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自相关分析法用于电离层TEC的内插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4年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将自相关分析法用于电离层TEC的缺值内插,并进行精度评估.采用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网和中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数据,解算成电离层垂直TEC,对缺值进行了时序内插及评估.结果表明,缺值段内的插值误差一般中间较大,两侧较小,插值误差远小于均方差.将自相关分析法内插结果与线性插值法、抛物线法、三次样条法内插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于缺值较多、变化较复杂的缺值段,其插值精度有明显的提高.采用自相关方法进行内插后,有效减小了由于缺值而引起的局部跳跃变化,可以比较准确地研究TEC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处理115°E子午圈附近6个台站的GPS观测数据, 分析了2004年11月地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的响应情况. 结果表明, 电离层呈正相扰动, 且不同高度上的响应不同, 800 km以下电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且在峰值高度附近增幅最大, 800 km以上地磁暴的影响并不显著; 伴随地磁能量的注入, 赤道异常峰极向扩展; 随磁扰强度的降低, 电子密度也逐渐恢复至平静水平. 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理论和观测结果一致, 初步估计扰动是由热层暴环流引起的, 并受到赤道异常峰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山站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统计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2000至200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189例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可分为夜侧吸收事件(69例)和日侧吸收事件(120例).对这两类吸收事件进行对比统计研究,得到了其吸收发生时间、吸收持续时间、吸收强度、吸收区域形状和空间尺度、运动状况以及吸收事件与地磁Kp指数关系等特性,并对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的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