的控制要求。最终采用了极点对消直接PID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催化剂活性温度自动控制。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控制精度达到了检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变速恒频电源控制器(GCCU)的控制功能,保护功能,BIT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BIT功能和GCCU的硬件设计方案。采用8097BH单片微型计算机,使硬件结构大大简化。文中还对电源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GCCU软件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若干软件设计原则,给出了主要软件框图。所设计的GCCU在变速恒频电源系统中获得了满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在气-液两相流或液相流中流动特性的测量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它可以自动地移动测量探针、进行多通道的数据采集和对实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采样频率可达几十万赫兹; 这个系统适用于处理各种仪表输出的模拟或数字信号。本文描述了测量气泡速度、气泡大小、含气率、混匀时间和剪切应力等的电位探针和电化学技术。这个系统在许多实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长空无人机系列驾驶仪的单片微机控制电路,经反复论证和优选,采用8752单片机构成基本的数字逻辑处理系统,并配以监控、黑匣子、接口和数模变换等电路。从而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功能。该电路取代了驾驶仪中传统的模拟电路。使长空无人机系列驾驶仪上了一个台阶。经各种试验和装机使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用16位单片微型计算机MCS-96生成三相PWM波形的系统。借助16位微计算机的优越性能及较高的运算速度和处理精度,从而有可能运用Park矢量原理控制逆变器电压矢量的导通规律,使气隙磁通轨迹跟踪十分接近圆形的24边形。由此设计并生成的三相PWM波形接近三相正弦PWM水平,大大提高了异步电机调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该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灵活的控制系统,可提供各种要求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期刊管理自动化的重要性,讨论了对期刊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期刊管理,期刊服务。文中还提出了组成这一自动化系统的模块化结构,最后探讨了采用微机网络实现其自动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MCS-51(8031)为基础研究了位置伺服的滑态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简称为SMC)系统的实现。提出了SMC律的设计方法,给出了8031 SMC控制器的硬软件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并在8031 SMC控制器上作了模数混合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吴强 《航空学报》1994,15(10):1255-1257
介绍了CIMS刀具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开发方法。此系统的开发环境是关系数据库ORACLE6,0版、UNIX3.3.2版和C语言6.0版以及WYSE386/40微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闸述了以叶片振动疲劳试验系统为例,使用微机系统、位移传感器、模拟量输入和输出装置等组成的检测与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子程序嵌套方式,实现了对叶片疲劳试验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也兼容于燃滑油管系统的疲劳实验。  相似文献   
10.
薄壁型材轧机定长锯切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型材生产中,由于过程的连续性,因而必须将型材在行进的动态中截断。本文首先分析了薄壁型材加工对定长切割的特殊要求,进而介绍了一个基于STD总线的定长切割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的受控对象为一个可往返运动的截锯小车,该小车在控制作用下对型材切点进行跟踪,并由飞据将型材锯断,选用16位单片机Intel8098作为控制用的CPU,型材长度与小车位置分别用光电码盘和旋转变压器进行测量。该系统适用的最大轧制速度为36m/min,精度为±0.1%,一个锯切循环的时间为10S。文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