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航空   1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给出了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内冷气流量分配,温增和换热系数迭代求解方法和计算实例。并且,讨论了转动效应对冷气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它已成功地应用于高性能推进系统气冷叶片设计,而且,也可用于气冷涡轮叶片改型和膜底分析,验算。  相似文献   
2.
在燃气涡轮研究所 ( GTE)的涡轮叶片综合冷却效果试验器上对四套大载荷跨音速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 (多种气膜孔方案 ) ,成功地进行了 2 90小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导叶在 2 - 8% ,动叶在 1- 6%宽广的冷气流量比范围内 ,具有良好的冷却特性。此外还分析了叶片参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陶瓷涂层隔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跨音速复合式气冷涡轮导向叶片陶瓷涂层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叶片中截面净隔热效果为 167K,局部位置为 145~ 2 0 6K。并且 ,研究了燃气温度对叶片陶瓷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涡轮叶片内部径向出流的矩形冷却通道出口节流及安装角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模型为带叉排扰流柱阵列的矩形直通道。为了研究通道出口节流面积比的影响, 共采用了3个模型, 其通道出口面积 A0 与通道本身的横截面面积 A之比分别为 0.067,0.38和 1.0。为了研究矩形通道的安装角 α对旋转通道的传热影响, 采用了 α分别为0和 20度的两个模型。实验考察了雷诺数 Re和转动数 Ro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涡轮叶片尾缘出流对带叉排扰流柱阵列的内冷通道的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模型通道为矩形通道,扰流柱的排列参数Sn/d为6.5,Sp/Sn为1.2,其中d为扰流柱的直径,Sn为扰流柱横向间距,Sp为2倍的纵向间距。矩形模型通道的长边与转轴的夹角为20°。研究了出流孔总面积A0与通道最大截面积A的比值,雷诺数Re,转动数R0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尾缘出流与叶尖出流的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中温,中压条件下,对有气膜冷却的复合式涡轮叶片的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叶片冷气流量比,气膜孔开设位置,燃气与冷气的绝对温度比对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介绍了在中温,中压条件下,各冷却参数对涡轮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综合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罗明俊  邓化愚  刘波 《航空动力学报》1989,4(4):371-372,393
一、试验设备及试验件试验是在燃气涡轮研究所涡轮叶片综合冷却效果试验器上进行的。其试验设备详见文献[1 ]。试验段由七个叶片组成六通道的扇形叶栅。在试验段中 ,除中间一个为主试验叶片外 ,其余六个叶片均为陪衬叶片。在扇形叶栅试验段前、后和叶片冷气进口处 ,都装有总温、总压和静压测试受感部 ,用于监视和测量试验状态参数。鉴于试验器所能提供的参数 (压力、温度和流量 )均达不到发动机真实状态 ,故本试验是在保证叶片几何相似 ,流动相似、热相似和各试验状态折合流量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为了便于各状态试验结果分析比较 ,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套跨音速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内冷气流量分配、温增、内外换热系数和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对设计的“冲击 -对流 -气膜”多种冷却方案进行了计算。与实测值比较 ,验证了本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择优选取了四套叶片内冷结构 ,精心地进行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适用于无气膜冷却涡轮叶片上包括前驻点在内的整个型面外换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中,驻点区采用考虑了来流紊硫度影响的相似解方法,其它区域引入“紊流度粘性”的概念来求解,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较成功地模拟了涡轮叶型型面边界层转捩和过渡区的换热情况。  相似文献   
10.
高压涡轮工作叶片采用高强度镍基高温合金DZ-22材料,无余量定向精密铸造成型,再加盖板经高温真空钎焊,构成整体。为了提高涡轮性能,降低应力水平,提高绝对温降,采用了高效内冷结构和有效的封严,减振措施,同时以变厚度,大刚度和变形协调的指导思想进行结构设计,用对流-冲击-气膜保护的复合冷却结构形式来满足绝对温降400K以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