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航空   8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熔融纺丝态下聚碳硅烷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单孔熔融纺丝系统,对熔融纺丝状态时聚碳硅烷(PCS)的流变特性展开了研究。结 果表明:PCS熔融纺丝时,喷丝板孔道中的剪切速率在102~104s-1之间;PCS熔体为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 指数n为0.6~0.95;黏流活化能Eη约为190~230kJ/mol,是一般成纤高聚物的2~5倍。表观黏度η为 20~60Pa·s,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纺温区很窄。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纺丝工艺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表面状态、NOL环及Φ150 mm容器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纺丝工艺对湿法缠绕复合材料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强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喷湿纺炭纤维比湿法纺丝Φ150 mm容器环向纤维强度转化率要高出11.9%~15.4%,湿法纺丝的炭纤维复合材料NOL环层间剪切强度要比干喷湿纺炭纤维复合材料高7.4~34.1 MPa。因此,干喷湿纺的炭纤维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缠绕壳体、压力容器等主要承受拉伸应力的领域,可充分发挥其纤维强度;而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的炭纤维与树脂基体结合紧密,利于载荷的传递,可应用于承受压缩剪切等复杂载荷的领域,从而发挥这两种纤维各自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3.
回转水纺丝法是一种制备光滑圆整金属细丝的新技术,因其冷却速度可达10^4-10^5K/s,所以用此技术可制取微晶至非晶态合金细丝,因而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制取技术,重点分析了水层稳定性,喷射距离,喷射压力,水层厚度,入射角等工艺因素对合金成丝性的影响,阐明了回转水纺丝法的成丝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高温熔盐中阳极氧化的方法处理或制喷丝头,使表面生成一层硬质膜。将该种带膜钽喷丝头用于化学纤维纺丝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超细纤维的重要方法。本文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实验研究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非织造物的方法,分析了PVA溶液浓度、粘度、表面张力、电导率、流量以及实验电压和接收距离等各种实验参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CCD得到了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由于静电纺丝法得到的纳米纤维非织造物直径小,有较高的比表面和较大的比强度,用金属丝制作的仿生翅膀骨架做接收装置,利用静电纺丝法得到了质量轻、易控制的仿生MAV翼。  相似文献   
6.
李娟  郝宝利 《航空发动机》2001,(3):55-56,F003
对某纺粘无纺布生产线的调试过程中出现的纺丝,成网等问题进行阐述,使出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今后该生产线的再设计,安装,调试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间相沥青纤维的自粘结性和沥青大分子沿纤维轴高度择优取向的特点,通过热压方法制备高导热块体碳材料。在纺丝和氧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考察了中间相沥青的熔融纺丝温度对纤维性能和目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熔融纺丝温度越高,中间相沥青纤维的直径越大;(2)在合适的纺丝温度下所得的纤维经氧化后热压制得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密度、热导率以及较低的电阻率。选取纺丝温度为308℃,所纺中间相纤维直径为20μm,氧化后经热压所得材料的密度、弯曲强度、热导率和电阻率分别为2.02 g/cm3、128.7 MPa、597 W/(m.K)和1.25μΩ.m。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比例的聚硅氮烷液态低聚物和乙酰丙酮铝[0.1%~1%(w)]为原料,通过热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铝硅氮烷(PASZ)先驱体。PASZ经熔融纺丝、空气预氧化处理和高温裂解后得到连续SiAlCN(O)纤维。采用FT-IR、GPC、SEM、XRD和金相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PASZ和SiAlCN(O)纤维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ASZ的重均分子量Mw为7 191~11 275 g/mol,乙酰丙酮铝质量分数为0.2%制备的PASZ在熔融状态下表现为剪切变稀,纺丝性良好,可实现长达3 km的连续纺丝。SiAlCN(O)纤维为非晶型的含铝氮化硅纤维,直径为20~70 μm,较脆;纤维表面光滑,无裂纹、沟槽等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9.
以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作为新型双组分溶剂体系,利用溶剂置换法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 nanofibers,CNFs)与二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diacetate,CDA)复合;利用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3D打印技术,在平行导电板上直接打印成型蜂窝状的碳纤维(Carbon fiber,CF)/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复合材料支撑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使CNFs/CDA复合纳米纤维直接沉积于蜂窝状CF/PLA支撑体上,制备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CNFs/CDA复合纳米纤维膜装置。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tron microscopy,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CNFs/CDA复合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CNFs/CDA复合膜装置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CNFs的质量分数为0.5%时,CNFs/CDA复合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可达(381±116)nm,纤维直径分布更均匀,超过80%的纤维尺寸保持在200~500 nm范围内。而且,基于3D打印技术的CNFs/CDA复合纳米纤维膜装置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最高吸附量可达433.89 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喷-湿法液晶纺丝技术制得初生PBO纤维,对纺丝原液浓度、纺丝温度、纺丝压力、拉伸比等几个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些工艺参数对初生PBO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PBO的分子量增大,制得纤维的拉伸强度增大;最佳纺丝温度为160~180℃;纺丝压力提高,有利于纺丝;拉伸比增大,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