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7篇
航天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通过对M21/T800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拉脱试验,对其拉脱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层压板厚度、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紧固件类型(共10种构型)下的层压板拉脱试验结果,总结了对层压板的拉脱强度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M21/T800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的拉脱强度低于常温环境,湿热环境下拉脱强度降低约4%~23%,对板厚的变化比较敏感,对钉类型的选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刘百麟  金迪 《宇航学报》2015,36(7):763-768
研究一种基于遥测数据的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计算方法,以卫星热控边界温度遥测参数作为仿真计算模型基准温度参数,挖掘星上设备温度与安装边界(热控边界)温度之间的数值定量关系,形成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通过基准温度遥测数据与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之间数值运算,实现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预计,计算误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VARI(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成型工艺用环氧树脂RTM6-2为基体,研究了其固化特性,并使用VARI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TM6-2的工艺操作温度为100±10℃,工艺温度下的适用期可达7~9h,树脂浇铸体的经过180℃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3℃~207℃;层合板的纤维体积含量在56%~57%之间,孔隙率小于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0℃~167℃。同时,通过试验得到了层合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传统操纵面研制方法导致操纵面返修或者重新研制,带来研制成本的增加和研制周期的延长,提出了一种飞机操纵面气动外缘吻合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CATIA软件建立操纵面气动外缘公差评估仿真模型,借助仿真模型可以直接评估气动外缘公差是否满足要求,也可以直接获取操纵面悬挂点和操纵点设计公差,解决了民用飞机操纵面气动吻合性公差超差的难题,为国内后续型号操纵面气动吻合性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激波风洞的超声速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益文  李应红  张百灵  金迪  陈峰  朱涛 《航空学报》2011,32(6):1015-1024
开展磁流体(MHD)动力技术实验研究,实验系统必须满足两项基本的条件:一是超声速或高超声速气流;二是气流必须是导电流体.基于此,介绍了基于激波风洞的超声速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思想和调试情况.设计了马赫数Ma=2的超声速喷管及实验段;采用氦气驱动氩气,在平衡接触面运行方式下得到高温气体,通过在低压段注入...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超声速边界层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权  崔巍  程邦勤  金迪  李军 《航空学报》2015,36(2):501-509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超声速气流相互作用已成为高速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现象广泛存在于超声速飞行器之中。本文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压缩角区和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的实验,通过流场纹影显示和壁面静压测量,研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如何影响激波、激波如何影响边界层特性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毫秒量级表面电弧放电能够前移压缩角区的诱导斜激波,使分离区后移,分离区域增加,但激波强度减弱,流场总压增加;施加微秒量级表面电弧放电能够抑制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使分离区减小,流场总压减小。基于实验结果,认为毫秒量级表面电弧放电激励控制超声速气流的主要机理为放电过程的焦耳热效应;微秒量级表面电弧放电激励控制超声速气流的主要机理为焦耳热效应和冲击波效应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表面氧化对RP一3航空煤油热氧化结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模态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管路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安装不同数量、位置的卡箍对管路固有频率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进行了管路调频,避免了管路共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上面级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外热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卓林  江海  陈少华  金迪 《宇航学报》2018,39(10):1107-1115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以及最长阴影时间、滑行段旋转角速度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面级阶段卫星的极端外热流工况并给出了外热流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轨卫星10N推力器点火异常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根据10N推力器热平衡方程,考虑空间外热流、加热器加热、推进剂燃烧和向深冷空间热辐射等因素,应用10N推力器在轨实测温度数据,建立了精细化的10N推力器点火温度数学模型;进一步考虑测温热敏电阻测量误差,建立了10N推力器点火温度包络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温度模型的10N推力器点火异常发现方法。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绝对误差小于3℃,在10N推力器点火温度偏离正常趋势3~5℃后即可快速发现。以东方红3号平台某卫星为例进行了案例应用,所提方法计算得到的10N推力器点火温度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仅差2.72℃,证明所提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对于及时发现10N推力器点火异常、保证卫星轨道或者姿态控制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极端条件下航空煤油的点火和燃烧性能,提高煤油活性,本文在大气压氮气环境下利用纳秒脉冲电源产生的滑动弧等离子体进行煤油裂解实验研究,得到了包含活性更高的气态轻质烃和氢气等小分子物质的裂解气。通过改变电源输出脉冲电压的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得到了裂解气产量、碳氢比以及裂解气中各组分选择性的变化规律,并总结了相关的部分反应路径。实验结果如下:裂解气产量随着上升沿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下降沿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裂解气碳氢比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裂解气主要组分中,乙烷选择性最高,在各实验工况下均超过30%;随着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的增加,裂解气中丙烷和丙烯的选择性均降低,氢气的选择性上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的变化对裂解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可以将煤油中的部分大分子烃类转化为气态轻烃和氢气等高活性组分。同时,增加纳秒脉冲电压下降沿时间能够改善滑动弧等离子体的裂解效果,获得更多活性更高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