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1113篇
航天技术   200篇
综合类   395篇
航天   6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五孔探针气动数据的插值方法,为提高插值精度,开发了基于传统线性插值法的三维线性插值法。该方法把同一探针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校准图形成三维数据库,将实验数据通过三维图进行插值。并使用改进前后的两种插值方法分别对校准风洞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结果证明:在实验工况连续变化的情况下,三维线性插值法在插值精度上要优于传统线性插值法。特别是在来流马赫数变化较大时,该方法可以改善单一校准文件处理造成的数据精度问题,可用于自动化流场采集系统,为流场高速高精度采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ACC)内燃气具有最高温度、压力和速度。因此,燃烧室机匣一旦破裂,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概率很大。本文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机匣在极端工况下的破裂安全性进行研究,采用Neuber法、工程弹塑性法和真实弹塑性法对燃烧室机匣内压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别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这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使用限制。对比结果表明,真实弹塑性法在高应力区域预测及强度高裕度区域预测方面,与试验测量结果具有相对最高的一致性,更适合于机匣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平板阀的液动力进行理论分析以及液动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对常规平板阀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得出平板阀稳态液动力力矩的分布规律,根据压力场的分析,优化平板阀的结构,使得平板阀稳态液动力力矩减小,达到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飞机光电探测设备温补调焦功放板烧蚀故障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对由内部连接器电气特性发生改变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多路电源短路故障进行排除,对相应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光电探测设备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机电伺服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新的推力矢量控制和舵面控制实现方式,并推动了伺服动力电源的多样性发展。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导弹及飞机伺服动力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梳理了各类场景中伺服动力电源的应用特点及未来需求,对比了常见的热电池、锌银电池、锂离子电池及涡轮发电等各类伺服动力电源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了高电压、高比功率、高比容量(新型电池,涡轮发电)、一体化/智能化/高可靠等伺服动力电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方法进行法兰端框的拼焊技术途径可行,接头的焊缝质量和框架焊接尺寸精度都可得到很好的保障,试验件焊后机加、焊接工艺适应性良好,所制研制产品顺利通过了交付和例行试验考核,为后续批产型号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飞行高度层系统自196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总体体现了垂直间隔逐步缩小,飞行高度层逐渐增加,空域容量持续增大的态势,为推动我国民航运输发展,保障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发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亲历我国三次飞行高度层改革的全过程,既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我国飞行高度层系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我国较早时期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飞行高度配备设想,其目的是防止飞机空中相撞。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12-15日,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加拿大航天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欧洲航天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英国国家航天局等11个正式成员机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以及作为IADC观察员的韩国航天局参加了此次会议,外交部、中科院等国内有关部门代表也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150多人。  相似文献   
9.
地外天体起飞过程真空羽流导流力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地外天体起飞真空羽流对探测器分离产生的力热扰动,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洛(CFD-DSMC)耦合计算模型对锥面导流的真空羽流场进行了计算。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三维连续流场,并获取当地的克努森数作为判断连续流和离散流的依据。使用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计算离散流场,采用可变软球(VSS)碰撞模型和Larsen and Borgnakke传能模型计算离散流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A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62N·m,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为100Pa,最大热流密度为100k W/m2;B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558 N·m,表面最大压力为8k Pa,最大热流密度为600k W/m2,喷口与导流装置顶面距离为400mm时,激波已移出喷管内部。  相似文献   
10.
内乘波式进气道与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基于一种有利于均匀性的基本流场,按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生成了一个来流马赫数6.0且进出口形状均为矩形的内乘波式进气道。其设计马赫数、迎风面形状等因素均参照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选取,以便与之对比。CFD计算结果给出了设计状态下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与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动能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发现该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各项性能参数均略优于侧压式进气道。在非设计马赫数、攻角、侧滑等非设计状态下类似的性能对比研究表明,该内乘波式进气道不仅在设计状态下可捕获98%的来流,而且在各非设计状态下也可捕获91%以上的来流,流量捕获性能优势明显。以上结果证实:实现三维压缩与激波贴口的内乘波式进气道是一种高性能的定几何进气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