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镇远这么一座可爱的古城,一定要让大文化向全世界的人露出笑容,不能在小文化的细节上让远近游客迷路.比如我们的苗族与侗族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已经有非常美丽的、人与自然交融的文化.我们不应该用文字和语言来压迫游客的耳朵和眼睛,不要强迫游客被动接受许多信号.我们安静的家、安静的山,我们非常美丽的建筑,我们的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才是永久的,才是最美丽的,而文字只是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2.
艾冰 《西南航空》2007,117(10):76-76,78
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旅游很容易进入误区,以为仅仅看山光水色和民族风情,这是肤浅的旅游理解,但是我可以这样说,将来中国绝大多数旅游者会离开这样一个浅层次的旅游,离开浅层次的歌舞表演。因为世界上最好的旅游场所往往没有文化古迹,名山大川,看的反倒是健康的生态,看人家怎么过日子的,过日子当中是怎么调节互相关系,调节生命的,去欣赏另外一种更适合人类的生命方式和精神安置。  相似文献   
3.
艾冰 《西南航空》2007,117(10):80-81
在西江我看到了一个如此美丽的民族,美丽得如此完整和充分,他们用这种美丽回答了苗族苦难悲壮的历史。而今天,我们要将这种美丽带给世界。世界上任何的美一定都是在外人的眼光中获得审美自觉,只有获得了审美自觉以后,才能如英国学者泰勒所说的"重要性的自我认定",从而才可能保护,才可能延续,如果说过去的延续是挣扎中的生命的延续,那么我们现在是欢快的,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17日至23日,学者余秋雨先生来到贵州省的黔东南州,对贵州原生态文化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周的考察活动。笔者跟随余秋雨,从锦屏隆里、黎平肇兴、从江岜沙、榕江三宝、雷山西江、古城镇远一路走来,行程1600多公里,完成了一次十分珍贵的原生态文化之旅。本文是笔者倾听记录的余秋雨先生一路行程中对贵州原生态文化的点评。  相似文献   
5.
你以为汉文化从头到底都是光明灿烂、力量无比吗?不是,你到隆里就知道了,也会在多生态的情况下陷入孤岛;你以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文化从来没遇到各种矛盾,就千百年来安安静静地到现在吗?隆里古城告诉我们不是,它依然会受到大一统文化的干扰,但是大家本着和谐的思维,最后快乐地走向了和谐共生.我们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时候很可能不小心保护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大现象,甚至保护住了人类文化的一种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6.
艾冰  饶锐 《西南航空》2004,(6):88-91
也许,只有黄昏和雨天才是应该属于青岩的背景。天色暗下来了,喧嚣的人们渐渐散去.小镇街边的商贩们收起了花花绿绿的阳伞.讨价还价的声音在耳旁远去……下起雨来的时候,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又都匆匆流走,雨滴沉重地滴落在青色的石板路上.激荡出的泥土芬芳在清净的街巷的空气中弥漫……  相似文献   
7.
艾冰  曹经建 《西南航空》2007,117(10):66-69
2007年7月17日至23日,学者余秋雨先生来到贵州省的黔东南州,对贵州原生态文化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周的考察活动。笔者跟随余秋雨,从锦屏隆里、黎平肇兴、从江岜沙、榕江三宝、雷山西江、古城镇远一路走来,行程1600多公里,完成了一次十分珍贵的原生态文化之旅。 本文是笔者倾听记录的余秋雨先生一路行程中对贵州原生态文化的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艾冰 《西南航空》2007,117(10):70-74
大家会问这样的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的旅游当中会不会消失,我说,请相信原生态的力量,请相信人类在感受原生态文化时的一种震撼.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成为很多游客的一种人生范本,让很多人看到什么生活才是真正好的,让大家都知道忙忙碌碌的竞争是没有必要的.原生态文化其实是永恒的范本存在在这里,被外来者恭恭敬敬地对待,它有资格成为中国和世界很多人仰望的对象,成为大家的人生教导.  相似文献   
9.
艾冰 《西南航空》2007,117(10):82-83
镇远这么一座可爱的古城,一定要让大文化向全世界的人露出笑容,不能在小文化的细节上让远近游客迷路。比如我们的苗族与侗族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已经有非常美丽的、人与自然交融的文化。我们不应该用文字和语言来压迫游客的耳朵和眼睛,不要强迫游客被动接受许多信号。我们安静的家、安静的山,我们非常美丽的建筑,我们的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才是永久的,才是最美丽的,而文字只是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