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5篇
航天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中国空间天文项目,并对未来1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序言一     
正由于地球大气对高能光子的吸收,观测天体高能辐射必须在大气层之上进行。美国于1970年发射第1颗X射线天文卫星自由号(Uhuru),实现了光子能量范围2~20 keV的X射线巡天,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空间高能天文。光子能量高于20 keV的硬X射线是研究天体高能辐射的关键波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现硬X射  相似文献   
3.
1引言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探寻从宏观的天体到极端条件下原子与分子的基本规律,揭示客观世界的物质规律,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天文观测证据表明,暗物质不但存在,而且主导宇宙的物质分布。但是目前人类对于暗物质粒子的性质还几乎一无所知,关键就在于还没有探测到暗物质粒子,这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缺憾之一。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有些模型预言了种类繁多的候选暗物质粒子,但是无法明确说明哪种粒子就是暗物质粒子,所以最终探测到并且测量暗物质粒子的性质将能够对于基础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主要科学目标为暗物质的搜寻、原初宇宙射线各成分能谱的精细测量以及伽玛射线巡天观测。HERD主要由一个五面灵敏的三维成像量能器和除底面之外全包络的硅径迹探测器构成。量能器包括约1万块硅酸钇镥(LYSO)晶体,实现入射粒子能量测量以及入射粒子种类的鉴别;硅径迹探测器由x-y方向正交排列的硅微条探测器组成,实现入射粒子方向、径迹的测量并测量入射粒子电荷。HERD的主要设计指标为:100Ge V以上能区的电子和伽玛射线探测能量分辨为1%,10 Ge V到1 Pe V能区的质子探测能量分辨为20%;200 Ge V时电子和弥散伽玛射线的有效几何因子大于3 m2sr,100 Te V时宇宙线核素的有效几何因子大于2 m2sr。量能器晶体创新性地采用波长位移光纤+ICCD读出方案,提高了在轨运行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法天文卫星(SVOM)伽玛暴联合探测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天文卫星SVOM是中法两国合作的伽玛暴探测任务,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批准立项,中国科学院负责总体研制.SVOM是继美国SWIFT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伽玛暴多波段探测项目,是一颗功能强大的天文卫星,具有多波段观测、快速机动、灵活操作及地面后随观测能力.SVOM将开创一个非常广阔的探测领域.本文介绍了项目组织、任务目标、卫星和有效载荷、地面段以及运控概念.   相似文献   
7.
伽玛暴偏振的测量对喷流机制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中欧合作的、专门用于探测伽玛暴偏振的探测仪器,POLAR通过康普顿散射的原理实现对伽玛暴偏振度高灵敏度的测量。介绍了POLAR的整体方案和载荷研制情况,通过蒙卡模拟和地面实验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OLAR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偏振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8.
1引言 空间高能天文是空间天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涉及宇宙中最极端的一类天体——致密天体(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及其结构,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及其与星系的共同增长,高度相对论喷流、高能宇宙线粒子加速、宇宙中最高密度、最强压力、最强磁场、最强引力、最高真空等最极端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