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日,由民航二所牵头,联合航科院和民航大学共同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多机场联合运营指挥及安全技术”成功立项,获批课题总经费1171万元。这是继2010年“机场(Ⅲ级)综合交通与监视系统”之后,民航二所第二次承担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相似文献   
2.
发射短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顺利升空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新型长征一3C运载火箭,准确进入轨道。之后,卫星太阳翼和天线相继展开,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拉开了北斗导航星座部署的序幕。该星首次采用东方红三号改进型平台,经过大量技术创新研制成功,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卫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见本刊封2)。  相似文献   
3.
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如何应对,以适应潮流的发展,满足更多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抓住广大读者的需求,近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对《航天器工程》期刊编辑部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建设,结合实践经验,对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外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调研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空探测器的热控系统设计特点,为我国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动态新闻     
吴燕  梁秀娟  李多 《航天器工程》2009,18(3):123-12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据中国航天网2009年4月29日报道,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了2009年知识产权工作会,提出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发展部作了题为《提升能力,服务创新,加快实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报告。报告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广泛开展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探索知识产权运用途径5个方面,总结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也从6个方面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即全面实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激励办法、保持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知识产权管理、开展商标品牌的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载火箭单台发动机推力下降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容错姿态控制方法。该方法无需故障诊断系统,根据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控制通用模型,使用RBFNN在线辨识并补偿模型的故障变化和不确定干扰,得出容错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单台发动机发生推力下降故障时,本文方法与传统PD方法、自适应增广控制方法(Adaptive Augment Control,AAC)相比,可有效保证姿态稳定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参数不确定和扰动下运载火箭大偏航入轨过程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提出了一种双回路扰动观测补偿有限时间收敛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运载火箭飞行动力学方程构建了面向控制的姿态模型;然后分析模型中存在的复合扰动,构建双回路扰动观测补偿滑模控制框架;通过引入有限时间收敛微分器、观测器和滑模控制器,实现了运载火箭姿态控制回路对姿态指令的高精度快速响应。该方法能够有效观测并补偿同时存在的匹配和非匹配扰动项,提高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对参数不确定的适应性。通过对比传统PID控制方法,充分验证了双回路扰动观测补偿有限时间收敛滑模控制方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是1914年12月8日,战火正在欧洲大陆蔓延,坐在远离战场的畲山,蔡尚质神父开始为即将出版的《畲山天文年刊》第8卷撰写序言:"没有一门纯粹的人文科学能比天文学更接近天主。辽阔的天空向我们惊奇的目光揭示了统治整个天球的秩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吴燕  梁秀娟  朱丽 《航天器工程》2009,18(3):129-131
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进展 据《科学时报))2009年4月16日报道,中国首家第五代大面积非晶硅薄膜电池已在强生光电投入批量生产。该公司与国外著名真空设备制造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改进和制造了全新技术的薄膜电池核心装备,并与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及跨国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相配套的激光刻线、激光去边、真空溅射等关键设备,使整条生产线的精良性、先进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使强生光电公司非晶硅薄膜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6.5%,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强生光电公司电池组件成本有望在两年半内降为0.5美元每瓦,这一成本将使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每度降至0.65元人民币。”强生光电公司董事长沙晓林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产能最大化、设备投入最低化、转换效率最优化,原辅料配套也要达到最好水平。这些条件,尤其是强生光电公司独特的单层薄膜电池生产技术,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