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航空   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力 《中国航天》1996,(4):27-28
欧空局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欧空局与美国航宇局合作的价值10亿美元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SOHO)已于去年12月3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2AS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所携带的12种仪器将对太阳这颗直径139万公里、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客户忠诚度等指标,对复杂的客户需求进行合理聚类,聚类的结果将指导产品族建模的方向.这样形成的产品族模型能够充分体现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产品模块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和宇航技术的发展,作为振动环境试验主要技术手段的电动激振系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于电子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在振动试验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电动激振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仅使电动激振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可靠性检验,而且还应用于产品特性和可靠性的预示,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研制和生产性能优良的激振系统,并在试验中合理地使用这些系统,对于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了电动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概述了改进激振器性能的方法。通过对大量专利和现有电动激振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激振系统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供科研设计人员、从事振动试验和激振系统研制和生产的人员参考。上角数码为书中原注,带圈的上角数码为译者加的注释,两者皆排于当页或次页之下。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文不确切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聚醚酰亚胺(PEI)在飞机舱门及地板上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批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修理等问题,重点放在制造工艺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达西定律分析了混纤纱结构对其体浸渍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并列纱,理想混纤纱,一般混纤纱的基体浸渍特征,增强纤的膨松以及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的良好混合度有利于基体的浸渍,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荷子 《中国航天》1996,(6):29-30
红外空间观测台有新发现欧空局价值10亿美元的红外空间观测台不愧为欧洲的哈勃,在发射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了将改变天文学理论的新发现。它所拍摄的宇宙中暗物质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图像将加深人们对这些天体的认识。2.5吨重的红外空间观测台是迄今为止欧洲...  相似文献   
7.
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将使用轻型天线由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制造的HS601型亚太移动通信卫星(APMT)将采用直径约为12米的一副轻型天线。休斯公司将制造两颗这种卫星,其中一颗作为备份。此外,休斯空间与通信国际公司将为亚太移动通信公司提供培训、地面设备及发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对人权作了深入的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思想。邓小平是从经济发展基础、稳定的政治环境、集体和主权的至高无上等角度来思考人权的。这对于当前的人权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荷勃 《中国航天》1996,(3):11-13
红外空间观测台将揭示神秘宇宙欧空局的红外空间观测台(ISO)已于1995年11月16日由阿里安44P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发射。这一红外天文观测卫星将揭开形成所谓“暗宇宙”的成千上万个物体的神秘面纱。这些物体的特点是只发出红外光,用其它...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和宇航技术的发展,作为振动环境试验主要技术手段的电动激振系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于电子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在振动试验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电动激振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仅使电动激振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可靠性检验,而且还应用于产品特性和可靠性的预示,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研制和生产性能优良的激振系统,并在试验中合理地使用这些系统,对于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了电动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概述了改进激振器性能的方法。通过对大量专利和现有电动激振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激振系统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供科研设计人员、从事振动试验和激振系统研制和生产的人员参考。上角数码为书中原注,带圈的上角数码为译者加的注释,两者皆排于当页或次页之下。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文不确切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