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航空   5篇
航天技术   34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83.4-91.2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35h波、半日潮和8.9h惯必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33h波、半日潮和19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h或33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h和33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SOUSY VHF雷达1987年6月22日至6月29日在挪威AndΦy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传播的统计特征,21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水平扰动速度的矢端曲线,获得了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分布,大多数(76%)波具有西向传播的波矢分量,似乎与中层顶具有强的西向背景风有关;水平传播速  相似文献   
3.
中层管理者是机场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在支线机场里,为数不多的中层管理者如中流砥柱般支撑着整个机场的运行保障,以确保机场的运行安全和服务品质。但据笔者调查和了解,绝大部分支线机场的中层管理者都觉得工作压力大、活得不轻松,普遍认为无论在思想意识、成长发展,还是日常工作、生活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层大气受迫Rossby波包的非线性三波相互作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波包随时间演化达到的平衡态与文献[1]的理论结果完全一致,而且仅当系统中只有中等波长波包不受外源强迫时,系统运动有可能出现两个稳定平衡态,在一定外源强度范围内,平衡态会产生尖点突变,平衡态随外源的变化有滞后分岔的特征,系统运动最终达到的平衡态不仅与外源强度的变化方式有关,而且依赖于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3, CH4, N2O, H2O, HCl, HNO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 搭载的HALOE, MLS, CLAES等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模式输出的动力、热力及化学成分浓度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在气候平均海表温度值驱动下, WACCM-3模式能够很好地再现ECMWF资料中平流层纬向平均风场与温度场的季节变化. 模拟结果中平流层化学成分的经向-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卫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模式的动力、热力场在极地平流层以及热带对流层顶等区域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些偏差对于微量气体成分分布 的模拟具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南半球冬(7月)、春(10月)季节南极平流层低层极夜 急流偏强, 造成极地地区附近的输送障碍增强, 从而导致CH4, N2O, H2O浓度比观测偏低. 此外, WACCM-3缺少热带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 机制, 这对于热带平流层东风急流以及低纬度平流层O3, CH4, N2O, H2O等成分经向输送的模拟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HRDI/UARS资料分析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搭载的高分辨率多普勒测风仪(HRDI)获得的中层大气风场观测资料,对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的垂直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多年平均结果显示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与当前普遍使用的参考大气CIRA-86相比存在显著的不同.在冬季,东亚区域中间层西风急流中心位于25°-35°N之间的75 km高度,与CIRA-86相比,该中心纬度偏南5°,高度偏高10 km;在秋季,东亚区域低热层高度存在一个显著的从赤道到高纬度的东风带,而CIRA-86不存在.分析结果还表明,除了夏季中纬度地区,在东亚区域上空中高层大气各高度上均存在相当显著的区域尺度扰动结构.在热带,低热层高度纬向风无论冬夏,沿纬圈方向都表现出相当显著的不均匀性,夏季这种不均匀性进一步向下扩展到55 km高度.与上述热带扰动特征相比,中纬度地区夏季的纬向风在各个高度沿纬圈相当均匀,但是在冬季,中间层和低热层高度都存在沿纬圈方向显著的纬向风扰动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中层大气受迫Rossby波包非线性三波相互作用问题,理论分析得出,如果仅有最大波长或最小波长的波包受外源作用,系统仅能维持受迫波包的运动,平衡状态下外源能量不向另两个波包传递;仅有中等波长波包受外源作用时,随着外源强度的增加,系统的平衡态会发生分岔,并且在分岔点以后,中等波长波包的波幅不再增大,但大气高度愈高该振幅饱和值愈大,外源增大的能量全部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馈送给其他两个波包,从而外  相似文献   
8.
武汉中层大气中频雷达及其初步探测结果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汉上空冬季60-100km高度的纬向风多为西风,风速为30-50m/s,经向风速为10-20m/s,垂直风速较小,一般在5m/s以内,(2)60-100km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风场在某些时段和高度区间有较强的风剪切出现。(3)80km以上高度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存在较明显的扰动现象,它可能与大气波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机场建设》2006,(3):F0004-F0004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对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的认识,进一步学习管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同时增强对企业变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建设集团公司于7月14-16日在密去去湖度假村对来自各职能部门,公司,规划设计总院等部门和单位的近六十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建设集团公司的高管人员也全程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三维球坐标系下重力波波包非线性传播过程听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三维球坐标系下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完整地反映了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并与线性重力波理论进行了定量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