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载燃油惰化技术及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飞机燃油箱起火和爆炸防护的机载燃油惰化系统,详述了国外机载燃油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国内发展现状,提出影响机载燃油惰化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标准情况,提出了制定我国机载燃油惰化系统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燃油箱点燃防护适航要求的发展历程,基于对最新适航条款要求的分析和理解及燃油箱点燃防护机理分析,归纳总结了适用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的设计措施,包括点火源防护、减少燃油蒸气和加装惰化系统,为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设计和适航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体分配方式对多隔仓燃油箱地面惰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各仓温度和压力为定常边界条件下,采用数值积分法,建立多仓燃油箱冲洗的数值模型,应用波音747中央翼燃油箱,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然后,选择波音737中央翼燃油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惰化气体均匀和非均匀两种分配方式,在惰化气体流量按体积和数量两种分配方式下,计算出各隔仓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及换气次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要使各隔仓均惰化至目标氧气体积分数,按体积分配富氮气体的均匀进气方式所需的惰化时间最短,按数量分配的均匀进气方式所需的时间最长;由左舷、中弦、右弦整体平均氧气体积分数随换气次数的变化,可知非均匀进气方式优于均匀进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飞机放火防爆要求,膜分离器作为机载油箱惰化系统的关键部件在国外军、民机已经装机使用,在国内膜分离器处于研制阶段,正逐步向军、民用飞机推广应用。分析了国内外现状,对膜分离器工作机理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膜分离器研制过程中涉及到的膜材料、膜制备工艺、膜分离器,总结了影响膜分离器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膜分离器在机载惰化中应用的试验研究,总结了研发和应用中得到的经验,有利于膜分离器今后的研发和机载惰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飞机燃油箱惰化中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箱惰化的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即极限氧体积分数,测定标准、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提出:①采用N2惰化时,对于RP-3燃油,其地面状态下,可采用12%作为油箱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②对于民机,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可为从海平面到3 048 m高度,油箱内气相空间极限氧体积分数不超过12%,3 048~12 192 m高度,不超过从12%线性增加到145%;对于军机,可以考虑在民机标准上增加20%安全裕度,即从地面的9%线性增加至12 192 m的12%。③目前国内军机惰化系统研制中,规定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控制燃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不超过9%的要求值得商榷,它将直接带来因过度防护而产生的代偿损失过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气体分配方式对民机多隔仓燃油箱惰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燃油箱整体和各隔仓无质量堆积的前提下,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压力差自动确定流动方向和流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迭代法计算的步骤,然后采用微元法获得了惰化过程中各隔仓体积氧浓度随换气次数的关系.以波音747中央翼油箱为对象,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国产某型客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给出了4种不同的富氮气体进气孔设置及2种气体分配方式,比较了它们对惰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将富氮气体按体积平均方式通入所有的隔仓具有最好的惰化效果,而将进气孔口设置在外侧隔仓并单独进气的惰化效果最差,而且在中部对称位置的隔仓上设置进气孔优于非对称位置设置进气孔.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飞机燃油箱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箱上部空间平衡氧浓度的确定是设计机载油箱惰性化系统的基础。采用微元段计算方法,在考虑载油量、压力随飞行高度变化、燃油温度和燃油蒸汽压的情况下,建立了油箱上部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的数学模型。首先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平衡氧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油的氧氮溶解特性会对平衡氧浓度造成直接影响;平衡氧浓度与载油量有关,且不呈线性关系;燃油温度增加后,平衡氧浓度下降;此外,随着飞行高度增加,由于气相空间总压和氧氮分压下降,燃油的蒸汽压对平衡氧浓度的影响也越大。研究结果将为惰性化气体流量的估算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抛开经典Fick定律,提出用传质频率来表征燃油和空气氧氮传质的快慢,建立了以频率传质模型为基础的飞机燃油箱冲洗惰化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对传质速度进行量化,而国内外工程界目前使用的模型不具备此量化能力;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相关封闭燃油箱内的氧氮传质实验数据的验证;将该数学模型用于仿真A320的飞行阶段的氧的体积分数,仿真结果同测试数据及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后发现:频率传质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进一步仿真表明,载油率的增加会明显延缓惰化氧的体积分数的降低,且在高载油率下频率传质模型同不传质以及瞬时平衡这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氧氮质量守恒关系.建立了开放式油罐与闭式增压式油罐洗涤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微元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油罐气相和燃油中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提高洗涤效率对降低两种洗涤方式下燃油中的氧浓度均是有利的;对于闭式油罐洗涤.提高阀门设置值可使燃油中的氧浓度达到较低的水平,且波动较小。通过比较,闭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