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航天   6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会受在轨环境影响而产生热变形,进而影响载荷的对地指向精度,由于空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热变形的非线性,在轨的热变形难以量化。文章研究了应用真实在轨遥测数据分析卫星星体热变形的规律,将热变形视作日周期项与年周期项的组合,建立了傅里叶级数形式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星体热变形参数的估计方法。对两颗卫星的星体热变形进行了估计和补偿仿真,参数估计结果一致性好,表明了建模的合理性与补偿的可行性。热变形日周期项得到了很好的补偿,其峰峰值降低了80%,年周期项的峰峰值部分降低达80%,但整体上不如日周期项。  相似文献   
2.
图像导航与配准(INR)系统是气象卫星的一项核心技术,INR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保证了卫星成像设备的指向精度和稳定性。文章介绍了INR的概念和主要处理过程,对INR系统的扰动源分析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结合天基红外高轨卫星、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和激光通信卫星等高姿态精度卫星的系统组成和载荷技术特点,分析了INR技术方法在这些卫星上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这三类卫星的载荷特点提出了INR具体应用的适应性修改,可以为卫星任务分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国外航天器在轨捕获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国外延寿飞行器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各种在轨捕获技术,典型捕获机构包括伸缩杆、机械臂、飞网或飞爪等,比较分析了技术复杂性、成本、工程可实现性等问题,最后建议采用通用性好的空间机械臂作为在轨捕获机构,以充分满足在轨延寿、离轨和在轨维修等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卫星星表产品设备对敏感器视场的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光固化立体造型术(Stereo Lithographic,STL)的网格化模型的敏感器视场遮挡区域分析方法。此方法首先是将遮挡部件的三维模型转化为STL网格化模型文件,并提取出遮挡部件的STL网格化数据。然后将遮挡部件的STL网格化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后,与敏感器视场范围均转换成平面夹角数据。之后,则将遮挡部件的平面夹角数据与敏感器视场范围的平面夹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敏感器视场被部件遮挡的情况,并绘制敏感器视场遮挡图,计算出遮挡率。相比以往方法,此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工程设计,可作为卫星工作中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轴驱动太阳翼展开后的运动包络对航天器设备产生的视场遮挡和空间干涉问题,基于机构运动学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太阳翼构型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自然坐标方法建立太阳翼机构运动学模型,完成太阳翼运动状态的模拟;然后,分析太阳翼运动包络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可用于优化设计的参数,同时根据机构装配关系及视场要求形成约束条件;最后,建立以摆动角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并进行优化分析。以轨道倾角86.4°、轨道高度780km的航天器双轴驱动太阳翼构型优化为例,对其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结果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可获得太阳翼的最大摆动角为32°,此时太阳翼基板边缘与天线、敏感器视场最小距离为5mm,太阳翼运动过程对设备视场不产生遮挡影响,满足工程应用要求,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太阳翼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航天器上可动设备构型优化及设备布局设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